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小升初2023年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小升初2023年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5 21:30:4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南充市小升初2023年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南充)下面描写四季的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繁花似锦(fán huā shì jǐn)
B.夏日:苍翠欲滴(chāng chuì yù dī)
C.秋天:层林尽染(céng lín jìn rǎn)
D.冬天:白雪皑皑(bái xuě kái kái)
2.(2023·南充)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机妙算 摸拳擦掌 养尊处优 手急眼快
B.不记其数 金碧辉煌 应接不暇 理所当然
C.热血沸腾 见微知著 死得其所 截然不同
D.全神贯注 曝露无遗 别出心裁 派山倒海
3.(2023·南充)句中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读“zhì”)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同“原”,本来。读“yuán”)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读“wèi”)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同“看”,看见。读“jiàn”)
4.(2023·南充)结合语境,用“望”字组成的词语能恰当填入文段的一项是(  )
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满肚子____在方志敏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____发个意外之财。可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什么来。那兵士哪肯罢休,一面恐吓方志敏,一面捏遍他衣服的每个角落,____能有新的发现,最终兵士一无所获,是多么____呀!
A.热望 渴望 企望 失望 B.失望 热望 渴望 企望
C.热望 失望 渴望 企望 D.企望 渴望 失望 热望
5.(2023·南充)根据词语猜人物,再想想这个人物出自哪部名著,下面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力大无比——武松——《水浒传》
B.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足智多谋——诸葛亮——《三国演义》
C.身披金甲,火眼金睛,神通广大——孙悟空——《西游记》
D.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多愁善感——王熙凤——《红楼梦》
6.(2023·南充)读诗句,懂诗意,忆诗题,明季节,按季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A.③④①②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7.(2023·南充)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8.(2023·南充)下列情况中,你认为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同桌在庆“六一”活动中表演成功,你夸赞她说:“这样的表演,怎能使人赞不绝口?”
B.好朋友在比赛中没发挥好,你赶紧安慰他说:“骄傲使人落后,现在你知道后悔了吧?”
C.在公交车上你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感谢你,你回答说:“没关系,帮助老人是我应该做的。”
D.过马路遇到红灯,同学见没交警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劝说他:“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千万不能闯红灯,闯红灯非常危险。”
9.(2023·南充)判断
(1)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
(2)“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两个句子都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真实的情感,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
(4)爷爷对正上大学的哥哥说:“不知不觉,你已经到了弱冠之龄,就连你妹妹也上初中了,到了美好的不惑之年了。” (  )
(5)“不耕耘怎能有收获?”和“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意思是一样的。(  )
10.(2023·南充)根据语境,填写内容。
小学的学校生活就要结束了,同学们用“时光荏苒、   、   、   ”等词语来形容时间流逝;用杜甫《春夜喜雨》中“   ,   。”来赞美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老师则用《荀子》中“青,取之于蓝,   。”希望同学们超越前人。同学们在赠言中用《增广贤文》中“   ,   。”告诉同学们书很宝贵,书中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去读;还用俗语“   ,   。”劝告同学不要只想听好话,要听取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11.(2023·南充)按要求写句子。
(1)用“搅和”的以下两种意思写句子。
①搅乱 ②扰乱
搅和(搅拌):   
搅和(扰乱):   
(2)在这离别之际,校园里的往事涌上心头,难以忘记。请写出你对同学、老师和母校的惜别与祝福。
再见吧,亲爱的同学!   
再见吧,亲爱的老师!   
再见吧,亲爱的母校!   
二、阅读
(2023·南充)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2.从人物描写方法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
13.当你读到“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时,将你的阅读体会批注下来。
批注(阅读体会):   。
14.文中加点的两句话形成前后    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2023·南充)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嫦娥奔月》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和向往。这个故事讲道:很久以前,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心术不正的逄蒙,持剑要夺走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后飞到了月亮上……
材料二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至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并完成各项任务。“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15.想一想,每个材料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材料一:   。
材料二:   。
16.把两个材料联系起来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   。
(2023·南充)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汹涌澎湃”“炊烟袅袅”……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坚贞不屈时吟“粉骨碎身浑不怕”……古典诗词已经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有原汁原味的诗词存在吗?
1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戏答:   
18.简要回答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19.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有时,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当你读到文中的“汹涌澎湃”“炊烟袅袅”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把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由“   ”一词联想到的画面:   。
20.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21.请补充填写文中提到的《石灰吟》的诗句,并在横线上写出诗歌中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石灰吟
于谦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2023·南充)阅读下面材料,修改完善《“光盘行动”倡议书》。
材料:节约是对丰收最好的礼敬,“光盘”是对粮食最好的尊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光盘行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节约是一种美德。作为小学生,面对“舌尖上的浪费”不良现象,我们号召身边的人文明就餐,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在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①树立“光盘”观念,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止。
②饭店就餐可以点“半份菜”,未吃完的饭菜要打包。
③____。“____”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争做“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育英小学春风中队全体少先队员
5月1日
22.选择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倡议书中1处格式错误和1个错别字。
表示改正 表示删除 表示前移
23.在“第一个横线”上补充第3条合理解决问题的建议。
24.引用材料中的一句格言,填写在“第二个横线”上,增强倡议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习作
25.(2023·南充)以“神奇的 ”为题习作。
提示: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习作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事、景、物;②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习作时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④字数在45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繁花似锦”应读“fán huā sì jǐn”指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B.有误,“苍翠欲滴”应读“cāng cuì yù dī”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样。
C.正确。
D.有误,“白雪皑皑”应读“bái xuě ái ái”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故"摸拳擦掌”的“摸”错误。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故“"手稳眼快”的 急:错误。
B.有误,不计其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故“不记其数"的“记”错误。
C.正确。
D.有误,暴露无遗:某物显现出来,完全没有遗留。故“曝露无遗"的“曝"错误。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故“派山倒海”的“派"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正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知: [zhì]通“智",聪明,智慧。
B.正确。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 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元: [yuán]通“原” ,本来。
C.正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知: [zhì], 通“智"聪明,智慧。
D.有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见: [xiàn]通“现", 显现,出现。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诗文词句理解,汉字读音。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4.【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热望:指热切盼望;热烈的愿望。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企望:企图盼望。失望: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结合语境应该依次选择:热望、渴望、企望、失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析与应用,所给词语大多是意思相近的。作答次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5.【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选项《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小说中的武松是一个大无穷的人。说法正确。
B选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 部长篇 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说法正确。
C选项《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小说中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 大的人。说法正确。
D选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小说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泼辣的人。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对于名著的了解,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名著的阅读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的是秋季。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稚子弄.冰》,写的是冬季。
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写的是春季。
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夏季。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诗文词句理解。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
7.【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C、D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B.“咬定青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修辞方法是拟人,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8.【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怎能使人赞不绝口"意思是“不能使人赞不绝口”,不是夸赞人的话语。故错误。
B.骄傲使人落后,现在你知道后悔了吧"含有落井下石的嘲讽之意,而不是安慰之意。故错误。
C.“没关系”是回应别人道歉时的礼貌用语,不能用来表示“感谢",可改为“不用谢”。故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语言得体。语言得体这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9.【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句式转换;作比较说明方法;文章大意理解;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故正确 。
(2)“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作比较说明方法,拿“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与“太阳”作比较。故错误 。
(3)朱自清的《匆匆》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故错误 。
(4)“不感之年"是四十岁的代称。故 错误 。
(5)“不耕耘怎能有收获"是疑问句,“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是陈述句,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故正确 。
故答案为: (1)正确;(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有句义,有写作手法,有说明方法。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积累。要认真审题,注意题干的表述内容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失或者新增内容,还要注意有没有把信息整合错误,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10.【答案】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日月如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青于蓝;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汇运用;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时光荏苒:形容时间渐渐流逝。光阴似箭:时光像射出去的箭。比喻时间流逝迅速。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如同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春夜喜雨》。结合题干中的“赞美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可知填写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先秦的《荀子》,结合题干中的“青,取之于蓝”,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而青于蓝”。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结合题干中的“告诉同学们书很宝贵,书中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去读”,可知填写的句子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结合题干中的“ 劝告同学不要只想听好话,要听取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可知填写的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故答案为: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日月如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青于蓝;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11.【答案】(1)妈妈用和面机将面粉和水搅和成面团。;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
(2)期盼你早日成功的消息;期盼你桃李满天下;期盼你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点】词汇运用;祝贺感谢
【解析】【分析】(1) 考查了一词多义,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妈妈用和面机将面粉和水搅和成面团。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 全乱套了。
(2) 考查了续写句子。写出对同学、老师和母校的惜别与祝福期盼,积极向上的。你早日成功的消息。期盼你桃李满天下。期盼你的发展日新月异。
故答案为:(1) 妈妈用和面机将面粉和水搅和成面团。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2) 期盼你早日成功的消息。期盼你桃李满天下。期盼你的发展日新月异。
【点评】(1)掌握一词多义,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掌握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药注意多积累。
(2)对同学、老师、母校的不舍与祝福,语句要通顺,不能写错别字。续写句子要注意是一些美好的期盼,积极向上的。
【答案】12.外貌;神态
13.李大钊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14.照应;文章内容显得非常紧凑、完整,同时突出了李大钊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3)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12.考查了人物描写方法。“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中“灰布旧棉袍”可以判断出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李大钊沉着、勇敢,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外貌、神态
1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大钊已经随时为革命献身,让我体会到了李大钊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故答案为:李大钊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14.考查了写作手法。文中加点的句子的“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乱蓬蓬的长头发"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联想到李大钊受过酷刑,虽然在狱中受到酷刑,可是他的脸色很“平静”,“平静”- 词说明了李大钊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慈祥"是李大钊对待亲人的态度。这两句话形成前后照应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文章内容显得非常紧凑、完整,同时突出了李大钊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故答案为:照应;文章内容显得非常紧凑、完整,同时突出了李大钊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答案】15.写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介绍了“嫦娥工程”
16.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概括文章主旨。材料一写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材料二介绍的是“嫦娥工程”。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要求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特别关注标题、中心句、文本的结构等。
15.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抓住根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写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材料二介绍的是嫦娥工程”。
故答案为:写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介绍了“嫦娥工程”。
16.考查了思维拓展。从材料-“《嫦娥奔月》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和向往"可知,我国将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是基于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由此可知,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故答案为: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答案】17.开玩笑似的回答
18.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19.汹涌澎湃;海浪滔天,波涛相撞,声势浩大的样子
20.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21.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知识点】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此做好本题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注意语句通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17.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根据上文美国青年问题,我进行“戏答”,“戏"有调笑的意思,“答”是回答。可以理解为:开玩笑似的回答。
故答案为:开玩笑似的回答
1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第三段,从“其形声义俱全,信息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19.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汹涌澎湃这四个字都带有“旁,看到这个词,联想到了大海,想到了海浪滔天,波涛相撞,声势浩大的样子。
故答案为:汹涌澎湃;海浪滔天,波涛相撞,声势浩大的样子
20.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第四段“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可知,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故答案为: 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21.考查古诗文默写和翻译。“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故答案为: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答案】22.“亲爱的同学们”应前移到顶格;“止”改为“耻”
23.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弘扬爱粮节粮社会新风
2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2)写建议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要合理,措辞要恰切,情感要真挚,同时要富于鼓动性。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
(3)考查了 对材料中的格言的理解。结合“光盘行动”倡议书的内容即可。
22.考查修改病句及倡议书。倡议书中称呼应项格写。故亲爱的同学们”应前移。“以浪费为耻意思是以浪费为耻辱。故“止”错误, 应为"耻”。
故答案为:“亲爱的同学们”应前移到顶格;“止”改为“耻”
23.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实际作答,合理即可。示例: 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弘扬爱粮节粮社会新风
故答案为: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弘扬爱粮节粮社会新风
24.考查了句子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结合句意和语境应选该句。
故答案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5.【答案】范文:
神奇的智能伙伴
时间悄悄从指缝间溜过,一晃眼,就到了2050年,那时的我已是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
未来的世界,已进入一个高级智能时代,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已经能够用智能机器人来提供服务,但是科技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的情感沟通带来益处。在未来世界,人与人各自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空间里,逐渐疏远,竟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我所在的科技公司,针对这一问题,研发出了一款针对未来社会人与人情感沟通的“智能伙伴”,我们取名为“爱豆”。
爱豆的功能非常强大,它拥有与人一样的体态特征,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沟通喜好,输入相应的外貌样式、语言种类、身份特点等内容,爱豆就能变换成主人设置的“智能伙伴”。我们的“限量版爱豆”一经上市,就引起了民众们的疯狂抢购。我很高兴所参与设计的产品能为人们的情感沟通服务,我身边的很多人拥有了爱豆之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春日融融的草地上,我看见一家人在野餐,实际上这一家中的爸爸和宝宝是编程好的爱豆,看见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的,特别是妈妈一脸的幸福微笑,我忍不住为自己的设计自豪;在一个露天咖啡厅,一群人在开生日派对,过生日的是一个老人家,我认出了他的很多老年朋友也是设置出来的“爱豆”,老人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眼中还伴着星星点点的泪光,想必是他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回忆……看见爱豆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我为产品对人们有帮助而高兴,但是我又为生活中只有爱豆能够陪伴他们的那些购买者叹息:他们的情感需求只能寄托在人工智能上了。我的心中产生了新的疑惑:在智能时代里,人们要如何重新找回真正属于人与人之间紧密而有生命温度的情感沟通?不是单单依靠人工智能呢?
爱豆,作为未来的智能伙伴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沟通好处,但是我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是人们的情感沟通怎么能不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掉等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又投入了新的忙碌,为了未来世界里,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神奇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习作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事、景、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语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小作者的想象丰富而合量,想象角度与众不同,关注了未来人类情感的寄托。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南充市小升初2023年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南充)下面描写四季的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繁花似锦(fán huā shì jǐn)
B.夏日:苍翠欲滴(chāng chuì yù dī)
C.秋天:层林尽染(céng lín jìn rǎn)
D.冬天:白雪皑皑(bái xuě kái kái)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繁花似锦”应读“fán huā sì jǐn”指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B.有误,“苍翠欲滴”应读“cāng cuì yù dī”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样。
C.正确。
D.有误,“白雪皑皑”应读“bái xuě ái ái”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3·南充)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机妙算 摸拳擦掌 养尊处优 手急眼快
B.不记其数 金碧辉煌 应接不暇 理所当然
C.热血沸腾 见微知著 死得其所 截然不同
D.全神贯注 曝露无遗 别出心裁 派山倒海
【答案】C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故"摸拳擦掌”的“摸”错误。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故“"手稳眼快”的 急:错误。
B.有误,不计其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故“不记其数"的“记”错误。
C.正确。
D.有误,暴露无遗:某物显现出来,完全没有遗留。故“曝露无遗"的“曝"错误。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故“派山倒海”的“派"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3.(2023·南充)句中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读“zhì”)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同“原”,本来。读“yuán”)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读“wèi”)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同“看”,看见。读“jiàn”)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正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知: [zhì]通“智",聪明,智慧。
B.正确。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 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元: [yuán]通“原” ,本来。
C.正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知: [zhì], 通“智"聪明,智慧。
D.有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见: [xiàn]通“现", 显现,出现。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诗文词句理解,汉字读音。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4.(2023·南充)结合语境,用“望”字组成的词语能恰当填入文段的一项是(  )
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满肚子____在方志敏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____发个意外之财。可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什么来。那兵士哪肯罢休,一面恐吓方志敏,一面捏遍他衣服的每个角落,____能有新的发现,最终兵士一无所获,是多么____呀!
A.热望 渴望 企望 失望 B.失望 热望 渴望 企望
C.热望 失望 渴望 企望 D.企望 渴望 失望 热望
【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热望:指热切盼望;热烈的愿望。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企望:企图盼望。失望: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结合语境应该依次选择:热望、渴望、企望、失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析与应用,所给词语大多是意思相近的。作答次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5.(2023·南充)根据词语猜人物,再想想这个人物出自哪部名著,下面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力大无比——武松——《水浒传》
B.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足智多谋——诸葛亮——《三国演义》
C.身披金甲,火眼金睛,神通广大——孙悟空——《西游记》
D.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多愁善感——王熙凤——《红楼梦》
【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A选项《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小说中的武松是一个大无穷的人。说法正确。
B选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 部长篇 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说法正确。
C选项《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小说中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 大的人。说法正确。
D选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小说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泼辣的人。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对于名著的了解,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名著的阅读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2023·南充)读诗句,懂诗意,忆诗题,明季节,按季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A.③④①②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的是秋季。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稚子弄.冰》,写的是冬季。
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写的是春季。
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夏季。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诗文词句理解。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
7.(2023·南充)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C、D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B.“咬定青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修辞方法是拟人,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8.(2023·南充)下列情况中,你认为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同桌在庆“六一”活动中表演成功,你夸赞她说:“这样的表演,怎能使人赞不绝口?”
B.好朋友在比赛中没发挥好,你赶紧安慰他说:“骄傲使人落后,现在你知道后悔了吧?”
C.在公交车上你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感谢你,你回答说:“没关系,帮助老人是我应该做的。”
D.过马路遇到红灯,同学见没交警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劝说他:“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千万不能闯红灯,闯红灯非常危险。”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怎能使人赞不绝口"意思是“不能使人赞不绝口”,不是夸赞人的话语。故错误。
B.骄傲使人落后,现在你知道后悔了吧"含有落井下石的嘲讽之意,而不是安慰之意。故错误。
C.“没关系”是回应别人道歉时的礼貌用语,不能用来表示“感谢",可改为“不用谢”。故错误。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语言得体。语言得体这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9.(2023·南充)判断
(1)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
(2)“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两个句子都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真实的情感,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
(4)爷爷对正上大学的哥哥说:“不知不觉,你已经到了弱冠之龄,就连你妹妹也上初中了,到了美好的不惑之年了。” (  )
(5)“不耕耘怎能有收获?”和“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意思是一样的。(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句式转换;作比较说明方法;文章大意理解;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故正确 。
(2)“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作比较说明方法,拿“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与“太阳”作比较。故错误 。
(3)朱自清的《匆匆》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故错误 。
(4)“不感之年"是四十岁的代称。故 错误 。
(5)“不耕耘怎能有收获"是疑问句,“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是陈述句,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故正确 。
故答案为: (1)正确;(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有句义,有写作手法,有说明方法。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积累。要认真审题,注意题干的表述内容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失或者新增内容,还要注意有没有把信息整合错误,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10.(2023·南充)根据语境,填写内容。
小学的学校生活就要结束了,同学们用“时光荏苒、   、   、   ”等词语来形容时间流逝;用杜甫《春夜喜雨》中“   ,   。”来赞美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老师则用《荀子》中“青,取之于蓝,   。”希望同学们超越前人。同学们在赠言中用《增广贤文》中“   ,   。”告诉同学们书很宝贵,书中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去读;还用俗语“   ,   。”劝告同学不要只想听好话,要听取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答案】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日月如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青于蓝;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词汇运用;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时光荏苒:形容时间渐渐流逝。光阴似箭:时光像射出去的箭。比喻时间流逝迅速。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如同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春夜喜雨》。结合题干中的“赞美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可知填写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先秦的《荀子》,结合题干中的“青,取之于蓝”,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而青于蓝”。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结合题干中的“告诉同学们书很宝贵,书中每个字都价值千金,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去读”,可知填写的句子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结合题干中的“ 劝告同学不要只想听好话,要听取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可知填写的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故答案为: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日月如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青于蓝;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11.(2023·南充)按要求写句子。
(1)用“搅和”的以下两种意思写句子。
①搅乱 ②扰乱
搅和(搅拌):   
搅和(扰乱):   
(2)在这离别之际,校园里的往事涌上心头,难以忘记。请写出你对同学、老师和母校的惜别与祝福。
再见吧,亲爱的同学!   
再见吧,亲爱的老师!   
再见吧,亲爱的母校!   
【答案】(1)妈妈用和面机将面粉和水搅和成面团。;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
(2)期盼你早日成功的消息;期盼你桃李满天下;期盼你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点】词汇运用;祝贺感谢
【解析】【分析】(1) 考查了一词多义,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妈妈用和面机将面粉和水搅和成面团。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 全乱套了。
(2) 考查了续写句子。写出对同学、老师和母校的惜别与祝福期盼,积极向上的。你早日成功的消息。期盼你桃李满天下。期盼你的发展日新月异。
故答案为:(1) 妈妈用和面机将面粉和水搅和成面团。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2) 期盼你早日成功的消息。期盼你桃李满天下。期盼你的发展日新月异。
【点评】(1)掌握一词多义,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掌握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药注意多积累。
(2)对同学、老师、母校的不舍与祝福,语句要通顺,不能写错别字。续写句子要注意是一些美好的期盼,积极向上的。
二、阅读
(2023·南充)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2.从人物描写方法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
13.当你读到“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时,将你的阅读体会批注下来。
批注(阅读体会):   。
14.文中加点的两句话形成前后    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答案】12.外貌;神态
13.李大钊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14.照应;文章内容显得非常紧凑、完整,同时突出了李大钊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3)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12.考查了人物描写方法。“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中“灰布旧棉袍”可以判断出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李大钊沉着、勇敢,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外貌、神态
1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大钊已经随时为革命献身,让我体会到了李大钊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故答案为:李大钊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14.考查了写作手法。文中加点的句子的“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乱蓬蓬的长头发"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联想到李大钊受过酷刑,虽然在狱中受到酷刑,可是他的脸色很“平静”,“平静”- 词说明了李大钊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慈祥"是李大钊对待亲人的态度。这两句话形成前后照应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文章内容显得非常紧凑、完整,同时突出了李大钊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故答案为:照应;文章内容显得非常紧凑、完整,同时突出了李大钊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023·南充)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嫦娥奔月》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和向往。这个故事讲道:很久以前,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心术不正的逄蒙,持剑要夺走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后飞到了月亮上……
材料二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至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并完成各项任务。“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15.想一想,每个材料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材料一:   。
材料二:   。
16.把两个材料联系起来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   。
【答案】15.写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介绍了“嫦娥工程”
16.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概括文章主旨。材料一写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材料二介绍的是“嫦娥工程”。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要求筛选、整合、运用信息,特别关注标题、中心句、文本的结构等。
15.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抓住根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写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材料二介绍的是嫦娥工程”。
故答案为:写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介绍了“嫦娥工程”。
16.考查了思维拓展。从材料-“《嫦娥奔月》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和向往"可知,我国将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是基于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由此可知,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故答案为: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2023·南充)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汹涌澎湃”“炊烟袅袅”……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坚贞不屈时吟“粉骨碎身浑不怕”……古典诗词已经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有原汁原味的诗词存在吗?
1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戏答:   
18.简要回答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19.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有时,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当你读到文中的“汹涌澎湃”“炊烟袅袅”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把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由“   ”一词联想到的画面:   。
20.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21.请补充填写文中提到的《石灰吟》的诗句,并在横线上写出诗歌中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石灰吟
于谦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答案】17.开玩笑似的回答
18.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19.汹涌澎湃;海浪滔天,波涛相撞,声势浩大的样子
20.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21.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知识点】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此做好本题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注意语句通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17.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根据上文美国青年问题,我进行“戏答”,“戏"有调笑的意思,“答”是回答。可以理解为:开玩笑似的回答。
故答案为:开玩笑似的回答
1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第三段,从“其形声义俱全,信息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19.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汹涌澎湃这四个字都带有“旁,看到这个词,联想到了大海,想到了海浪滔天,波涛相撞,声势浩大的样子。
故答案为:汹涌澎湃;海浪滔天,波涛相撞,声势浩大的样子
20.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第四段“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可知,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故答案为: 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21.考查古诗文默写和翻译。“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故答案为: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2023·南充)阅读下面材料,修改完善《“光盘行动”倡议书》。
材料:节约是对丰收最好的礼敬,“光盘”是对粮食最好的尊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光盘行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节约是一种美德。作为小学生,面对“舌尖上的浪费”不良现象,我们号召身边的人文明就餐,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在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①树立“光盘”观念,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止。
②饭店就餐可以点“半份菜”,未吃完的饭菜要打包。
③____。“____”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争做“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育英小学春风中队全体少先队员
5月1日
22.选择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倡议书中1处格式错误和1个错别字。
表示改正 表示删除 表示前移
23.在“第一个横线”上补充第3条合理解决问题的建议。
24.引用材料中的一句格言,填写在“第二个横线”上,增强倡议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答案】22.“亲爱的同学们”应前移到顶格;“止”改为“耻”
23.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弘扬爱粮节粮社会新风
2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
(2)写建议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要合理,措辞要恰切,情感要真挚,同时要富于鼓动性。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
(3)考查了 对材料中的格言的理解。结合“光盘行动”倡议书的内容即可。
22.考查修改病句及倡议书。倡议书中称呼应项格写。故亲爱的同学们”应前移。“以浪费为耻意思是以浪费为耻辱。故“止”错误, 应为"耻”。
故答案为:“亲爱的同学们”应前移到顶格;“止”改为“耻”
23.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实际作答,合理即可。示例: 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弘扬爱粮节粮社会新风
故答案为: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弘扬爱粮节粮社会新风
24.考查了句子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结合句意和语境应选该句。
故答案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习作
25.(2023·南充)以“神奇的 ”为题习作。
提示: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习作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事、景、物;②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习作时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④字数在45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范文:
神奇的智能伙伴
时间悄悄从指缝间溜过,一晃眼,就到了2050年,那时的我已是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
未来的世界,已进入一个高级智能时代,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已经能够用智能机器人来提供服务,但是科技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的情感沟通带来益处。在未来世界,人与人各自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空间里,逐渐疏远,竟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我所在的科技公司,针对这一问题,研发出了一款针对未来社会人与人情感沟通的“智能伙伴”,我们取名为“爱豆”。
爱豆的功能非常强大,它拥有与人一样的体态特征,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沟通喜好,输入相应的外貌样式、语言种类、身份特点等内容,爱豆就能变换成主人设置的“智能伙伴”。我们的“限量版爱豆”一经上市,就引起了民众们的疯狂抢购。我很高兴所参与设计的产品能为人们的情感沟通服务,我身边的很多人拥有了爱豆之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春日融融的草地上,我看见一家人在野餐,实际上这一家中的爸爸和宝宝是编程好的爱豆,看见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的,特别是妈妈一脸的幸福微笑,我忍不住为自己的设计自豪;在一个露天咖啡厅,一群人在开生日派对,过生日的是一个老人家,我认出了他的很多老年朋友也是设置出来的“爱豆”,老人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眼中还伴着星星点点的泪光,想必是他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回忆……看见爱豆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我为产品对人们有帮助而高兴,但是我又为生活中只有爱豆能够陪伴他们的那些购买者叹息:他们的情感需求只能寄托在人工智能上了。我的心中产生了新的疑惑:在智能时代里,人们要如何重新找回真正属于人与人之间紧密而有生命温度的情感沟通?不是单单依靠人工智能呢?
爱豆,作为未来的智能伙伴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沟通好处,但是我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是人们的情感沟通怎么能不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掉等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又投入了新的忙碌,为了未来世界里,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神奇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习作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事、景、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语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小作者的想象丰富而合量,想象角度与众不同,关注了未来人类情感的寄托。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