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江宁)抄写句子,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2023·江宁)读拼音,写字词
tōng xiāo cǎi huì pāo qì sī kōng jiàn guàn
jué chá bō xuē qīng fù jiàn wēi zhī zhù
3.(2023·江宁)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huáng) 花圃(pú) 沸腾
B.僻(pì)静 黄焖(mèn)鸡 严竣
C.锲(qiè)而不舍 剔(tī)除 分外
D.奄奄(yān)待毙 苦刑(xíng) 揉搓
4.(2023·江宁)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弗若之矣(不如) 应怜屐齿印苍苔(因为)
B.泣涕零如雨(落下)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C.万象更新(更加) 孔子不能决也(决定)
D.赴汤蹈火(热水) 载渴载饥(非常)
5.(2023·江宁)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6.(2023·江宁)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有误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放鞭炮)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吃熟食)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
7.(2023·江宁)联系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B.《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幼稚无知。
C.《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每一天的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京味儿”的民俗画卷。
8.(2023·江宁)语言运用
六月是毕业季,你一定参加了“难忘小学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着你的体验,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明想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任务二:毕业联欢会开始了,如果让你当主持人,你会设计一段怎样的开场白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同时表达惜别之情。
9.(2023·江宁)根据课文内容填。
(1)名句启迪智慧。“良药苦口利于病, 。”启发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 ,近山识鸟音。”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常将有日思无日, 。”让我们懂得节约;“ ,日日新, ”勉励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
(2)名诗抒发情怀。“ ,要留凊白在人间。”是于谦表达高洁志向的独白;“随风潜入夜, 。”是杜甫对春雨的讴歌;“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
(3)名篇点亮人生。司马迁的“人 , ,或轻于鸿毛。”阐释了生命的价值;面对光阴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
(2023·江宁)短文
宇宙那么大,一起去看看
李明涛
①广阔无垠的太空,充满着神奇魅力。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伊卡洛斯的神话,都象征着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向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自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航天员完成了飞天壮举。
②太空之旅也一直吸引着许多普通人。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此后,“联盟号”先后载着十余人进入太空。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
③一次太空旅游能带来哪些体验?如果选择轨道旅游,就能跟随飞船加速到超过7.9公里/秒,环绕地球飞行数天。这期间,可以全方位____太空生活、____壮美星空、____地球脉络、____90 分钟一次的日出日落。要想待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驻扎在类似于空间站的“酒店”。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
④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相较于这种“深度游”,亚轨道旅游则好比是惊鸿一瞥的“印象游”。乘坐亚轨道飞行器,以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公里高度,再沿着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⑤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先后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并开始预售船票,单张定价数十万美元。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⑥太空旅游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产业技术链:要飞向太空,飞行器先进的动力与推进技术是基础;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络,则需要高速数据通信技术。
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之外,回望地球,拍下了名为“暗淡蓝点”的著名照片。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25日17版
10.阅读第③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
A.领略 观赏 俯瞰 体验 B.体验 领略 俯瞰 观赏
C.领略 俯瞰 观赏 体验 D.体验 俯瞰 观赏 领略
11.下列选项中,太空“印象游”无法带来的体验是( )
A.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B.感受自由落体运动
C.经历几分钟的失重 D.驻扎在“空间酒店”
12.短文的第②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3.李杰的爸爸是个太空迷,一直憧憬着太空旅游。他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请你从短文中选择合适的理由,帮助李杰说服爸爸。
1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太空旅游时,日渐成熟的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太空旅游已经实现了航班化。
③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023·江宁)短文
粉蒸肉
七焱
①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生活。那年除夕,我独自在母亲的宿舍等她归来。我饿了,____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②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我吃得正香,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泣。
③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愠怒已消,面容恢复到一贯的丧气,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让我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就算是过了除夕。”
④成年以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早在我尚不记事的幼年,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觉得自己的生活失败透顶了。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编制缝纫工,婚姻变故没多久后,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独与她为伴。____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九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____了。
⑥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五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⑦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____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
⑧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⑨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⑩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男人木讷、老实,等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往嘴里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母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心里满满的感动。
2001 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我怎么都凑不齐置办年货的钱,好不容易央求同事借到了一块肉,回来好给你做上一碗粉蒸肉。等我再出门办事时,迎面碰上同事媳妇,她对我当众辱骂,非要我把肉还回去。我回家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厂里的其他同事劝住了我们……”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节选自《读者》2020年第19期
15.阅读①④⑤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
A.漫不经心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特立独行
B.急不可耐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招摇过市
C.急不可耐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D.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急不可耐
16.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照样子,简要概括。
①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②
③
④
17.“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 描写和 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 的心情。
18.本学期“交流平台”中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借助文中对母亲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说说她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从两个角度作出评价。
19.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描写了两个除夕夜吃粉蒸肉的场景,让读者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
B.“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
C.粉蒸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粉蒸肉”,让“我”对母亲的真情自然流露。
20.(2023·江宁)习作表达
题目:夏天的故事
夏天随着日渐炽热的阳光如期而至。热情的夏天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菁菁校园、风景名胜、水上乐园……到处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离别的伤感、坚持的艰难、旅行的快乐……夏天,承载了我们太多成长记忆。
请以“夏天的故事”为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夏日的事情,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注意用夏日的环境烘托人物情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句子中每个字写正确。“荷”是草字头,下面是“何”;“擎”笔画较多,上面是“敬”下面是“手”;“盖”上面是“羊”不出头,下面是皿字底;“菊”是草字头,上下结构;“残”是歹字旁,右边是戋;“傲”是单人旁,右边是敖;“霜”是雨字头,下面是“相”。
故答案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2.【答案】通宵;彩绘;抛弃;司空见惯;觉察;剥削;倾覆;见微知著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通宵”的“宵”是宝盖头,下面是“肖”;“彩绘”的“绘”是绞丝旁,右边是“会”;“抛弃”的“抛”是提手旁,左右结构;“司空见惯”的“惯”是竖心旁,右边是“贯”;“觉察”的“察”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祭”;“剥削”右边是利刀旁,左右结构;“倾覆”的“覆”上面是“西”下面是左右结构。“见微知著”的“微”是左中右结构,与“徽”区分开。
故答案为: 通宵;彩绘;抛弃;司空见惯;觉察;剥削;倾覆;见微知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花圃(pú)”应读作huā pǔ;
B项中“严竣”应写作“严峻”;
C项中词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
D项“奄奄(yān)待毙 ”应读作yǎn yǎn;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读音和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答案】A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A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是正确的;
B项中“日初出沧沧凉凉”中“沧沧凉凉”是指感觉凉飕飕的意思,这项理解错误;
C项中“万象更新”的“更”是更换、改变的意思;“ 孔子不能决也”的“决”是断定的意思;
D项中“载渴载饥”意思是承受干渴和饥饿,“载”是承受的意思。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作答时要结合句子意思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行正确判断。
5.【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BCD三项中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A项中“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句中用来描述“残暴的匪徒被判死刑”,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6.【答案】B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ACD三项中对诗句表述的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正确的;
B项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出自韩翃的《寒食》,描写的是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的习俗是不动烟火,吃生冷食物,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诗句及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A项中《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但绝不是一个坏孩子。这项表述错误。
B项《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好奇和对生活现象的探究精神;这项表述错误。
C项中对《腊八粥》的理解是正确的;
D项中《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正月十五的景象,对其他时间则简略描写,这项中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背诵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判断。
8.【答案】(1)B
(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对话交流
【解析】【分析】(1)结合活动主题“难忘小学生活”,要在成长纪念册上写一句名言,阅读各项,A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人要珍惜青春年华,加倍努力;
B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是教育人要尽早尽孝;
C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教育人做任何事情要尽早,提前规划和实施;
D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育人要敢于质疑和提问,才能获得真理。
综合各项,B项不合适。
(2)结合主题活动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围绕“回忆小学生活,珍惜师生情谊,以及祝福母校”等,进行语言表达。
故答案为: (1)B;(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9.【答案】(1)忠言逆耳利于行;近水知鱼性;莫把无时当有时;苟日新;又日新
(2)粉骨碎身浑不怕;润物细无声;春风又绿江南岸
(3)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大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意思是春雨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结合课文《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故答案为:(1)忠言逆耳利于行;近水知鱼性;莫把无时当有时;苟日新;又日新;(2)粉骨碎身浑不怕;润物细无声;春风又绿江南岸;(3)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答案】10.B
11.D
1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13.“深度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而“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14.错误;错误;正确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与“太空生活”搭配应该用“体验”,指亲身感受;与“壮美星空”搭配应该用“领略”,指在远处粗略地看;与“地球脉络”搭配应该用“俯瞰”,指从上往下看;与“日出日落”搭配应该用“观赏”,指观看欣赏的意思。结合描述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动词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
11.结合短文内容,根据“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这句,可以知道太空“印象游”无法体验驻扎在“空间酒店”。
故答案为:D
12.结合第②自然段相关句子,这句中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讲述了普通人的太空之旅;“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这句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空之旅对普通人的强烈的吸引力。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13.结合第④⑤自然段的表述,“印象游”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推荐作答。
故答案为:“深度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而“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14.①结合“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这项表述错误。②结合“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这项表述错误;③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表述,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
【答案】15.B
16.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17.神态;动作;悲伤
18.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19.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结合“我饿了”“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这句应该选择“急不可耐”;结合第④自然段对母亲的生活的描写,应该选择“每况愈下”,意思是处境越来越差;第⑤自然段中结合“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应该用“捉襟见肘”,指母亲和我的生活不再那么困难了。第⑦自然段应该选择用“招摇过市”描述母亲买肉回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愉快的心情。
故答案为:B
16.阅读短文,主要描写了“我”偷吃粉蒸肉被母亲打;九十年代生活好转,母亲发工资后给我做粉蒸肉;母亲相亲因为对方抢着吃粉蒸肉母亲拒绝对方;2001年我考上大学母亲给我做粉蒸肉;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②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③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④“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17.“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描写了我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了我因为偷吃粉蒸肉被母亲打时 自己悲伤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和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神态;动作;悲伤
18.结合短文内容,围绕对“粉蒸肉”的描写;小时候母亲因为我偷吃粉蒸肉母亲打我,后来长大后了解了母亲打我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自立自强的一面;母亲相亲时因为对方抢着吃粉蒸肉,最后遭到母亲的拒绝,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结合文中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19.结合短文内容,AC两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符合短文的主要内容;B项中“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这句是指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母亲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20.【答案】 夏天的故事
现在是八月份,正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知了在外面大声地鸣叫着。
我和小伙伴们刚踏出电影院,滚滚热浪便扑面而来,室内外巨大的温差炙烤着我们的身躯,没走几步我的衣服就湿透了。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卖冰水了”,真是“久旱逢霖”!我们连忙向后面看去,发现有一家小卖部正卖着冰水,“冲啊!”不知道谁大喊一声,我们连忙向那里跑过去。
选了喜欢的饮料,我们舒舒服服地畅饮了一番,而后各自告别。回到家中,我打开空调和电视,瘫倒在沙发,翘起了二郎腿,咦,怎么感觉口袋里有什么东西,不大但是有些硬,隔着薄薄的裤子口袋,硌得十分难受。我把手伸进裤子口袋,发现居然有一张折成小块的纸币。咦?当时买饮料时我不是已经花了五块钱吗?这五块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仔仔细细地回忆,猛然想起,刚刚天气太热,一拿起饮料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拧开瓶盖,“咕嘟咕嘟”地大口喝起来,压根没想起付钱这回事。小伙伴们一蜂窝地冲上去,老板也可能忽略了我这个“异数”。
窗外的知了叫得越发大声了,看着窗外仿佛被烤化的柏油马路,我心想:也就五块钱的饮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电视好像没那么好看了,空调的冷风也吹得我有些心神不宁,我跑到房间躺到床上,希望可以让我的脑子冷静一下,却怎么都安不心来。我又回到客厅打开电视,希望电视里的电视剧可以让我分散注意力,不让脑子再想这个问题,可是我发现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跟屁虫一样,怎么也甩不掉!“五块钱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人的诚实是很重要的。”有一个细细的声音在我心底呐喊。我连忙冲出家门,跑到电影院的门口,再次找到那个冷饮铺,我对冷饮铺的主人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后,将五块钱还给了她。
这时我再次走出冷饮铺,却感觉天不再那么炎热了,蝉的叫声也没有那么大了,步子也更加轻松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夏天的故事”;结合自己夏天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夏天的故事”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夏天里买饮料时忘记付钱然后又主动还钱的故事,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江宁)抄写句子,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答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句子中每个字写正确。“荷”是草字头,下面是“何”;“擎”笔画较多,上面是“敬”下面是“手”;“盖”上面是“羊”不出头,下面是皿字底;“菊”是草字头,上下结构;“残”是歹字旁,右边是戋;“傲”是单人旁,右边是敖;“霜”是雨字头,下面是“相”。
故答案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2.(2023·江宁)读拼音,写字词
tōng xiāo cǎi huì pāo qì sī kōng jiàn guàn
jué chá bō xuē qīng fù jiàn wēi zhī zhù
【答案】通宵;彩绘;抛弃;司空见惯;觉察;剥削;倾覆;见微知著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通宵”的“宵”是宝盖头,下面是“肖”;“彩绘”的“绘”是绞丝旁,右边是“会”;“抛弃”的“抛”是提手旁,左右结构;“司空见惯”的“惯”是竖心旁,右边是“贯”;“觉察”的“察”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祭”;“剥削”右边是利刀旁,左右结构;“倾覆”的“覆”上面是“西”下面是左右结构。“见微知著”的“微”是左中右结构,与“徽”区分开。
故答案为: 通宵;彩绘;抛弃;司空见惯;觉察;剥削;倾覆;见微知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3.(2023·江宁)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huáng) 花圃(pú) 沸腾
B.僻(pì)静 黄焖(mèn)鸡 严竣
C.锲(qiè)而不舍 剔(tī)除 分外
D.奄奄(yān)待毙 苦刑(xíng) 揉搓
【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花圃(pú)”应读作huā pǔ;
B项中“严竣”应写作“严峻”;
C项中词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
D项“奄奄(yān)待毙 ”应读作yǎn yǎn;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读音和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2023·江宁)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弗若之矣(不如) 应怜屐齿印苍苔(因为)
B.泣涕零如雨(落下)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C.万象更新(更加) 孔子不能决也(决定)
D.赴汤蹈火(热水) 载渴载饥(非常)
【答案】A
【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A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是正确的;
B项中“日初出沧沧凉凉”中“沧沧凉凉”是指感觉凉飕飕的意思,这项理解错误;
C项中“万象更新”的“更”是更换、改变的意思;“ 孔子不能决也”的“决”是断定的意思;
D项中“载渴载饥”意思是承受干渴和饥饿,“载”是承受的意思。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作答时要结合句子意思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行正确判断。
5.(2023·江宁)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BCD三项中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A项中“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句中用来描述“残暴的匪徒被判死刑”,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6.(2023·江宁)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有误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放鞭炮)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吃熟食)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
【答案】B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表述,ACD三项中对诗句表述的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正确的;
B项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出自韩翃的《寒食》,描写的是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的习俗是不动烟火,吃生冷食物,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诗句及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2023·江宁)联系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B.《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幼稚无知。
C.《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每一天的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京味儿”的民俗画卷。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A项中《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但绝不是一个坏孩子。这项表述错误。
B项《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好奇和对生活现象的探究精神;这项表述错误。
C项中对《腊八粥》的理解是正确的;
D项中《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正月十五的景象,对其他时间则简略描写,这项中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背诵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做出正确判断。
8.(2023·江宁)语言运用
六月是毕业季,你一定参加了“难忘小学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着你的体验,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明想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任务二:毕业联欢会开始了,如果让你当主持人,你会设计一段怎样的开场白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同时表达惜别之情。
【答案】(1)B
(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对话交流
【解析】【分析】(1)结合活动主题“难忘小学生活”,要在成长纪念册上写一句名言,阅读各项,A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人要珍惜青春年华,加倍努力;
B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是教育人要尽早尽孝;
C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教育人做任何事情要尽早,提前规划和实施;
D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育人要敢于质疑和提问,才能获得真理。
综合各项,B项不合适。
(2)结合主题活动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围绕“回忆小学生活,珍惜师生情谊,以及祝福母校”等,进行语言表达。
故答案为: (1)B;(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9.(2023·江宁)根据课文内容填。
(1)名句启迪智慧。“良药苦口利于病, 。”启发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 ,近山识鸟音。”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常将有日思无日, 。”让我们懂得节约;“ ,日日新, ”勉励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
(2)名诗抒发情怀。“ ,要留凊白在人间。”是于谦表达高洁志向的独白;“随风潜入夜, 。”是杜甫对春雨的讴歌;“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
(3)名篇点亮人生。司马迁的“人 , ,或轻于鸿毛。”阐释了生命的价值;面对光阴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
【答案】(1)忠言逆耳利于行;近水知鱼性;莫把无时当有时;苟日新;又日新
(2)粉骨碎身浑不怕;润物细无声;春风又绿江南岸
(3)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大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意思是春雨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结合课文《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表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故答案为:(1)忠言逆耳利于行;近水知鱼性;莫把无时当有时;苟日新;又日新;(2)粉骨碎身浑不怕;润物细无声;春风又绿江南岸;(3)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2023·江宁)短文
宇宙那么大,一起去看看
李明涛
①广阔无垠的太空,充满着神奇魅力。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伊卡洛斯的神话,都象征着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向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自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航天员完成了飞天壮举。
②太空之旅也一直吸引着许多普通人。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此后,“联盟号”先后载着十余人进入太空。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
③一次太空旅游能带来哪些体验?如果选择轨道旅游,就能跟随飞船加速到超过7.9公里/秒,环绕地球飞行数天。这期间,可以全方位____太空生活、____壮美星空、____地球脉络、____90 分钟一次的日出日落。要想待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驻扎在类似于空间站的“酒店”。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
④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相较于这种“深度游”,亚轨道旅游则好比是惊鸿一瞥的“印象游”。乘坐亚轨道飞行器,以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公里高度,再沿着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⑤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先后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并开始预售船票,单张定价数十万美元。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⑥太空旅游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产业技术链:要飞向太空,飞行器先进的动力与推进技术是基础;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络,则需要高速数据通信技术。
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之外,回望地球,拍下了名为“暗淡蓝点”的著名照片。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25日17版
10.阅读第③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
A.领略 观赏 俯瞰 体验 B.体验 领略 俯瞰 观赏
C.领略 俯瞰 观赏 体验 D.体验 俯瞰 观赏 领略
11.下列选项中,太空“印象游”无法带来的体验是( )
A.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B.感受自由落体运动
C.经历几分钟的失重 D.驻扎在“空间酒店”
12.短文的第②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3.李杰的爸爸是个太空迷,一直憧憬着太空旅游。他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请你从短文中选择合适的理由,帮助李杰说服爸爸。
1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太空旅游时,日渐成熟的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太空旅游已经实现了航班化。
③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答案】10.B
11.D
1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13.“深度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而“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14.错误;错误;正确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与“太空生活”搭配应该用“体验”,指亲身感受;与“壮美星空”搭配应该用“领略”,指在远处粗略地看;与“地球脉络”搭配应该用“俯瞰”,指从上往下看;与“日出日落”搭配应该用“观赏”,指观看欣赏的意思。结合描述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动词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
11.结合短文内容,根据“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这句,可以知道太空“印象游”无法体验驻扎在“空间酒店”。
故答案为:D
12.结合第②自然段相关句子,这句中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讲述了普通人的太空之旅;“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这句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空之旅对普通人的强烈的吸引力。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13.结合第④⑤自然段的表述,“印象游”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推荐作答。
故答案为:“深度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而“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14.①结合“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这项表述错误。②结合“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这项表述错误;③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表述,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
(2023·江宁)短文
粉蒸肉
七焱
①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生活。那年除夕,我独自在母亲的宿舍等她归来。我饿了,____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②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我吃得正香,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泣。
③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愠怒已消,面容恢复到一贯的丧气,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让我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就算是过了除夕。”
④成年以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早在我尚不记事的幼年,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觉得自己的生活失败透顶了。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编制缝纫工,婚姻变故没多久后,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独与她为伴。____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九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____了。
⑥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五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⑦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____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
⑧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⑨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⑩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男人木讷、老实,等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往嘴里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母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心里满满的感动。
2001 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我怎么都凑不齐置办年货的钱,好不容易央求同事借到了一块肉,回来好给你做上一碗粉蒸肉。等我再出门办事时,迎面碰上同事媳妇,她对我当众辱骂,非要我把肉还回去。我回家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厂里的其他同事劝住了我们……”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节选自《读者》2020年第19期
15.阅读①④⑤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
A.漫不经心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特立独行
B.急不可耐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招摇过市
C.急不可耐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D.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急不可耐
16.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照样子,简要概括。
①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②
③
④
17.“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 描写和 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 的心情。
18.本学期“交流平台”中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借助文中对母亲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说说她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从两个角度作出评价。
19.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描写了两个除夕夜吃粉蒸肉的场景,让读者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
B.“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
C.粉蒸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粉蒸肉”,让“我”对母亲的真情自然流露。
【答案】15.B
16.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17.神态;动作;悲伤
18.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19.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结合“我饿了”“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这句应该选择“急不可耐”;结合第④自然段对母亲的生活的描写,应该选择“每况愈下”,意思是处境越来越差;第⑤自然段中结合“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应该用“捉襟见肘”,指母亲和我的生活不再那么困难了。第⑦自然段应该选择用“招摇过市”描述母亲买肉回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愉快的心情。
故答案为:B
16.阅读短文,主要描写了“我”偷吃粉蒸肉被母亲打;九十年代生活好转,母亲发工资后给我做粉蒸肉;母亲相亲因为对方抢着吃粉蒸肉母亲拒绝对方;2001年我考上大学母亲给我做粉蒸肉;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②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③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④“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17.“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描写了我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了我因为偷吃粉蒸肉被母亲打时 自己悲伤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和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神态;动作;悲伤
18.结合短文内容,围绕对“粉蒸肉”的描写;小时候母亲因为我偷吃粉蒸肉母亲打我,后来长大后了解了母亲打我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自立自强的一面;母亲相亲时因为对方抢着吃粉蒸肉,最后遭到母亲的拒绝,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结合文中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19.结合短文内容,AC两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符合短文的主要内容;B项中“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这句是指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母亲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20.(2023·江宁)习作表达
题目:夏天的故事
夏天随着日渐炽热的阳光如期而至。热情的夏天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菁菁校园、风景名胜、水上乐园……到处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离别的伤感、坚持的艰难、旅行的快乐……夏天,承载了我们太多成长记忆。
请以“夏天的故事”为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夏日的事情,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注意用夏日的环境烘托人物情感。
【答案】 夏天的故事
现在是八月份,正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知了在外面大声地鸣叫着。
我和小伙伴们刚踏出电影院,滚滚热浪便扑面而来,室内外巨大的温差炙烤着我们的身躯,没走几步我的衣服就湿透了。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卖冰水了”,真是“久旱逢霖”!我们连忙向后面看去,发现有一家小卖部正卖着冰水,“冲啊!”不知道谁大喊一声,我们连忙向那里跑过去。
选了喜欢的饮料,我们舒舒服服地畅饮了一番,而后各自告别。回到家中,我打开空调和电视,瘫倒在沙发,翘起了二郎腿,咦,怎么感觉口袋里有什么东西,不大但是有些硬,隔着薄薄的裤子口袋,硌得十分难受。我把手伸进裤子口袋,发现居然有一张折成小块的纸币。咦?当时买饮料时我不是已经花了五块钱吗?这五块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仔仔细细地回忆,猛然想起,刚刚天气太热,一拿起饮料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拧开瓶盖,“咕嘟咕嘟”地大口喝起来,压根没想起付钱这回事。小伙伴们一蜂窝地冲上去,老板也可能忽略了我这个“异数”。
窗外的知了叫得越发大声了,看着窗外仿佛被烤化的柏油马路,我心想:也就五块钱的饮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电视好像没那么好看了,空调的冷风也吹得我有些心神不宁,我跑到房间躺到床上,希望可以让我的脑子冷静一下,却怎么都安不心来。我又回到客厅打开电视,希望电视里的电视剧可以让我分散注意力,不让脑子再想这个问题,可是我发现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跟屁虫一样,怎么也甩不掉!“五块钱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人的诚实是很重要的。”有一个细细的声音在我心底呐喊。我连忙冲出家门,跑到电影院的门口,再次找到那个冷饮铺,我对冷饮铺的主人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后,将五块钱还给了她。
这时我再次走出冷饮铺,却感觉天不再那么炎热了,蝉的叫声也没有那么大了,步子也更加轻松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夏天的故事”;结合自己夏天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夏天的故事”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夏天里买饮料时忘记付钱然后又主动还钱的故事,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