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乐山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
1.(2023·乐山)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剔除(tì) 藤蔓(màn) B.坚劲(jìng) 蒸融(zhēng)
C.汤匙(shí) 石蕊(ruǐ) D.惆怅(chóu) 搜集(shōu)
2.(2023·乐山)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愧佛如 沉郁 B.声泪俱下 万不得己
C.过犹不及 倾缚 D.不以为然 不可思议
3.(2023·乐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到事情已经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C.他立志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D.他在我的面前夸夸其谈,使我深受启发
4.(2023·乐山)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档节目,人们受益匪浅
B.尽管天气十分恶劣,渔夫还是出海打渔了
C.最近长沙加大了对行人闯红灯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惨痛的事故不再发生
D.只有多读课外书,就能提高阅读水平
5.(2023·乐山)下列对带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白色的地面)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秋季,深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尚的节操).
D.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不如)
6.(2023·乐山)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7.(2023·乐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锦官城”是重庆的别称。重庆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B.《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韩愈
C.《游园不值》中的“不值”是指不值得
D.“水是眼波横”是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8.(2023·乐山)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有误的是( )
A.《寒食》——韩愈 B.《石灰吟》——于谦
C.《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D.《竹石》——郑燮
9.(2023·乐山)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运用了举例子 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观点
C.课文《匆匆》与《那个星期天》都是采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
D.《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10.(2023·乐山)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阅读整本书来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怀乡情怀打动人心,尼尔斯跟随雁群去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回到了故乡
B.《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极富有冒险精神和好奇心的小男孩形象
C.《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以用“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几个标题概括
D.读完书后写作品梗概,写得具体而生动,才会更吸引人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1.(2023·乐山)抄写下面这段话,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马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12.(2023·乐山)语言表达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三个句子连起来
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 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 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远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 (注意加点部分,仿照这种表达,写一句话)
13.(2023·乐山)我从下面诗句中读出了这些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14.(2023·乐山)《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和织女一水之隔,只能含情凝望而不能言语交谈的爱情悲剧
三、快乐阅读
(2023·乐山)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选段)
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②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5.与“独出心裁”意思不同的成语是( )
A.别出心裁 B.独具匠心 C.如出一辙 D.与众不同
16.第一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了元宵节灯的 ,从处处 各式各样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17.以上段落主要写了老北京元宵节的三个习俗,分别是
18.节选片段里,作者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这样写 的好处是
19.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语段的主要内容
20.元宵节吃元宵寓意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请再写出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寓意
(2023·乐山)课外阅读
为科学而献身
人终究不免一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科学奋斗终身的科学家们,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科学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力学家 当罗马士兵拿着宝剑突然闯进他的房间时,这位75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正蹲在那里,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 阿基米德毫无惧色,坦然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啊!”然而,残暴的罗马士兵不由分说,砍下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是为捍卫真理而死的 他临死前的遗言,曾使世界震惊!布鲁诺坚持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所用火活活烧死 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放弃,我没有可以放弃的事物 ”
另一位不怕死的著名科学家,要算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了 诺贝尔研究的是炸药,他的研究工作仿佛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稍不注意,“太岁”发怒一炸药爆炸,便会一命呜呼 有一次炸药在实验室里猛烈爆炸,炸死5人,其中有诺贝尔的弟弟卢得卫,他的父亲老诺贝尔也受了重伤 可诺贝尔却置生死于不顾,依旧探索炸药之谜 经过几百次的反复试验,最后一次炸药大爆炸,把他炸得鲜血淋漓,他却高兴地在浓烟中狂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被一辆马车轧死 这沉重的打击,使居里夫人陷入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 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压倒,而以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继续向科学顶峰挺进,终于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成天与镭 钍 铀之类放射元素打交道 由于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居里夫人最后死于恶性贫血 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一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她自己却死于镭的魔掌!她的一生,确如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爱因斯坦生前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他去世前想些什么呢?他不想人们来称颂他,感谢他,留下这样的书面遗嘱:“免除公共集会 宗教仪式 花卉布置以及所有的典礼 ”
诺贝尔出生入死,研究成功多种炸药,开办了15家炸药工厂,成为巨富 他在临死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人们常说,要为科学而献身,以上几位科学家在离开人世的时候那种闪光的事迹,正是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生动写照
(作者叶永烈有删改)
科学的头脑
我们常常听见说,现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这个话的意思,是说现今的世界,不但让电灯 电话 轮船 火车 无线电 飞机——这些都是科学的发明一把我们的生活情形改变了,就是我们的一言一动,思想行为,也免不了受到科学的支配,换一句话说,做现在世界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头脑,不管你是科学家不是科学家
怎样才可以养成科学的头脑呢?
第一要注重事实 平常的人总是以耳为目,人云亦云 有科学头脑的不然,他必定要考查一个事情的实在,如古书中说:“燕太子丹朝於秦,秦王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乃得归’,当此之时,天空祜之,日为再中,天为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像这一类的话,显非事实,若不加考查,信以为真,便是没有科学的头脑 现今社会上的奇事,如鬼可以照像,甚至义和拳的法术可以使枪炮不能伤身,只要拿事实来考查一下,便可以不攻自破 事实是科学的根基,能注重事实的,便是有了科学头脑的第一要件
第二要了解关系 天地间事物,总有一个因果关系;不明白这个关系,要求无因之果,或是因果错误,便是迷信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因果的关系是很明白的 不过在稍稍复杂的情形之下,我们就往往不明白关系的所在 譬如有疾病的时候,不请医生而求神;希望后嗣的繁盛,不注意教育而乞灵风水 殊不知神仙与疾病,风水与繁盛,都是不发生关系的 科学是寻出事物关系的学问,能事事求出一个真正的关系,便是有了科学头脑的第二要件
第三要精密正确 平常的人叙述一件事情,最喜欢用“大概”“差不多”一类的词语,有科学头脑的,则必用一定的数字来代表确实的量度 问你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必须看一看表,说现在是十二点三十分——如能说秒更好——不能说大概是十二点吧 问你的身长几何,你必须回答五尺六寸——如能说分更好——不能说差不多六尺吧 古人御皇帝出,皇帝问前面驾车的马有几匹,他必待数了才回答,可见正确是一步不能放松的 许多科学的发明,都是从细微的比较得来的 所以精密与正确,也是科学的头脑的必要条件
第四是力求透彻 凡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研究一种学问,必要寻根究柢,这是所谓透彻 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自画(自画,犹言自止)都是成功的蟊贼,更不能算科学的头脑
以上四点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通常习惯,并不能算为什么奇材异能,不过凡是大科学家的研究科学,无有不依赖它们以成功的 我们在希望科学的开花,结果以前,必须培养科学的本根,那便是科学的头脑 有了科学的头脑,不怕没有科学
(作者任鸿隽有 删改)
21.这两篇文章都在告诉我们科学的精神应该是( ) (多选)
A.追求真理 B.实事求是 C.不惧牺牲 D.寻求本质
22.《为科学而献身》一文中,作者用了一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请认真阅读,在答题卡上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观点: 事例4:
事例5: 事例6:
23.《科学的头脑》一文告诉我们,科学的头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4.两篇文章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你能简要说一说吗?
25.班上要举行科学主题活动,你打算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你可以从这两篇文本中选择哪个事例支撑你的观点,为什么?
(2023·乐山)文言文阅读
穿①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③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④,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穿]挖穿 开凿 ②[溉汲]打水浇田 ③[道]讲述 ④[使]使唤,此处代指劳力
26.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7.读了这个故事,你联想到了前面学到的哪些科学精神?简要写两点
28.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 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四、快乐写作(30分)
29.(2023·乐山)快乐写作
生活中不同的经历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有时让我们欣喜若狂,有时让我们追悔莫及,有时让我们忐忑不安,还有时让我们感动与愤怒同在……选择一段自己印象最深的经历写下来
要求:⑴把这段经历写具体 ⑵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情感,并写出情感变化 ⑶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文中不得透露真实学校名和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中“剔除(tì)”应读tī chú;“ 藤蔓(màn)”应读téng wàn;
B项中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项“汤匙(shí)”应读chí;
D项“搜集(shōu)”应读sōu;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自愧佛如”应写作“自愧弗如”;
B项“万不得己”应写作“万不得已”;
C项中“倾缚”应写作“倾覆”;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3.【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词语的意思,ABC三项中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D项中“夸夸其谈”意思是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与后面的“使我深受启发”意思矛盾,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中,应该在“人们”的前面加上“使”或者“让”;
B项中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项中“为的是避免那些惨痛的事故不再发生”应该把“不再”去掉;
D项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只有”改成“只要”,进行修改作答。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词语,结合诗句的意思以及各项中对词语的解释,BCD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是正确的;
A项中“中庭地白树栖鸦”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地白”指的是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意思是只有亲自下个星期去试探才能知道水的深浅,只有亲口品尝梨子才知道它是酸是甜。意思是我们要了解事物的特点,必须亲自去体验;A项“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是读书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B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这两句是说,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与题目中句子意思相同,都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意义。
D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意思是比喻特意去做某件事不成功,却在无意之中成就了另一件事。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项中“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这项理解错误;
B项中“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这项理解错误;
C项《游园不值》意思是去花园游赏而主人不在家,“不值”意思是没有遇到;这项理解错误;
D项中对“水是眼波横”理解是正确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做出选择。
8.【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项中《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这项表述错误;
BCD三项中对古诗和课文的作者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课文内容,ABD三项中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匆匆》结合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那个星期天》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特别是光线的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这两篇课文都不是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相关原著的内容,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符合原著内容特点;
D项中书写作品梗概,应该抓住主要内容,把作品的主要情节描述清楚,不必追求具体和生动,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作品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1.【答案】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马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和标点符号写正确。“意义”的“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家”是宝盖头,上下结构;“泰山”的“泰”下面 是“水”,“鸿毛”的“鸿”是三点水,左中右结构;“替”是上下结构,下面是“日”;“剥削”都是利刀旁,左右结构;“压迫”的“迫”是走之旁,里面是“白”。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12.【答案】(1)虽然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2)小明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小刚在聚精会神地做题
【知识点】句式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1)“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 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 ”这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虽然......但是......”进行连接作答;“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这句是前面两句的原因,应该用“因为”进行连接作答。
(2)这句中“勇夺第一”和“摘得桂冠”都是取得胜利的意思,结合句子这一特点,运用近义词进行正确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1)虽然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2)小明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小刚在聚精会神地做题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3.【答案】赋予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赋予墨梅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出自清代郑燮《竹石》,描写了竹子顽强执着、坚贞不屈的精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描写墨梅坚守贞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赋予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赋予墨梅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4.【答案】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相关古诗的理解,《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描写了织女和牛郎在鹊桥相会的故事,出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一条水光轻盈的银河挡在了中间,牛郎和织女只能含情脉脉地凝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描写了牛郎和织女一水之隔,只能含情凝望而不能言语交谈的爱情悲剧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15.C
16.数量多;种类多
17.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18.看花灯;放花炮 吃元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9.选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包括悬挂彩灯 食用元宵 燃放花炮 制作冰灯等,描述了节日欢乐 热闹的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0.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寓意是对逝去的亲人和先人进行尊敬和缅怀,也是体现家族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一种方式 同时,扫墓祭祖也是感恩祖先 重视家庭 培养家族情感,维护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知识点】北京的春节;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独出心裁”意思是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这个词语“别出心裁 独具匠心 与众不同”意思相近;C项“如出一辙”意思是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与“独出心裁”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16.结合第一自然段,“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说明了元宵节的彩灯数量多;“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这些句子的描写说明等的种类多。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数量多;种类多
17.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和吃元宵的习俗;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18.结合短文内容,根据元宵节的习俗,短文对看花灯进行了详细描写, 对于放花炮和吃元宵写的比较简单;这样显得文章重点突出,表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看花灯;放花炮 吃元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9.结合短文主要内容,主要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以及吃元宵的习俗,描写了元宵节喜庆热闹的景象。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选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包括悬挂彩灯 食用元宵 燃放花炮 制作冰灯等,描述了节日欢乐 热闹的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0.结合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和掌握,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习俗进行描写作答。把节日的习俗以及寓意写具体。
故答案为: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寓意是对逝去的亲人和先人进行尊敬和缅怀,也是体现家族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一种方式 同时,扫墓祭祖也是感恩祖先 重视家庭 培养家族情感,维护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答案】21.A;B;C;D
22.阿基米德从容证明几何定理,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布鲁诺是为捍卫真理而死的;不怕死的化学家诺贝尔;为科学而献身;研究放射性元素,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的居里夫人;生前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爱因斯坦,他去世前想的是葬礼一切从简;诺贝尔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23.第一要注重事实 第二要了解关系 第三要精密正确 第四是力求透彻
24.两篇文章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5.可以从《科学的头脑》一文中选材料,选取注重事实的材料 因为这个事件论证了事实是科学的根基,与自己的观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相符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1.结合材料一中对阿基米德、布鲁诺、诺贝尔、居里夫人的科学故事的描写,以及材料二中对“科学的头脑”的描写,说明真正的科学精神应该是追求真理、不惧牺牲;实事求是,寻求本质;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A B C D
22.《为科学献身》一文主要描写了阿基米德临终前把几何定理证完;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被活活烧死;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对死亡毫不畏惧;居里夫人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承受放射性射线照射,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爱因斯坦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要求葬礼从简;诺贝尔把自己的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基金;通过这六件具体事例,表现了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故答案为:阿基米德从容证明几何定理,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布鲁诺是为捍卫真理而死的;不怕死的化学家诺贝尔;为科学而献身;研究放射性元素,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的居里夫人;生前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爱因斯坦,他去世前想的是葬礼一切从简;诺贝尔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23.结合《科学的头脑》一文的主要内容,要养成科学的头脑,应该做到:第一要注重事实;第二要了解关系;第三要精密正确;第四要力求透彻;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正确做到。
故答案为:第一要注重事实 第二要了解关系 第三要精密正确 第四是力求透彻
24.结合短文内容和结构,《为科学献身》采用并列式结构,讲述了六位科学家为科学先生的精神;《科学的头脑》采用并列式机构,列举了养成科学头脑的四种方法;结合对两篇文章的对比,进行正确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两篇文章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5.结合“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观点,从《科学的头脑》中选择“第一要注重事实”以及“第三要精密正确”中选择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的需要,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可以从《科学的头脑》一文中选材料,选取注重事实的材料 因为这个事件论证了事实是科学的根基,与自己的观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相符
【答案】26.①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
②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7.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 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末经证实的消息
28.不要人云亦云,要分析后再接收这些消息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参考译文】
宋国有户姓丁人家,(因为)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灌田地,(所以)经常要留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去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
26.①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这句中“闻”是听说的意思,“传”是传播的意思;“穿井”是挖井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意思理解这句话的意思。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这句中“求”是探求的意思,“闻”是听到的意思;“若此”是像这样;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写出句子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 ②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7.结合文中对“消息”的不实传播,以及传播者不做调查,人云亦云的错误做法,结合对前文“科学精神”的表述和理解,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故答案为: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 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末经证实的消息
28.结合短文内容,对于每天接受的信息,要采用审慎的态度对待,要经过求证和调查研究进行验证;不能人云亦云,或者传播虚假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不要人云亦云,要分析后再接收这些消息
29.【答案】 这件事真让我愧疚
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 他今年六十多岁了 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 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 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 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
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 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 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 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 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 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 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 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 ”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
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 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
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 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 糟了,这下闯祸了 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 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 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畚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 这又不是垃圾箱……”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
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描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愧疚”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因为乱丢垃圾而后悔而感到愧疚的事,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乐山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
1.(2023·乐山)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剔除(tì) 藤蔓(màn) B.坚劲(jìng) 蒸融(zhēng)
C.汤匙(shí) 石蕊(ruǐ) D.惆怅(chóu) 搜集(shōu)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中“剔除(tì)”应读tī chú;“ 藤蔓(màn)”应读téng wàn;
B项中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项“汤匙(shí)”应读chí;
D项“搜集(shōu)”应读sōu;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2.(2023·乐山)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愧佛如 沉郁 B.声泪俱下 万不得己
C.过犹不及 倾缚 D.不以为然 不可思议
【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自愧佛如”应写作“自愧弗如”;
B项“万不得己”应写作“万不得已”;
C项中“倾缚”应写作“倾覆”;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3.(2023·乐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到事情已经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C.他立志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D.他在我的面前夸夸其谈,使我深受启发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词语的意思,ABC三项中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D项中“夸夸其谈”意思是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与后面的“使我深受启发”意思矛盾,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4.(2023·乐山)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档节目,人们受益匪浅
B.尽管天气十分恶劣,渔夫还是出海打渔了
C.最近长沙加大了对行人闯红灯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惨痛的事故不再发生
D.只有多读课外书,就能提高阅读水平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项中,应该在“人们”的前面加上“使”或者“让”;
B项中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C项中“为的是避免那些惨痛的事故不再发生”应该把“不再”去掉;
D项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只有”改成“只要”,进行修改作答。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5.(2023·乐山)下列对带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白色的地面)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秋季,深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尚的节操).
D.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不如)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词语,结合诗句的意思以及各项中对词语的解释,BCD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是正确的;
A项中“中庭地白树栖鸦”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地白”指的是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6.(2023·乐山)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意思是只有亲自下个星期去试探才能知道水的深浅,只有亲口品尝梨子才知道它是酸是甜。意思是我们要了解事物的特点,必须亲自去体验;A项“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是读书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B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这两句是说,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与题目中句子意思相同,都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意义。
D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意思是比喻特意去做某件事不成功,却在无意之中成就了另一件事。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
7.(2023·乐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锦官城”是重庆的别称。重庆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B.《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韩愈
C.《游园不值》中的“不值”是指不值得
D.“水是眼波横”是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项中“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这项理解错误;
B项中“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这项理解错误;
C项《游园不值》意思是去花园游赏而主人不在家,“不值”意思是没有遇到;这项理解错误;
D项中对“水是眼波横”理解是正确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做出选择。
8.(2023·乐山)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有误的是( )
A.《寒食》——韩愈 B.《石灰吟》——于谦
C.《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D.《竹石》——郑燮
【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项中《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这项表述错误;
BCD三项中对古诗和课文的作者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9.(2023·乐山)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运用了举例子 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观点
C.课文《匆匆》与《那个星期天》都是采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
D.《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课文内容,ABD三项中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述是正确的;
C项中《匆匆》结合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那个星期天》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特别是光线的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这两篇课文都不是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10.(2023·乐山)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阅读整本书来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怀乡情怀打动人心,尼尔斯跟随雁群去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回到了故乡
B.《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极富有冒险精神和好奇心的小男孩形象
C.《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以用“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几个标题概括
D.读完书后写作品梗概,写得具体而生动,才会更吸引人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相关原著的内容,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符合原著内容特点;
D项中书写作品梗概,应该抓住主要内容,把作品的主要情节描述清楚,不必追求具体和生动,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作品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1.(2023·乐山)抄写下面这段话,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马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答案】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马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和标点符号写正确。“意义”的“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家”是宝盖头,上下结构;“泰山”的“泰”下面 是“水”,“鸿毛”的“鸿”是三点水,左中右结构;“替”是上下结构,下面是“日”;“剥削”都是利刀旁,左右结构;“压迫”的“迫”是走之旁,里面是“白”。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12.(2023·乐山)语言表达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三个句子连起来
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 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 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远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 (注意加点部分,仿照这种表达,写一句话)
【答案】(1)虽然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2)小明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小刚在聚精会神地做题
【知识点】句式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1)“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 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 ”这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虽然......但是......”进行连接作答;“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这句是前面两句的原因,应该用“因为”进行连接作答。
(2)这句中“勇夺第一”和“摘得桂冠”都是取得胜利的意思,结合句子这一特点,运用近义词进行正确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1)虽然这一天已经过去16年了,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 (2)小明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小刚在聚精会神地做题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3.(2023·乐山)我从下面诗句中读出了这些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答案】赋予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赋予墨梅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出自清代郑燮《竹石》,描写了竹子顽强执着、坚贞不屈的精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描写墨梅坚守贞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赋予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赋予墨梅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4.(2023·乐山)《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和织女一水之隔,只能含情凝望而不能言语交谈的爱情悲剧
【答案】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相关古诗的理解,《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描写了织女和牛郎在鹊桥相会的故事,出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一条水光轻盈的银河挡在了中间,牛郎和织女只能含情脉脉地凝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描写了牛郎和织女一水之隔,只能含情凝望而不能言语交谈的爱情悲剧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即可顺利作答。
三、快乐阅读
(2023·乐山)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选段)
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②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5.与“独出心裁”意思不同的成语是( )
A.别出心裁 B.独具匠心 C.如出一辙 D.与众不同
16.第一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了元宵节灯的 ,从处处 各式各样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17.以上段落主要写了老北京元宵节的三个习俗,分别是
18.节选片段里,作者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这样写 的好处是
19.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语段的主要内容
20.元宵节吃元宵寓意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请再写出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寓意
【答案】15.C
16.数量多;种类多
17.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18.看花灯;放花炮 吃元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9.选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包括悬挂彩灯 食用元宵 燃放花炮 制作冰灯等,描述了节日欢乐 热闹的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0.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寓意是对逝去的亲人和先人进行尊敬和缅怀,也是体现家族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一种方式 同时,扫墓祭祖也是感恩祖先 重视家庭 培养家族情感,维护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知识点】北京的春节;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独出心裁”意思是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这个词语“别出心裁 独具匠心 与众不同”意思相近;C项“如出一辙”意思是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与“独出心裁”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16.结合第一自然段,“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说明了元宵节的彩灯数量多;“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这些句子的描写说明等的种类多。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数量多;种类多
17.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和吃元宵的习俗;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18.结合短文内容,根据元宵节的习俗,短文对看花灯进行了详细描写, 对于放花炮和吃元宵写的比较简单;这样显得文章重点突出,表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看花灯;放花炮 吃元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9.结合短文主要内容,主要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以及吃元宵的习俗,描写了元宵节喜庆热闹的景象。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选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包括悬挂彩灯 食用元宵 燃放花炮 制作冰灯等,描述了节日欢乐 热闹的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0.结合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和掌握,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习俗进行描写作答。把节日的习俗以及寓意写具体。
故答案为: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寓意是对逝去的亲人和先人进行尊敬和缅怀,也是体现家族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一种方式 同时,扫墓祭祖也是感恩祖先 重视家庭 培养家族情感,维护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2023·乐山)课外阅读
为科学而献身
人终究不免一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科学奋斗终身的科学家们,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科学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力学家 当罗马士兵拿着宝剑突然闯进他的房间时,这位75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正蹲在那里,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 阿基米德毫无惧色,坦然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啊!”然而,残暴的罗马士兵不由分说,砍下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是为捍卫真理而死的 他临死前的遗言,曾使世界震惊!布鲁诺坚持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所用火活活烧死 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放弃,我没有可以放弃的事物 ”
另一位不怕死的著名科学家,要算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了 诺贝尔研究的是炸药,他的研究工作仿佛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稍不注意,“太岁”发怒一炸药爆炸,便会一命呜呼 有一次炸药在实验室里猛烈爆炸,炸死5人,其中有诺贝尔的弟弟卢得卫,他的父亲老诺贝尔也受了重伤 可诺贝尔却置生死于不顾,依旧探索炸药之谜 经过几百次的反复试验,最后一次炸药大爆炸,把他炸得鲜血淋漓,他却高兴地在浓烟中狂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被一辆马车轧死 这沉重的打击,使居里夫人陷入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 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压倒,而以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继续向科学顶峰挺进,终于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成天与镭 钍 铀之类放射元素打交道 由于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居里夫人最后死于恶性贫血 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一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她自己却死于镭的魔掌!她的一生,确如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爱因斯坦生前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他去世前想些什么呢?他不想人们来称颂他,感谢他,留下这样的书面遗嘱:“免除公共集会 宗教仪式 花卉布置以及所有的典礼 ”
诺贝尔出生入死,研究成功多种炸药,开办了15家炸药工厂,成为巨富 他在临死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人们常说,要为科学而献身,以上几位科学家在离开人世的时候那种闪光的事迹,正是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生动写照
(作者叶永烈有删改)
科学的头脑
我们常常听见说,现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这个话的意思,是说现今的世界,不但让电灯 电话 轮船 火车 无线电 飞机——这些都是科学的发明一把我们的生活情形改变了,就是我们的一言一动,思想行为,也免不了受到科学的支配,换一句话说,做现在世界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头脑,不管你是科学家不是科学家
怎样才可以养成科学的头脑呢?
第一要注重事实 平常的人总是以耳为目,人云亦云 有科学头脑的不然,他必定要考查一个事情的实在,如古书中说:“燕太子丹朝於秦,秦王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乃得归’,当此之时,天空祜之,日为再中,天为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像这一类的话,显非事实,若不加考查,信以为真,便是没有科学的头脑 现今社会上的奇事,如鬼可以照像,甚至义和拳的法术可以使枪炮不能伤身,只要拿事实来考查一下,便可以不攻自破 事实是科学的根基,能注重事实的,便是有了科学头脑的第一要件
第二要了解关系 天地间事物,总有一个因果关系;不明白这个关系,要求无因之果,或是因果错误,便是迷信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因果的关系是很明白的 不过在稍稍复杂的情形之下,我们就往往不明白关系的所在 譬如有疾病的时候,不请医生而求神;希望后嗣的繁盛,不注意教育而乞灵风水 殊不知神仙与疾病,风水与繁盛,都是不发生关系的 科学是寻出事物关系的学问,能事事求出一个真正的关系,便是有了科学头脑的第二要件
第三要精密正确 平常的人叙述一件事情,最喜欢用“大概”“差不多”一类的词语,有科学头脑的,则必用一定的数字来代表确实的量度 问你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必须看一看表,说现在是十二点三十分——如能说秒更好——不能说大概是十二点吧 问你的身长几何,你必须回答五尺六寸——如能说分更好——不能说差不多六尺吧 古人御皇帝出,皇帝问前面驾车的马有几匹,他必待数了才回答,可见正确是一步不能放松的 许多科学的发明,都是从细微的比较得来的 所以精密与正确,也是科学的头脑的必要条件
第四是力求透彻 凡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研究一种学问,必要寻根究柢,这是所谓透彻 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自画(自画,犹言自止)都是成功的蟊贼,更不能算科学的头脑
以上四点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通常习惯,并不能算为什么奇材异能,不过凡是大科学家的研究科学,无有不依赖它们以成功的 我们在希望科学的开花,结果以前,必须培养科学的本根,那便是科学的头脑 有了科学的头脑,不怕没有科学
(作者任鸿隽有 删改)
21.这两篇文章都在告诉我们科学的精神应该是( ) (多选)
A.追求真理 B.实事求是 C.不惧牺牲 D.寻求本质
22.《为科学而献身》一文中,作者用了一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请认真阅读,在答题卡上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观点: 事例4:
事例5: 事例6:
23.《科学的头脑》一文告诉我们,科学的头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4.两篇文章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你能简要说一说吗?
25.班上要举行科学主题活动,你打算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你可以从这两篇文本中选择哪个事例支撑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案】21.A;B;C;D
22.阿基米德从容证明几何定理,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布鲁诺是为捍卫真理而死的;不怕死的化学家诺贝尔;为科学而献身;研究放射性元素,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的居里夫人;生前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爱因斯坦,他去世前想的是葬礼一切从简;诺贝尔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23.第一要注重事实 第二要了解关系 第三要精密正确 第四是力求透彻
24.两篇文章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5.可以从《科学的头脑》一文中选材料,选取注重事实的材料 因为这个事件论证了事实是科学的根基,与自己的观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相符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1.结合材料一中对阿基米德、布鲁诺、诺贝尔、居里夫人的科学故事的描写,以及材料二中对“科学的头脑”的描写,说明真正的科学精神应该是追求真理、不惧牺牲;实事求是,寻求本质;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A B C D
22.《为科学献身》一文主要描写了阿基米德临终前把几何定理证完;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被活活烧死;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对死亡毫不畏惧;居里夫人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承受放射性射线照射,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爱因斯坦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要求葬礼从简;诺贝尔把自己的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基金;通过这六件具体事例,表现了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故答案为:阿基米德从容证明几何定理,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布鲁诺是为捍卫真理而死的;不怕死的化学家诺贝尔;为科学而献身;研究放射性元素,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的居里夫人;生前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爱因斯坦,他去世前想的是葬礼一切从简;诺贝尔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23.结合《科学的头脑》一文的主要内容,要养成科学的头脑,应该做到:第一要注重事实;第二要了解关系;第三要精密正确;第四要力求透彻;结合短文内容,进行正确做到。
故答案为:第一要注重事实 第二要了解关系 第三要精密正确 第四是力求透彻
24.结合短文内容和结构,《为科学献身》采用并列式结构,讲述了六位科学家为科学先生的精神;《科学的头脑》采用并列式机构,列举了养成科学头脑的四种方法;结合对两篇文章的对比,进行正确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两篇文章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并列式结构
25.结合“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观点,从《科学的头脑》中选择“第一要注重事实”以及“第三要精密正确”中选择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的需要,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可以从《科学的头脑》一文中选材料,选取注重事实的材料 因为这个事件论证了事实是科学的根基,与自己的观点——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相符
(2023·乐山)文言文阅读
穿①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③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④,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穿]挖穿 开凿 ②[溉汲]打水浇田 ③[道]讲述 ④[使]使唤,此处代指劳力
26.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7.读了这个故事,你联想到了前面学到的哪些科学精神?简要写两点
28.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 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答案】26.①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
②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7.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 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末经证实的消息
28.不要人云亦云,要分析后再接收这些消息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参考译文】
宋国有户姓丁人家,(因为)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灌田地,(所以)经常要留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去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
26.①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这句中“闻”是听说的意思,“传”是传播的意思;“穿井”是挖井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意思理解这句话的意思。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这句中“求”是探求的意思,“闻”是听到的意思;“若此”是像这样;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写出句子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 ②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7.结合文中对“消息”的不实传播,以及传播者不做调查,人云亦云的错误做法,结合对前文“科学精神”的表述和理解,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故答案为: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 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末经证实的消息
28.结合短文内容,对于每天接受的信息,要采用审慎的态度对待,要经过求证和调查研究进行验证;不能人云亦云,或者传播虚假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不要人云亦云,要分析后再接收这些消息
四、快乐写作(30分)
29.(2023·乐山)快乐写作
生活中不同的经历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有时让我们欣喜若狂,有时让我们追悔莫及,有时让我们忐忑不安,还有时让我们感动与愤怒同在……选择一段自己印象最深的经历写下来
要求:⑴把这段经历写具体 ⑵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情感,并写出情感变化 ⑶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文中不得透露真实学校名和姓名
【答案】 这件事真让我愧疚
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 他今年六十多岁了 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 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 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 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
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 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 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 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 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 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 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 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 ”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
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 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
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 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 糟了,这下闯祸了 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 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 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畚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 这又不是垃圾箱……”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
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描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愧疚”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因为乱丢垃圾而后悔而感到愧疚的事,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