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评价检测(五)(苏教版 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单元评价检测(五)(苏教版 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2 16: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五)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 )
(2)伛偻提携 ( )
(3)先天下之忧而忧 (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 )
(5)辍耕之垄上 ( )
(6)怅恨久之 ( )
(7)当其租入 ( )
(8)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夺而杀尉(表承接) 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恂恂而起(表递进)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B.怅恨久之(无意义) 古仁人之心(的)
余悲之(这样) 之次所旁丛祠中(到)
C.告于莅事者(向) 吾祖死于是(在)
苛政猛于虎也(比) 泻出于两峰之间(从)
D.当其租入(他们的) 醉能同其乐(他)
视其缶(那个)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D.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要求填空。(4分)
(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_______家,他的纪传体著作《_______》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东晋大诗人__________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境界,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_”。
(3)《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说”是一种叙事兼______
_____的文体。
(4)《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自号醉翁,他是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
6.根据提示默写诗文。(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3)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无限趣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写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近英雄,感受风采。(4分)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范仲淹先天下而忧,欧阳修与民同乐……让我们走近英雄,感受他们的风采。
(1)班里准备以“我与英雄争锋”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0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描述写出作品和人物的名称。(2分)
①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招安时,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的诏书,杀了钦差……
②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
作品:______________,“他”叫_____________。
②作品:_______________,“他”叫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35分)
(一)(2011·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8、9题。(4分)
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这首词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1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10.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柳宗元是__________(朝代)的著名文学家。(2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汪然出涕曰 汪然:______________
(2)则久已病矣 病:________________
(3)殚其地之出 殚:_______________
(4)则弛然而卧 弛然: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食之,时而献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你认为文中“熙熙而乐”中的“乐”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选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三)(2011·日照中考)比较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13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之景不同 景:_________________
(3)而或长烟一空 或:_________________
(4)把酒临风 把: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夫/霪雨霏霏 B.感极而/悲者矣
C.其/喜洋洋者矣 D.四时之景/不同
18.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文 段
写 景
抒情
【甲】
一段
霪雨霏霏
二段

【乙】
先写
山间之朝暮

再写
19.【乙】文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乐”与【甲】文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1·义乌中考)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7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20.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选贤与能 ( )
(2)货恶其弃于地也 ( )
(3)故外户而不闭 (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许你游玩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许你曾到过风景迥异的异国他乡,也许你曾感受过城市的新区建设,也许你见过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大自然美丽的风景美化着你的心灵,陶冶着你的情操。那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风景呢?
请以“我最钟情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游记作文。
答案解析
1.答案:(1)聚拢 (2)驼背 (3)在……之前 (4)归依 (5)去、往 (6)失望 (7)抵 (8)继承
2.【解析】选C。A项中“恂恂而起”的“而”表修饰;B项中“余悲之”的“之”代蒋氏;D项中“醉能同其乐”的“其”代众人。
3.【解析】选B。B项应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4.答案:(1)现在逃跑(被抓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怎么样?
(2)面容苍老,头发雪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5.答案:(1)史学 史记 (2)陶渊明 世外桃源 (3)柳宗元 议论 (4)欧阳修 北宋(或:宋代)
6.答案:(1)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2)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5)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7.答案:(1)示例:学习英雄人物,争做时代先锋
(2)①《水浒传》 李逵 ②《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
8.【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的内容的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概括出时间、地点与景物特点即可。
答案: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9.【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扣住“离愁”来解答。
答案: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10.答案:捕蛇者说 唐代
11.答案:(1)满眼含泪的样子 (2)困苦不堪 (3)用尽 (4)放心的样子
12.答案:(1)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呢。
(2)(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3.【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蒋氏所说的“乐”,是相对于乡邻们来说的,其实充满着危险、无奈与恐惧。
答案:此处的“乐”是与乡邻的永无宁日相比而言的,看似安乐,其实包含着辛酸、苦涩、恐惧的味道。
14.【解析】选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业,反映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现状。
15.答案:(1)日光 (2)景色 (3)有时 (4)持、执
16.答案:(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7.【解析】选B。“感极而/悲者矣”应改为“感极/而悲者矣”。
18.答案:悲 春和景明 山间之四时
1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感情及主旨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联系相关语段的具体内容,再结合写作背景及文章的主旨进行作答。
答案:【乙】文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文中的“乐”不只表现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20.答案:(1)通“举”,选拔 (2)憎恶 (3)所以 (4)类
21.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比较分析能力。先要分别理解两文的主旨:“大同社会”——还未成为现实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然后取二者共同之处,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附【甲】【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写游记的命题作文。写好这篇游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材要小。每一处游览胜地都有很多景点,比如桂林山水有七星岩、象鼻山与漓江等景点,它们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但是我们不能每一处都写,只要抓住其中最让你喜欢的一处风景来一个特写就可以了。
(2)语言要美。游记就是要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让读者产生共鸣。在语言运用上,运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地引用古诗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感悟要深。下笔之前要想一想,你“钟情”的原因是什么?或许能使你苦闷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或许能使你受到一种新的启迪。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苏轼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领悟。那么,你笔下的这处风景使你想到了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