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2023·西平)结合语境,写词语。
虽然你现在只是一株zhì nèn 的幼苗,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只要心怀梦想,终会fēn fāng 吐艳;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bēn téng bù xī ,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zhì cún gāo yuǎn ,终会zhǎn chì fēi xiáng 。
【答案】稚嫩;芬芳;奔腾不息;志存高远;展翅飞翔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注意不要把”稚嫩“的”嫩“的右面写成反文,不要把”奔腾不息“的”腾“写成“滕”。
故答案为:稚嫩、芬芳、奔腾不息、志存高远、展翅飞翔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平时注意多识记,多练习。
2.(2023·西平)下面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涧(jiàn) 保佑(yòu) 丝缕(lǚ) 司空见贯
B.跺脚(duò)颓然(tuí) 抵御(yù) 见微知著
C.悬崖(yuán) 逃窜(cuàn) 抽屉(tì) 全神贯注
D.投掷(zhì) 陨石(sǔn) 豁口(huō)自作自受
【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司空见贯”应改为“司空见惯”,错误;
B.正确;
C.“悬崖(yuán)”读音应改为xuán,错误;
D.“陨石(s)”读音应改为:yǔn,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是考查字音、字形。要分析声母韵母和声调是否正确,要根据字义看字形是否正确,平时注意多积累。
3.(2023·西平)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_似箭,日月如梭。
②这些孩子正值豆蔻____,充满了朝气。
③____如歌,催人奋进。
①书是 你最好的伙伴,与你共度美好____。
A.年华 时光 岁月 光阴 B.光阴 岁月 时光 年华
C.岁月 年华 光阴 时光 D.光阴 年华 岁月 时光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由“日月如梭”可知前句是“光阴似箭”,由“豆蔻”可知和“年华”搭配最恰当,由“如歌”可知前面搭配“岁月”最恰当,由“共度”可知与“时光”搭配最恰当,由此可分析,A、B、C都不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词语的搭配,要根据提示的词语来分析和思考,有一些词组是固定的搭配,要记牢。
4.(2023·西平)补充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惟妙 妙不 其妙
上面这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妙“字,但意思有所不同,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正确的解释:A.神奇,巧妙;B.姓;C.好,美好
、 、
【答案】惟;肖;可;言;莫;名;C;C;A
【知识点】字义;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由提示的字可知补充后的词语是:惟妙惟肖、妙不可言、莫名其妙。书写时注意“惟、肖”等字的写法。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妙:好,美好。故选C。妙不可言: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妙:好,美好。故选C。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妙:神奇,巧妙。
故答案为:惟 肖 可 言 莫 名 C C A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补全词语、多义字。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5.(2023·西平)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你去了就回来。”“你回来了就去。”语序调整后句意没有变化。
(2)程门立雪(杨时)、煮豆燃萁(曹植),词语和人物对应正确。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恰当。
【答案】错误,正确,正确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知识点】句式转换;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语序调整后句意改变了,“你去了就回来”是说先去后回来。“你回来了就去”是说先回来后去,因此这一说法错误;
(2)正确;
(3)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句意和历史故事以及文言文的停顿等,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和作答,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常识。
6.(2023·西平)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你有可能发现真理。(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2)例:听了这个好消息,孩子们一蹦三尺高。(请仿照例句的写法,突出一个人非常饿。)
鲁滨逊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答案】(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他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知识点】句式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1)两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用“只要……就……”这一关联词来合并恰当;
(2)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一个人非常饿运用夸张的写法可以这样写: 鲁滨逊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他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故答案为: (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就有可能发现真理。(2)他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用关联词合并句子和仿写句子,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写法,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完成即可。
7.(2023·西平)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1)使弈秋海二人弈,其一人 , ;一人虽听之, , 。
(2)提到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你会想到于谦的诗句: , ;当你读到苏轼的“ ,白雨跳珠乱入船”时,会想到 的画面,当看到春风吹拂下,百花盛开,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时,你会想到朱熹的诗句: , 。
(3)“我何曾留着 呢?我 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 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 啊?”朱自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 。
(4)习近平总书记普用典,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 新, 新, 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用《游子吟》中的“ , ”来倡导孝道;用李纲的“祖国疆土, , ”来表达捍卫祖国疆土完整的决心。
【答案】(1)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黑云翻墨未遮山;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像游丝样的痕迹;赤裸裸;赤裸裸;白白走这一遭;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苟日;日日;又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出自文言文《学弈》,由“使弈秋海二人弈,其一人 ”可知下文是: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由“一人虽听之”可知下文是: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提到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你会想到于谦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由诗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可知上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诗句的意思是: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描绘了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的画面。由“春风吹拂下,百花盛开,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时,会想到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文段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4)考查名言警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倡导孝道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由“祖宗疆土”,可知下句是“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祖宗传下来的国土,应当用生命来捍卫,一尺一寸也不能让敌人占领。这句话表达了誓死保卫领土的坚定决心。
故答案为:(1)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黑云翻墨未遮山;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像游丝样的痕迹;赤裸裸;赤裸裸;白白走这一遭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4)苟日;日日;又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口语交际,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8.(2023·西平)因为心情不同,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请你围绕“走在林荫路上”这一情境,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答案】今天,我被表扬了,路旁的花儿绽开笑脸。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想象写话。根据题干给出的提示,按要求能合理、清楚写出感受即可。如:今天,我被表扬了,路旁的花儿绽开笑脸。
故答案为:今天,我被表扬了,路旁的花儿绽开笑脸。
【点评】考查情景写话。情景写话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平时要多训练。
9.(2023·西平)综合实践。
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离别前,六⑴班同学计划在6月30日下午2:3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向师友、母校告别。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练习。
(1)班级征集联欢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王怡写的是“花季情,良师恩”。请把你拟写的主题语写出来。
(2)请在联欢会的前一天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张校长写一封信,邀请他参加六⑴班的毕业联欢会。(正文限50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
【答案】(1)毕业是起点不是终点,我们仍要前行。
(2)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
为了纪念我们的小学生活,在我们班教室举行毕业联欢会活动。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六(1)班班委会
6月29日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完成作答,注意主题语的特点:简洁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可以回忆美好为主,如:“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让精彩留驻这一刻”,也可以展望未来为主,如“告别年少,今夜起航”“探索求知路,征服创业途”“毕业是起点不是终点,我们仍要前行”等能表达主题即可。让我们心怀感恩,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母校,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毕业联欢会活动由此展开。
(2)按题目要求,写一封邀请信,注意按正确的书信格式书写,称呼、时间、地点、时间的内容都要写清楚,最后的署名、日期也要写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书信。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二、阅读(23分)
(2023·西平)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的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0.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 。
11.片段中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具体表现分别是怎样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12.对片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先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
B.片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很有层次感。
C.我们既能感受到整个战斗群体的勇猛,又能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无畏。
1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4.从这段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你学到了写人的哪些方法? 请用上这些方法试着写写正在上课的语文老师。
【答案】10.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1.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12.A
13.英勇的五位战士居高临下地痛击了敌人,使敌人死伤无数
14.学到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讲课前先扫视了同学们一眼,接着拿起粉笔回身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六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醒目的标题。然后又回身神态严肃地向我们介绍了董存瑞的生平。
【知识点】狼牙山五壮士;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课内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明白课文的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平时注意多训练。
10.考查给语段内容加一个小标题。通读语段,从文中的“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等内容可知,无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并痛击敌人。故可拟定小标题“诱敌上山 痛击敌人”。
故答案为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片段中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具体表现分别是这样的,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故答案为: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12.考查对片段内容的赏析。通读语段,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对片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段话先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应该是:这段话先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应该是:这段话先整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分别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
故答案为:A
1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从文中的“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英勇的五位战士居高临下地痛击了敌人,使敌人死伤无数。
故答案为:英勇的五位战士居高临下地痛击了敌人,使敌人死伤无数
1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通读语段可知,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注重抓住人物的细节(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照文中的描写手法,我来写一写我的语文老师,如:老师讲课前先扫视了同学们一眼,接着拿起粉笔回身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六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醒目的标题。然后又回身神态严肃地向我们介绍了董存瑞的生平。
故答案为:学到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讲课前先扫视了同学们一眼,接着拿起粉笔回身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六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醒目的标题。然后又回身神态严肃地向我们介绍了董存瑞的生平。
(2023·西平)课外阅读。
妈妈,稻子熟了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啊……”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儿,您也被我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gěnggěn)!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儿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也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人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 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zhǒngzhòng)过的母亲,稻芒(máng wáng)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duǒ duò),稻子在阳光中哔剥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5.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16.这是“杂交水稻之父” 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
1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直到您走的时候”是指
②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种子”分别指什么,指
18.文中“哪怕……哪怕就一次”表达了作者 的心理。
19.请写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0.作者声声呼唤“稻子熟了,妈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丰富的感情。结合全文,妈妈”蕴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感情?(至少答出两种)
【答案】15.gěng;zhòng;duò
16.袁隆平
17.作者母亲去世时。;第一个“种子”是指作者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第二个“种子”是指小时候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8.后悔。
19.采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20.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③因为工作繁忙,特别是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之情。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道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短文的内容,把握短文的主旨,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和思考。
15.考查了学生对字音的辨析,结合词意,选择合适的读音即可,埂:[gěng]地势高起的地方。田埂:田间的埂子,用来分界并蓄水。故选“gěng”。种:[zhǒng]物种的简称。[zhòng]种植。耕种:耕地和种植。
故答案为:gěng;zhòng;duò
16.考查了文学常识,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袁隆平。
17.考查了学生对语句内容的理解。①结合下文“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也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可知“直到您走的时候”是指作者母亲去世时。②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可知,第一个“种子”是指作者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第二个“种子”是指小时候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故答案为:①作者母亲去世时。②第一个“种子”是指作者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第二个“种子”是指小时候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8.考查了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知“哪怕……哪怕就一次”表达了作者后悔的心情。
故答案为:后悔
19.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运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可以快速让读者融入到角色中去,而且调动读者感情到文章中。还可以让作者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更能打动人。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故答案为:采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20.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研读文章体会作者情感。可知文章蕴含了作者:1.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2.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3.因为工作繁忙,特别是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之情。
故答案为: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③因为工作繁忙,特别是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之情。
三、单选题(6分)
21.(2023·西平)格里高利全瞎了,四处乞讨,只要“我“告诉外婆:“格里高利在街上要饭!”( )
A.米哈伊尔舅舅 B.彼得伯伯 C.外婆
【答案】C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格里高利全瞎了,四处乞讨,只要“我“告诉外婆:“格里高利在街上要饭!”外婆就让我给他送吃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2.(2023·西平)外祖父搬家后,“我”认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话不多的邻居,他总是回答( )
A.不许问 B.好事儿 C.死神在口袋里
【答案】B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外祖父搬家后,“我”认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话不多的邻居,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的时候,他总是回答好事儿。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3.(2023·西平)( )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识字,总是和外祖父争论圣人中谁比谁更神圣。
A.彼得罗夫娜 B.彼得伯伯 C.外祖母
【答案】B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彼得伯伯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识字,总是和外祖父争论圣人中谁比谁更神圣。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4.(2023·西平)前往非洲前,鲁滨逊把救过他命的船长立为财产全权继承人,种植园的出产一半归他自己( )
A.英国 B.美国 C.非洲
【答案】A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前往非洲前,鲁滨逊把救过他命的船长立为财产全权继承人,种植园的出产一半归他自己,一半运往英国。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5.(2023·西平)下面哪个选项不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发明?( )
A.筛子 B.瓦盘 C.玻璃罐
【答案】C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玻璃罐不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发明。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6.(2023·西平)下面的《童年》阅读笔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开篇写父亲离世,举家搬迁。最后写母亲离世,阿廖沙长大。
B.阅读《童年》很不舒服。小说中呈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C.外祖母经历了许多人生苦难,仍然承受着一切。她给阿廖沙讲故事,引导阿廖沙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D.《童年》启示我们:要想健康成长,就要像阿廖沙那样,不与品行不端的人混在一起,而要多接近具有精神力量的人。
【答案】B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结合作品内容可知,A、C、D正确;
B选项有误,“阅读《童年》很不舒服”说法不当,小说也表现出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四、判断题(5分)
27.(2023·西平)判断。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
(2)《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代人。
(3)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蜘蛛精蛰伤。
(4)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娜塔莉娅舅妈死了。
(5)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为两季:雨季和旱季。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作者作品;《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蝎子精蛰伤,不是蜘蛛精。错误;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对中外名著的了解,学习名著,要了解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里面的人物和具体的故事情景,平时要多读名著,多读经典作品。
五、语言表达(4分)
28.(2023·西平)请你写出鲁滨逊是怎样回到英国的?
【答案】鲁滨逊最后是搭乘一艘外国船回到英国的。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鲁滨逊最后是搭乘一艘外国船回到故乡的。
故答案为:鲁滨逊最后是搭乘一艘外国船回到英国的。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9.(2023·西平)外祖母对阿廖沙来说非常重要。请你结合具体事例写写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她勤劳、善良、智慧,善于讲故事、有爱心,常常讲给阿廖沙听,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但她一出现,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童年》
【解析】【分析】结合文章情节中关于人物的具体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外祖母勤劳、善良、乐观、智慧,对待穷人和弱者都以自己仁慈的胸怀加以保护,善于讲故事、性格乐观开朗、有爱心。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故答案为:她勤劳、善良、智慧,善于讲故事、有爱心,常常讲给阿廖沙听,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但她一出现,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六、阅读(5分)
(2023·西平)阅读连环画回答问题。
1.我看到被绑的三个人中,有一个做出种种恳求和失望的姿势,其余两个样子也很苦恼。我简直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2.那八个水手模样的人,对被绑架的三个人拳打脚踢,看到这种情景,我真想冲上去,解救那三个受害者。可是他们人多,我不能贸然行动,需要等待机会。 3.等到下午两点多,这时,天气十分闷热。我趁那帮人在树林里熟睡的时候,和“星期五”带长短枪支,全副武装向那三个遇难的人走去。
4.那三个人看到我们这副奇形怪状的穿戴,还带着刀枪,都非常惊恐。我尽量平静地说:“先生们,不要害怕,说不定我们就是
你们料想不到的朋友,我未搭救你们。”说着,走上前去给他们割断绳索。 5.我把他们带到我的住所,并拿出食品招待他们。我们一边吃一边研究救人的办法,这时,其中
一个人对我说:“ 。”
6.我们解放了被水手绑架的无辜者,看着他们和我一样想家的眼神,我真想立刻结束这二十多年的荒岛生活,回到我的祖国去。
30.连环画讲述的是 情节,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还解救了 和 。
31.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请你为第5幅画补写一句话。
【答案】30.解救船长;星期五;星期五的父亲(西班牙人)
31.鲁滨逊先生,谢谢您救了我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考查图表分析。要先读懂图表,再根据题干作答。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0.本次考查的是学生对小说具体情节的阅读是否细致,做好这道题,首先应该在平时阅读时注意细节,再者细致观察所给的图画,调动自己对这些情节的回忆,当鲁滨逊把那三个人带到住所热情招待他们并研究救人方法时,会对鲁滨逊说:“鲁滨逊先生,谢谢您救了我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故答案为:鲁滨逊先生,谢谢您救了我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31.根据图画的内容可知,连环画讲述的是解救船长的情节,除了解救船长,他还解救过星期五和星期五的父亲。
故答案为:解救船长、星期五、星期五的父亲(西班牙人)
七、习作表达。(35分)
32.(2023·西平)“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书记这样点赞英雄模范。在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呢?是为国家建设呕心沥血的科学家,还是与病魔作战的白衣天使;是身边那些伸出援手的热心人,还是身边苦练本领的同学……请将题目“为▲点赞”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结合具体事例突出文章主题,做到语句通顺,选材新颖,叙述生动,卷面整洁。②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③500字左右。
【答案】 为妈妈点赞
一天爷爷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只有妈妈有空,她每天不仅要上班,还要洗衣做饭,照顾病人,这哪儿行?看到妈妈单薄的身影穿梭于卧室和厨房,一刻不歇,我不禁自责,为什么自己那么没用,既不帮她忙,还惹她生气。那么多的活儿,妈妈从没皱过眉头,也没有抱怨过。半夜偶尔被惊醒时,却发现,厨房的灯亮着……她见我学习任务重,再苦再累有再多的烦心事都只字未提,再多的苦,再多的痛也是独自“品味”,看着妈妈眼角的鱼尾纹已愈加明显——为什么,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终于有一天,晚上11点时妈妈还没回来,“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晚还没有回来,莫非出什么事儿了?不可能,一定是有事耽误了。”街上静得让人心里发凉,救护车的警铃声划破天际。“妈妈日夜操劳,我平时还跟她斗嘴,谁又能知道她单位上有多忙,她背后的付出有多少?可我却不争气,既不体谅她,也不帮助她。可现在,细细一想,我是多么的无理,她上班下班,我连招呼都很少打,更别说关心她了。”我心痛地想着,恐惧在一点点地吞噬着内心……
看着小植物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奕奕,颜色也越来越暗淡,鱼缸里的小鱼不再活蹦乱跳,水也越来越浑浊,我的心被揪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我正踌躇着要不要告诉爷爷,忽然门一开,妈妈回来了!一进屋反而跟我道歉说:“对不起,昨天单位上有点事,忘告诉你了。”
可是陪同她回来的阿姨却悄悄告诉我,昨天她在照顾饲养场生病的兔子时昏倒了。我愣了愣,觉得暖流流遍全身,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更多的不是对饲养场可爱的兔子的担心,而是对妈妈的感激与敬佩。
伟大的妈妈你是最可爱的,我要为你点赞!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习作,先想一想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为什么想为他(她)点赞,他(她)做了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或贡献,构思好了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创作,注意要结合具体事例突出文章主题,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文中小作者为尽职尽责的妈妈点赞,通过妈妈为照顾饲养场生病的兔子时昏倒这件事,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与敬佩,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3分)
1.(2023·西平)结合语境,写词语。
虽然你现在只是一株zhì nèn 的幼苗,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只要心怀梦想,终会fēn fāng 吐艳;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bēn téng bù xī ,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zhì cún gāo yuǎn ,终会zhǎn chì fēi xiáng 。
2.(2023·西平)下面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涧(jiàn) 保佑(yòu) 丝缕(lǚ) 司空见贯
B.跺脚(duò)颓然(tuí) 抵御(yù) 见微知著
C.悬崖(yuán) 逃窜(cuàn) 抽屉(tì) 全神贯注
D.投掷(zhì) 陨石(sǔn) 豁口(huō)自作自受
3.(2023·西平)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_似箭,日月如梭。
②这些孩子正值豆蔻____,充满了朝气。
③____如歌,催人奋进。
①书是 你最好的伙伴,与你共度美好____。
A.年华 时光 岁月 光阴 B.光阴 岁月 时光 年华
C.岁月 年华 光阴 时光 D.光阴 年华 岁月 时光
4.(2023·西平)补充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惟妙 妙不 其妙
上面这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妙“字,但意思有所不同,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正确的解释:A.神奇,巧妙;B.姓;C.好,美好
、 、
5.(2023·西平)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你去了就回来。”“你回来了就去。”语序调整后句意没有变化。
(2)程门立雪(杨时)、煮豆燃萁(曹植),词语和人物对应正确。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恰当。
6.(2023·西平)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你有可能发现真理。(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2)例:听了这个好消息,孩子们一蹦三尺高。(请仿照例句的写法,突出一个人非常饿。)
鲁滨逊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7.(2023·西平)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
(1)使弈秋海二人弈,其一人 , ;一人虽听之, , 。
(2)提到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你会想到于谦的诗句: , ;当你读到苏轼的“ ,白雨跳珠乱入船”时,会想到 的画面,当看到春风吹拂下,百花盛开,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时,你会想到朱熹的诗句: , 。
(3)“我何曾留着 呢?我 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 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 啊?”朱自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 。
(4)习近平总书记普用典,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 新, 新, 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用《游子吟》中的“ , ”来倡导孝道;用李纲的“祖国疆土, , ”来表达捍卫祖国疆土完整的决心。
8.(2023·西平)因为心情不同,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请你围绕“走在林荫路上”这一情境,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9.(2023·西平)综合实践。
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离别前,六⑴班同学计划在6月30日下午2:3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向师友、母校告别。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练习。
(1)班级征集联欢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王怡写的是“花季情,良师恩”。请把你拟写的主题语写出来。
(2)请在联欢会的前一天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张校长写一封信,邀请他参加六⑴班的毕业联欢会。(正文限50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
二、阅读(23分)
(2023·西平)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的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0.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 。
11.片段中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具体表现分别是怎样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12.对片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先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
B.片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很有层次感。
C.我们既能感受到整个战斗群体的勇猛,又能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无畏。
1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4.从这段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你学到了写人的哪些方法? 请用上这些方法试着写写正在上课的语文老师。
(2023·西平)课外阅读。
妈妈,稻子熟了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啊……”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儿,您也被我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gěnggěn)!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儿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也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人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 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zhǒngzhòng)过的母亲,稻芒(máng wáng)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duǒ duò),稻子在阳光中哔剥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5.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16.这是“杂交水稻之父” 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
1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直到您走的时候”是指
②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种子”分别指什么,指
18.文中“哪怕……哪怕就一次”表达了作者 的心理。
19.请写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0.作者声声呼唤“稻子熟了,妈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丰富的感情。结合全文,妈妈”蕴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感情?(至少答出两种)
三、单选题(6分)
21.(2023·西平)格里高利全瞎了,四处乞讨,只要“我“告诉外婆:“格里高利在街上要饭!”( )
A.米哈伊尔舅舅 B.彼得伯伯 C.外婆
22.(2023·西平)外祖父搬家后,“我”认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话不多的邻居,他总是回答( )
A.不许问 B.好事儿 C.死神在口袋里
23.(2023·西平)( )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识字,总是和外祖父争论圣人中谁比谁更神圣。
A.彼得罗夫娜 B.彼得伯伯 C.外祖母
24.(2023·西平)前往非洲前,鲁滨逊把救过他命的船长立为财产全权继承人,种植园的出产一半归他自己( )
A.英国 B.美国 C.非洲
25.(2023·西平)下面哪个选项不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发明?( )
A.筛子 B.瓦盘 C.玻璃罐
26.(2023·西平)下面的《童年》阅读笔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开篇写父亲离世,举家搬迁。最后写母亲离世,阿廖沙长大。
B.阅读《童年》很不舒服。小说中呈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C.外祖母经历了许多人生苦难,仍然承受着一切。她给阿廖沙讲故事,引导阿廖沙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D.《童年》启示我们:要想健康成长,就要像阿廖沙那样,不与品行不端的人混在一起,而要多接近具有精神力量的人。
四、判断题(5分)
27.(2023·西平)判断。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
(2)《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代人。
(3)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蜘蛛精蛰伤。
(4)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娜塔莉娅舅妈死了。
(5)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为两季:雨季和旱季。
五、语言表达(4分)
28.(2023·西平)请你写出鲁滨逊是怎样回到英国的?
29.(2023·西平)外祖母对阿廖沙来说非常重要。请你结合具体事例写写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阅读(5分)
(2023·西平)阅读连环画回答问题。
1.我看到被绑的三个人中,有一个做出种种恳求和失望的姿势,其余两个样子也很苦恼。我简直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2.那八个水手模样的人,对被绑架的三个人拳打脚踢,看到这种情景,我真想冲上去,解救那三个受害者。可是他们人多,我不能贸然行动,需要等待机会。 3.等到下午两点多,这时,天气十分闷热。我趁那帮人在树林里熟睡的时候,和“星期五”带长短枪支,全副武装向那三个遇难的人走去。
4.那三个人看到我们这副奇形怪状的穿戴,还带着刀枪,都非常惊恐。我尽量平静地说:“先生们,不要害怕,说不定我们就是
你们料想不到的朋友,我未搭救你们。”说着,走上前去给他们割断绳索。 5.我把他们带到我的住所,并拿出食品招待他们。我们一边吃一边研究救人的办法,这时,其中
一个人对我说:“ 。”
6.我们解放了被水手绑架的无辜者,看着他们和我一样想家的眼神,我真想立刻结束这二十多年的荒岛生活,回到我的祖国去。
30.连环画讲述的是 情节,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还解救了 和 。
31.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请你为第5幅画补写一句话。
七、习作表达。(35分)
32.(2023·西平)“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书记这样点赞英雄模范。在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呢?是为国家建设呕心沥血的科学家,还是与病魔作战的白衣天使;是身边那些伸出援手的热心人,还是身边苦练本领的同学……请将题目“为▲点赞”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结合具体事例突出文章主题,做到语句通顺,选材新颖,叙述生动,卷面整洁。②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③5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稚嫩;芬芳;奔腾不息;志存高远;展翅飞翔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注意不要把”稚嫩“的”嫩“的右面写成反文,不要把”奔腾不息“的”腾“写成“滕”。
故答案为:稚嫩、芬芳、奔腾不息、志存高远、展翅飞翔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平时注意多识记,多练习。
2.【答案】B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司空见贯”应改为“司空见惯”,错误;
B.正确;
C.“悬崖(yuán)”读音应改为xuán,错误;
D.“陨石(s)”读音应改为:yǔn,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是考查字音、字形。要分析声母韵母和声调是否正确,要根据字义看字形是否正确,平时注意多积累。
3.【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由“日月如梭”可知前句是“光阴似箭”,由“豆蔻”可知和“年华”搭配最恰当,由“如歌”可知前面搭配“岁月”最恰当,由“共度”可知与“时光”搭配最恰当,由此可分析,A、B、C都不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词语的搭配,要根据提示的词语来分析和思考,有一些词组是固定的搭配,要记牢。
4.【答案】惟;肖;可;言;莫;名;C;C;A
【知识点】字义;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由提示的字可知补充后的词语是:惟妙惟肖、妙不可言、莫名其妙。书写时注意“惟、肖”等字的写法。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妙:好,美好。故选C。妙不可言: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妙:好,美好。故选C。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妙:神奇,巧妙。
故答案为:惟 肖 可 言 莫 名 C C A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补全词语、多义字。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5.【答案】错误,正确,正确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知识点】句式转换;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语序调整后句意改变了,“你去了就回来”是说先去后回来。“你回来了就去”是说先回来后去,因此这一说法错误;
(2)正确;
(3)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句意和历史故事以及文言文的停顿等,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和作答,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常识。
6.【答案】(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他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知识点】句式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1)两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用“只要……就……”这一关联词来合并恰当;
(2)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一个人非常饿运用夸张的写法可以这样写: 鲁滨逊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他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故答案为: (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就有可能发现真理。(2)他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用关联词合并句子和仿写句子,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写法,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完成即可。
7.【答案】(1)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黑云翻墨未遮山;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像游丝样的痕迹;赤裸裸;赤裸裸;白白走这一遭;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苟日;日日;又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出自文言文《学弈》,由“使弈秋海二人弈,其一人 ”可知下文是: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由“一人虽听之”可知下文是: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提到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你会想到于谦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由诗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可知上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诗句的意思是: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描绘了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的画面。由“春风吹拂下,百花盛开,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时,会想到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文段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4)考查名言警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倡导孝道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由“祖宗疆土”,可知下句是“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祖宗传下来的国土,应当用生命来捍卫,一尺一寸也不能让敌人占领。这句话表达了誓死保卫领土的坚定决心。
故答案为:(1)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黑云翻墨未遮山;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像游丝样的痕迹;赤裸裸;赤裸裸;白白走这一遭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4)苟日;日日;又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口语交际,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8.【答案】今天,我被表扬了,路旁的花儿绽开笑脸。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想象写话。根据题干给出的提示,按要求能合理、清楚写出感受即可。如:今天,我被表扬了,路旁的花儿绽开笑脸。
故答案为:今天,我被表扬了,路旁的花儿绽开笑脸。
【点评】考查情景写话。情景写话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平时要多训练。
9.【答案】(1)毕业是起点不是终点,我们仍要前行。
(2)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
为了纪念我们的小学生活,在我们班教室举行毕业联欢会活动。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六(1)班班委会
6月29日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完成作答,注意主题语的特点:简洁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可以回忆美好为主,如:“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让精彩留驻这一刻”,也可以展望未来为主,如“告别年少,今夜起航”“探索求知路,征服创业途”“毕业是起点不是终点,我们仍要前行”等能表达主题即可。让我们心怀感恩,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母校,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毕业联欢会活动由此展开。
(2)按题目要求,写一封邀请信,注意按正确的书信格式书写,称呼、时间、地点、时间的内容都要写清楚,最后的署名、日期也要写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书信。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答案】10.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1.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12.A
13.英勇的五位战士居高临下地痛击了敌人,使敌人死伤无数
14.学到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讲课前先扫视了同学们一眼,接着拿起粉笔回身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六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醒目的标题。然后又回身神态严肃地向我们介绍了董存瑞的生平。
【知识点】狼牙山五壮士;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课内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明白课文的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平时注意多训练。
10.考查给语段内容加一个小标题。通读语段,从文中的“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等内容可知,无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并痛击敌人。故可拟定小标题“诱敌上山 痛击敌人”。
故答案为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片段中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具体表现分别是这样的,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故答案为: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
12.考查对片段内容的赏析。通读语段,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对片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段话先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应该是:这段话先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应该是:这段话先整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又分别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
故答案为:A
1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从文中的“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英勇的五位战士居高临下地痛击了敌人,使敌人死伤无数。
故答案为:英勇的五位战士居高临下地痛击了敌人,使敌人死伤无数
1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通读语段可知,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注重抓住人物的细节(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照文中的描写手法,我来写一写我的语文老师,如:老师讲课前先扫视了同学们一眼,接着拿起粉笔回身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六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醒目的标题。然后又回身神态严肃地向我们介绍了董存瑞的生平。
故答案为:学到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讲课前先扫视了同学们一眼,接着拿起粉笔回身工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六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醒目的标题。然后又回身神态严肃地向我们介绍了董存瑞的生平。
【答案】15.gěng;zhòng;duò
16.袁隆平
17.作者母亲去世时。;第一个“种子”是指作者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第二个“种子”是指小时候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8.后悔。
19.采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20.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③因为工作繁忙,特别是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之情。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道题是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短文的内容,把握短文的主旨,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和思考。
15.考查了学生对字音的辨析,结合词意,选择合适的读音即可,埂:[gěng]地势高起的地方。田埂:田间的埂子,用来分界并蓄水。故选“gěng”。种:[zhǒng]物种的简称。[zhòng]种植。耕种:耕地和种植。
故答案为:gěng;zhòng;duò
16.考查了文学常识,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袁隆平。
17.考查了学生对语句内容的理解。①结合下文“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也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可知“直到您走的时候”是指作者母亲去世时。②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可知,第一个“种子”是指作者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第二个“种子”是指小时候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故答案为:①作者母亲去世时。②第一个“种子”是指作者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第二个“种子”是指小时候母亲对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8.考查了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知“哪怕……哪怕就一次”表达了作者后悔的心情。
故答案为:后悔
19.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手法。运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可以快速让读者融入到角色中去,而且调动读者感情到文章中。还可以让作者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更能打动人。本文采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故答案为:采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感情,显得亲切自然
20.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研读文章体会作者情感。可知文章蕴含了作者:1.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2.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3.因为工作繁忙,特别是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之情。
故答案为: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③因为工作繁忙,特别是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之情。
21.【答案】C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格里高利全瞎了,四处乞讨,只要“我“告诉外婆:“格里高利在街上要饭!”外婆就让我给他送吃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2.【答案】B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外祖父搬家后,“我”认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话不多的邻居,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的时候,他总是回答好事儿。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3.【答案】B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彼得伯伯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识字,总是和外祖父争论圣人中谁比谁更神圣。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4.【答案】A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前往非洲前,鲁滨逊把救过他命的船长立为财产全权继承人,种植园的出产一半归他自己,一半运往英国。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5.【答案】C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玻璃罐不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发明。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6.【答案】B
【知识点】《童年》
【解析】【分析】结合作品内容可知,A、C、D正确;
B选项有误,“阅读《童年》很不舒服”说法不当,小说也表现出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27.【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作者作品;《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蝎子精蛰伤,不是蜘蛛精。错误;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正确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对中外名著的了解,学习名著,要了解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里面的人物和具体的故事情景,平时要多读名著,多读经典作品。
28.【答案】鲁滨逊最后是搭乘一艘外国船回到英国的。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鲁滨逊最后是搭乘一艘外国船回到故乡的。
故答案为:鲁滨逊最后是搭乘一艘外国船回到英国的。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29.【答案】她勤劳、善良、智慧,善于讲故事、有爱心,常常讲给阿廖沙听,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但她一出现,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童年》
【解析】【分析】结合文章情节中关于人物的具体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外祖母勤劳、善良、乐观、智慧,对待穷人和弱者都以自己仁慈的胸怀加以保护,善于讲故事、性格乐观开朗、有爱心。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故答案为:她勤劳、善良、智慧,善于讲故事、有爱心,常常讲给阿廖沙听,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但她一出现,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答案】30.解救船长;星期五;星期五的父亲(西班牙人)
31.鲁滨逊先生,谢谢您救了我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考查图表分析。要先读懂图表,再根据题干作答。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0.本次考查的是学生对小说具体情节的阅读是否细致,做好这道题,首先应该在平时阅读时注意细节,再者细致观察所给的图画,调动自己对这些情节的回忆,当鲁滨逊把那三个人带到住所热情招待他们并研究救人方法时,会对鲁滨逊说:“鲁滨逊先生,谢谢您救了我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故答案为:鲁滨逊先生,谢谢您救了我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31.根据图画的内容可知,连环画讲述的是解救船长的情节,除了解救船长,他还解救过星期五和星期五的父亲。
故答案为:解救船长、星期五、星期五的父亲(西班牙人)
32.【答案】 为妈妈点赞
一天爷爷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只有妈妈有空,她每天不仅要上班,还要洗衣做饭,照顾病人,这哪儿行?看到妈妈单薄的身影穿梭于卧室和厨房,一刻不歇,我不禁自责,为什么自己那么没用,既不帮她忙,还惹她生气。那么多的活儿,妈妈从没皱过眉头,也没有抱怨过。半夜偶尔被惊醒时,却发现,厨房的灯亮着……她见我学习任务重,再苦再累有再多的烦心事都只字未提,再多的苦,再多的痛也是独自“品味”,看着妈妈眼角的鱼尾纹已愈加明显——为什么,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终于有一天,晚上11点时妈妈还没回来,“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晚还没有回来,莫非出什么事儿了?不可能,一定是有事耽误了。”街上静得让人心里发凉,救护车的警铃声划破天际。“妈妈日夜操劳,我平时还跟她斗嘴,谁又能知道她单位上有多忙,她背后的付出有多少?可我却不争气,既不体谅她,也不帮助她。可现在,细细一想,我是多么的无理,她上班下班,我连招呼都很少打,更别说关心她了。”我心痛地想着,恐惧在一点点地吞噬着内心……
看着小植物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奕奕,颜色也越来越暗淡,鱼缸里的小鱼不再活蹦乱跳,水也越来越浑浊,我的心被揪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我正踌躇着要不要告诉爷爷,忽然门一开,妈妈回来了!一进屋反而跟我道歉说:“对不起,昨天单位上有点事,忘告诉你了。”
可是陪同她回来的阿姨却悄悄告诉我,昨天她在照顾饲养场生病的兔子时昏倒了。我愣了愣,觉得暖流流遍全身,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更多的不是对饲养场可爱的兔子的担心,而是对妈妈的感激与敬佩。
伟大的妈妈你是最可爱的,我要为你点赞!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习作,先想一想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为什么想为他(她)点赞,他(她)做了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或贡献,构思好了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创作,注意要结合具体事例突出文章主题,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文中小作者为尽职尽责的妈妈点赞,通过妈妈为照顾饲养场生病的兔子时昏倒这件事,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与敬佩,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