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2 19:33:32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友情提示:
1.本次测试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8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①相顾无相识, ▲ 。 (王绩《野望》)
② ▲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迷津欲有问, ▲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 ▲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周敦颐《爱莲说》)
⑥ ▲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的《黄鹤楼》)
⑦吏呼一何怒! ▲ ! (杜甫《石壕吏》)
⑧ ▲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⑨《长歌行》中借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的形象阐述了“ ▲ ,
▲ ”的人生哲理。
2. 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阻遏——扼杀 瓦砾——莅临 B.仄歪——胡泽 寒噤——矜持
C.制裁——栽花 荒谬——撩拨 D.汲取——即使 蓦然——日暮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豁然开朗 黄发垂髻 落英缤纷
B.娇首昂视 无动于中 吹毛求疵
C.无人问津 鞠躬尽萃 悠闲自在
D.逾越鸿沟 土地平旷 盛气凌人
4. 下面的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个篇目?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分)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 )
A.《琐记》 B.《二十四孝图》 C.《无常》 D. 《五猖会》
5. 请在田字格中用行楷字抄写下面八个字(3分)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参与“铭记历史,守望和平” 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完成后面题目。
【品味文化】
6.(1)许多汉字的字义跟战争相关
“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 。(1分)
(2)许多古代诗词是直接描写战争的。请你写一句(上下句)
▲ (1分)
【关注苦难】
7.老舍先生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骆驼祥子》虽不是直接描写战争的,但主人公祥子的三次丢车原因中,就有一次与战争相关的。请简要概括。(2分)

【感悟和平】
8.图片中的雕塑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
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简洁的
语言介绍图片的内容,并写出其寓意。(3分)
内容: ▲ (2分)
寓意: ▲ (1分)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3 题(16分)
【古诗阅读】(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1)首联一个 “深”字 描绘 ▲ 的景象,体现出诗人 ▲ 的感情。(2分)
(2)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分)

【古文阅读】 (12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②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注释:①砥:磨刀石。 ②讫: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又为活板——满铁范为一板 B.不以木为之者——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 D.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 ②则第二板已具( ▲ ) ③不若燔土(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明“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3分)
▲ (二)阅读《老王》选段,完成14-17 题 (12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老王的生活和品质两方面,可以各用 ▲ 和 ▲ 两个字概括。(2分)
15.词句品析(4分)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中“镶嵌”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感情?(2分)
▲ 16.老王见“我”谢了他的香油、鸡蛋后转身进屋去,赶忙止住我说“不要钱”,后来他又站着等“我”,他的这两个举动矛盾吗?为什么?(3分)
▲ 17.仿照例句,结合选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3分)
老王纯朴厚道,临终送物,表一片感激之心;
杨绛 ▲ , ▲ , ▲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4分)
父亲的大学
高冬梅
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18.阅读全文,说说“父亲的大学”里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 19.阅读第⑤节,说说“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3分)
▲ 20.品味语言。(5分)
(1)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2分)
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 21.阅读下列文字,联系本文回答问题。(3分)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反语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3分)

三(30分)
22. 以“我终于懂了他(她)(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任选题中的一个代词;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8分)
1.(10分) (1)长歌怀采薇(2)气蒸云梦泽 (3)平海夕漫漫(4)荡胸生曾云(5)濯清涟而不妖(6)晴川历历汉阳树(7)妇啼一何苦(8)僵卧孤村不自哀(9)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每小题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题不得分)
2.(3分)A
3.(3分)D
4. (2分)D
5.(3分)清楚1分,行楷体1份,美观1分.
6.(2分)(1)(1分)杀戮、攻打。
(2)(1分) 诗词示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分,写出诗句即可)
7.祥子用自己劳动所得买的第一辆人力车,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祥子拉车不到半年,就被逃兵虏走了,当然车子也就不翼而飞了。
8.(3分)内容:雕塑主体是一把扭曲的手枪造型,枪管被卷成“8”字形(打了结)。(2分)(语言表达1分;能简要描述出画面即可)。寓意: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或“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1分)(意对即可。)
二(42分)
(一)(16分)
9.(1)(2分)草木繁密而荒芜。(1分) 忧国忧民。(1分)
(2)(2分)“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10.(2分)C
11.(3分)①混合 ②具备(准备好) ③像
12.(4分)(1)(两块印板)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2)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动手刻。(每句2分,加点处为得分点。)
13.(3分)①木头纹理疏密不均,不好刻字。②木头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不好印刷。③木头和药沾在一起,不好拆板。(一点1分)
(二)(12分)
14.(2分) 苦 善
15.(4分)(1)(2分)“镶嵌”一词,用夸张手法(1分)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1分)。
(2)(2分)一方面表现老王情谊深重,把贵重东西送我;另一方面表现我万分的感动,(1分)浓厚的情是无法用数目来衡量的。(1分)
16.(3分)不矛盾。(1分)老王送香油和鸡蛋是为了感谢,并不想要钱,所以“赶忙止住我”;后来他听了“我”的话,为“我”着想,怕“我”再托人给他捎钱,麻烦,怕“我”觉得欠他人情而不安,便“站着等我”。这两处都表现出老王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为人着想的善良品质。(2分)(意对即可)
17.(3分)示例:杨绛善良平易,闻讯怀人,抒一份悲悯之情。
(三)(14分)
18.(3分)示例:①为父亲未能上大学感到遗憾;②为村里人及母亲对父亲的嘲笑感到难堪;③为父亲因别人嘲笑而表现出的萎缩感到怜悯。④为父亲为孝顺而不上学感到感动。
(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
19.(3分)示例: ①父亲怕自己再闹笑话,给女儿丢脸。②父亲怕自己再出错,给自己丢脸。③怕自己“委琐俗气”的形象让女儿难堪。(言之有理即可)(一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0.(5分)(1)(2分)运用拟声词(象声词),(1分)准确地描摹出了动作的突然性,表现了“我”听到消息之后的震惊、焦急与牵挂的心理。(2分)
(2)(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压抑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之后的狂喜之举。(1分)
21.(3分)示例:都有自责之情,也有细微的侧重:《背影》中有“自嘲”的味道——作者把父亲的细心体贴看成是“迂”,嘲讽自己“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真是太聪明了”。《父亲的大学》侧重于自责——父亲这么想见女儿,又这么体谅女儿,自己却有这么多的顾虑,真太不了解父亲了!(答出“自责”之意2分,辨出细微区别1分。)
三(30分)
22.参照中考阅卷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