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基础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基础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7 17: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基础练题含答案
鲁科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2、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3、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点含有碳元素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
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
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Cu+CO↑
7、如图所示,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粉厂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B.空气使蜡烛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C.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8、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澄清石灰水) 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铜和活性炭(在空气中灼烧) D.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铜粉末)
9、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10、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1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12、化学学习者应该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能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
B.CO和CO2性质不同是因为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同时加热相同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这是因为其着火点更低
1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14、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15、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
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
16、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娶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的还原性
二、填空题。
17、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甲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2)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图丙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序号)。
18、室内家具易产生甲醛(HCHO)可用活性炭吸附.将吸收了甲醛的活性炭拿到室外,甲醛会扩散到空气中,阳光下扩散得更快,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 。
(2)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 。
19、二氧化碳的循环:
20、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某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和______(填代号)。
22、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防毒面具材料的制备。为研究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对氯气(Cl2)的吸附性能,(吸附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好),科学工作者们做了系列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分析图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
三、实验题。
23、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四、计算类题。
2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一定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18g,原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基础练题含答案
鲁科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答案】C
2、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答案】C 
3、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答案】A
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点含有碳元素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B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6、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
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
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Cu+CO↑
【答案】D
7、如图所示,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粉厂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B.空气使蜡烛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C.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
8、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澄清石灰水) 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铜和活性炭(在空气中灼烧) D.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铜粉末)
【答案】D
9、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答案】B
10、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答案】D
1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答案】B
12、化学学习者应该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净水能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
B.CO和CO2性质不同是因为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同时加热相同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这是因为其着火点更低
【答案】D
1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14、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答案】B
15、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
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
【答案】A
16、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娶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的还原性
【答案】D
二、填空题。
17、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甲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2)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图丙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序号)。
【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18、室内家具易产生甲醛(HCHO)可用活性炭吸附.将吸收了甲醛的活性炭拿到室外,甲醛会扩散到空气中,阳光下扩散得更快,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 。
(2)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 。
【答案】(1)活性炭疏松多孔,碳原子间有较大间隔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9、二氧化碳的循环:
【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20、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做燃料
(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
(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H2CO3
21、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某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和______(填代号)。
【答案】(1)可燃物 (2)降低温度 (3)①不合理 ②M N
22、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防毒面具材料的制备。为研究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对氯气(Cl2)的吸附性能,(吸附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好),科学工作者们做了系列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分析图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
【答案】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温度越低,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越好。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越好)
(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活性炭对氯气的吸附性能越好)
三、实验题。
23、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酒精灯; 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 低; D
四、计算类题。
2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一定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18g,原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1)3:1;
(2)解:设原来甲烷的质量是x
x=8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答:原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