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08:45: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果酒、果醋、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无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产量
B.果醋发酵时,要保持充足的氧气
C.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不能用于生产酸奶
D.泡菜发酵过程中,在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一次性注满水即可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
【解析】【解答】制果酒时先通气后密闭;果醋发酵时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可用于生产酸奶;泡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补水。
【分析】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
2、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 30-35℃;
3、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 。
2.下列有关果醋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
B.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D.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不是很敏感,可以短时间内中断通气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A正确;
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正确;
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
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
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到中性或微碱性
【答案】C
【知识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一般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为碳源、氨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4.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
【答案】C
【知识点】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人们常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
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正确;
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栝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5.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B.平板划线法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以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
C.培养硝化细菌时可不用在培养基中加有机碳源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解答】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培养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平板划线法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以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硝化细菌是自养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碳源合成有机物,培养时可以不在培养基中加有机碳源;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尿素和葡萄糖都是碳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的营养物质及氧气的需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6.(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A、在细菌分离与培养的实验中,为避免杂菌污染,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
B、 拟从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出葡萄球菌,为避免其他来源的杂菌污染,故需要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B正确;
C、由于取样后的棉拭子需要先进行扩大培养,然后梯度稀释,再将稀释液涂布到选择培养基上,而扩大培养往往采用液体培养基,C错误;
D、每一种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可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隆起程度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单一的菌种,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在微生物分离、纯化每一操作环节,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对实验所需要用到的仪器都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对于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一般根据采集的材料中菌体的多少采取直接选择培养或先扩大培养再选择培养,选择培养可以是固体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但如果需要扩大培养则需要用液体培养基,需要通过菌落性质判别菌体类型则采用固体培养基。菌落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是进行菌种初步判断的依据。
7.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下列选项不符合无菌操作的是(  )
A.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玻璃器皿、接种工具等需要煮沸消毒
B.平板冷却凝固后需倒置,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C.接种环应灼烧并冷却后才可伸入并蘸取菌液
D.平板划线和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被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玻璃器皿可用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工具等(金属制品)一般用灼烧灭菌;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既可以避免水分过快地蒸发,还可以防止冷凝的水珠落回培养基造成污染;灼烧接种环后,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并蘸取一环菌液,否则会杀死菌种;平板划线和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8.土壤中存在多种自生固氮菌,它们对于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有重要意义。如果要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下列培养基设计正确的是(  )
A.无需加碳源 B.无需加氮源
C.无需加琼脂 D.无需加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自生固氮菌能利用无机氮源,故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能加入氮源,这样可起到选择培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不同营养类型、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又有很大差异。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9.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分别是(  )
①未接种的该选择培养基 ②接种了的该选择培养基
③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④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A.②① B.④② C.③① D.③②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需要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因此用接种了的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对照,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作为选择培养基合格的依据;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是相同的选择培养基但不接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故答案为:C。
【分析】 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分离、筛选,对照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要做对照实验就应该是选择作用与无选择作用对照,而有无选择作用取决于用来选择的物质,因此用接种了的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对照。
1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的特点
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C.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等
D.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发酵工程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且针对性强,故其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价格低廉等特点,A正确;
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如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果酒,其中的酒就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而目的菌的选育,其产品就是菌体本身,B正确;
C、由于温度、溶解氧、pH等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因此,发酵工程中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等,C正确;
D、现代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相同点都是利用各种微生物的代谢来实现相关产品的生产,而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发酵工程要求更严格,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其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由于温度、溶解氧、pH等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所以,发酵工程中会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所特有的发酵作用,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或直接用微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而传统发酵技术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纯手工制作,制作环境简陋,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发酵工程要求更严格。
11.(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为了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某学习兴趣小组欲从盐碱土壤中筛选蒽(石油中污染土壤的重要成分)降解菌株。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B.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筛选高效菌株
D.筛选得到耐盐碱蒽高效降解菌,对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A、要筛选蒽降解菌株,则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能够在此培养基上生存的菌株说明其能够分解蒽利用其中的碳源,否则则不能生存,A正确;
B、菌种的纯化,可以利用平板划线法逐步得到单菌落,也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
C、单菌落周围分解圈越大,说明菌株降解能力越强,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筛选高效菌株,C正确;
D、 因为筛选得到的耐盐碱蒽高效降解菌,可以用于降解盐碱土壤中对土壤具有污染作用的蒽,对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筛选、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不同环境中都有一些能够适于在该环境中生存的特点,如欲筛选得到耐盐碱蒽高效降解菌,则从被蒽污染了的盐碱土壤中 取材,然后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能够在此培养基上生存的菌株说明其能够分解蒽利用其中的碳源,否则则不能生存。菌种的纯化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单菌落周围分解圈越大,说明菌株降解能力越强。
12.(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胚胎移植中的胚胎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胚胎移植中的“供体”是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是具有优良繁殖潜力的个体
D.胚胎移植过程中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D
【知识点】胚胎移植
【解析】【解答】A、 胚胎移植中的胚胎有多种来源,可以是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也可以是雌雄交配后雌性体内的早期胚胎,亦可以是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A正确;
BC、胚胎移植中,对于“供体”来说,要能够提供优秀的遗传特性,而对于“受体”来说,要有强壮的体质、 优良的繁殖潜力 ,BC正确
D、胚胎移植过程中,需要用孕激素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而促性腺激素用于促进“供体”超数排卵,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的早期胚胎,或者是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在胚胎移植技术中,提供胚胎的称为供体,接受胚胎并将其孕育为新个体的称为受体,胚胎移植中,对于“供体”来说,要能够提供优秀的遗传特性,而对于“受体”来说,要有强壮的体质、 优良的繁殖潜力。胚胎移植过程中,需要用孕激素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受体与供体的生理状态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入提供相同且适宜的生理环境,而促性腺激素用于促进“供体”超数排卵。
13.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繁殖优质奶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
C.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D.一次给受体母羊植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解析】【分析】用于胚胎分割的早期胚胎为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并且分割内细胞团时,要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但不能分割原肠胚。故选B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愈伤组织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将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体现了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A、 植物体中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其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其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A错误;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并且条件适宜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B正确;
C、 愈伤组织细胞具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的潜力,且因为其分化程度低,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全能性,C错误;
D、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属于器官,不是细胞,而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因此, 将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植物体中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其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愈伤组织是指原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进一步诱导器官再生或胚状体而形成植株。愈伤组织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15.(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  )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
C.不同细胞内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解析】【解答】A、分化了的细胞,仍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全能性,A错误;
B、 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同的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化来的,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即不同细胞内的基因完全相同,C错误;
D、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来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不会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则是使细胞种类增加,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但是每个细胞仍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全能性。
16.(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归纳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选取根尖、茎尖、形成层等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B.②→③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C.①→②→③过程中,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物质
D.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得到胚状体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解析】【解答】A、通常选用根尖、茎尖形成层等,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部位,A正确;
B、②→③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B正确;
C、①→②→③过程中,培养基中加入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物质,以便诱导其脱分化和再分化,C正确;
D、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得到的是愈伤组织,②经再分化培养成③时,得到的是胚状体或丛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17.(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下列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诱导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融合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解答】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并从小鼠的脾中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可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所以不需要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B错误;
C、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聚乙二醇 (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聚乙二醇 (PEG)融合法即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诱导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C正确;
D、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需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从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培养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值的骨髓瘤细胞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可以大量增值,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用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并从小鼠的脾中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然后利用 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诱导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之后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淘汰未融合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并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培养,然后再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培养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
18.(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处理不恰当的是(  )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灭菌处理
B.提供种类齐全的营养物质
C.提供纯氧以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
D.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的培养要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因此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
B、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包括糖类、氮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B正确;
C、动物细胞的培养应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既保证细胞的有氧呼吸,又能维持培养液的pH,C错误;
D、动物细胞的培养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体内的细胞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些细胞还能不断增殖,是因为机体给这些细胞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稳定的内环境等。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也需要满足类似的条件,营养条件包括糖类、氮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他条件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适宜的气体环境(O2保证细胞的有氧呼吸,CO2维持培养液的pH)。
1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胚胎分割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下列关于这一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胚胎分割是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②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③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因此属于克隆④胚胎分割可以分割任意时期的胚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胚胎分割
【解析】【解答】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胚胎分割不能任意分割成多份,胚胎分割获得后代的过程是无性繁殖,属于克隆。在进行胚贻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因此①④错误,②③正确,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胚胎分剖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为体视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在进行胚贻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将它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分割。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割的具体操作不完全相同。
2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受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A
【知识点】精子、卵子的发生和体内受精
【解析】【解答】ABC、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核会相互融合,它们所含的染色体就会合在一起,这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合子就是受精卵,其中的染色体(即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是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如线粒体中的DNA则全部来自母方,A错误,BC正确;
D、生物的生殖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又结合形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原有的核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的核还大的核,叫作雄原核。与此同时,精子人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雄、雌原核充分发育后,相向移动,彼此靠近,核膜消失,这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合子就是受精卵。
21.(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③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④取动物组织
A.④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为 ④取动物组织 ,③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首先需要从动物体取出成块组织,而成块的组织中,细胞与细胞靠在一起,彼此限制了生长和增殖,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或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皿或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即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这时就需要对细胞进行分瓶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人们通常将分瓶之前的细胞培养,即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将分瓶后的细胞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22.(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目的基因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可通过农杆菌的感染以实现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植株
D.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在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需要DNA连接酶,A错误;
B、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感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
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拥有该种植物的全套基因,即具有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可获得完整的新的水稻植株,C正确;
D、从个体水平进行鉴定时,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其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先将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从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切割下来,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时,需要同种核酸内切酶切割载体,使它出现一个切口,然后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拼接到载体的切口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重组 DNA分子。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感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也可以利用显微注射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溶液注射到植物子房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包括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子水平又包括目的基因DNA的鉴定、mRNA的鉴定以及蛋白质的鉴定。
23.(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B.蛋白质工程不能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C.蛋白质工程最终是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的
D.蛋白质工程应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再预期其功能
【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AC、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因此,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基因 ,A错误,C正确;
B、基因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却可以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错误;
D、 蛋白质工程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即先预期其功能再设计其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它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2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能够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B.质粒是唯一的载体
C.质粒只有在进入受体细胞后才能复制
D.每个细菌细胞内只有一个质粒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
【解析】【解答】A、质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常常被作为载体,A正确;
B、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 λ噬菌体 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故质粒不是唯一的载体,B错误;
C、 在体外,给予适宜的条件及原料等,质粒也能复制,C错误;
D、每个细菌细胞内含有多个环状质粒DNA分子,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的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常常被作为载体。(2)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 λ噬菌体 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5.(2018高三上·武清期末)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也要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B.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没有任何关系
C.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蛋白质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基因,也要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特定蛋白质的合成,A不符合题意;蛋白质工程以基因工程为基础,B符合题意;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
项目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别 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
结果 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联系 ①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②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修饰、改造
2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D.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概述
【解析】【解答】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有目的地改造,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成功表达,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因而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而不属于人工诱变;基因工程虽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生物,目的性强,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产物对人类都有益。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7.(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人工条件下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
C.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C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人工条件下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配对方式为A-T,U-A,G-C,C-G,A不符合题意;
B、目的基因与质粒(运载体)结合时,粘性末端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配对方式为A-T,T-A,G-C,C-G,B不符合题意;
C、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符合题意;
D、目的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均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条件下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质粒(运载体)的粘性末端结合时、目的基因的表达过程均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8.(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苯胺试剂可以用来鉴定DNA
B.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C.DNA可溶于酒精,蛋白质不溶于酒精
D.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答案】C
【知识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解析】【解答】A、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二苯胺与DNA会发生蓝色反应,故二苯胺试剂可以用来鉴定DNA,A正确;
B、DNA的粗提取中,利用其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去除部分杂质,B正确;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其他杂质如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故在DNA粗提取中,可以利用酒精去除溶于酒精的杂志;C错误;
D、 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差异,选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提取。例如,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又如,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在2 mol/L的NaCl溶液溶解度最大,因此可以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去除部分杂质。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因此二苯胺试剂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2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某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用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B.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只在转基因牛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牛乳腺细胞中是纯合的
D.转基因牛的肌肉细胞中也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能合成人白蛋白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解答】A、转基因动物是指细胞中被转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而不是指出现新基因的动物,如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出现新基因,但发生了基因突变的动物不叫转基因动物,A错误;
B、“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的人白蛋白基因更好的表达,翻译成更多的人白蛋白,而不是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B错误;
CD、转基因牛的所有细胞中都有人白蛋白基因,且其基因型都一样,只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基因只能在牛乳腺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到乳汁中,因而只能在转基因牛乳汁中获取人白蛋白,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转基因动物是指将外源重组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形成在体内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2)“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的人白蛋白基因更好的转录、翻译成更多的人白蛋白,即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药用蛋白。(3)在转基因牛的研究中,显微注射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用精细的显微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牛受精卵的雄原核,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动物的基因组,从而获得转基因牛,即转基因牛的所有细胞中都有人白蛋白基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其他细胞中该基因不表达,只能在牛乳腺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到乳汁中,因而只能在转基因牛乳汁中获取人白蛋白。
30.(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为后来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总结的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还为进化论埋下伏笔,A正确;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错误;
D、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最终形成理论,D正确。
故选C。
【分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1.(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分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2.(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
D.甲型HIN1流感病毒可独立自我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
【解析】【解答】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B错误;
C、病毒无细胞结构,自身无法合成蛋白质,所以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法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因此不能独立自我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不进行细胞呼吸,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33.(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不具有多样性
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C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但也具有多样性,A错误;
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都具有叶绿体,如蓝藻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形态、大小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C正确;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具有统一性,如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D错误。
故选C。
【分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4.(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与颤蓝细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较大,有多种复杂的内部结构
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颤蓝细菌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颤蓝细菌细胞有细胞壁
D.二者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
【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二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颤藻因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颤藻细胞有细胞壁,且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C正确;
D、二者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分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5.(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实例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与繁殖,因此,当流感病人打喷嚏时,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不符合题意;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需要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符合题意;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③符合题意;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能够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多细胞生物依靠多个细胞相互配合完成生命活动,而无细胞结构病毒,也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与繁殖。
36.(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干燥的种子必须吸足水分才能萌发,人的胚胎也要浸润在羊水中发育,仙人掌身处干旱的环境,它那肥硕的变态茎中仍储存着大量的水分。下列有关细胞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天对农田灌溉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B.夏收的农作物种子充分晒干有利于储存
C.外星空间是否有水是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的关键依据
D.细胞内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结合水不能转化为自由水
【答案】D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解答】A、冬天对农田灌溉,植物体内自由水比例升高,抗逆能力降低,不利于农作物越冬,A正确;
B、夏收的农作物种子充分晒干,自由水含量降低,新陈代谢减慢,消耗有机物减少,同时能够避免种子发霉,有利于储存,B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物无法生存,所以外星空间是否有水是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的关键依据,C正确;
D、细胞内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结合水也能转化为自由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的功能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参加;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生的废物。自由水含量高低与生物新陈代谢强度呈正相关,新陈代谢越旺盛其含量越高。
37.(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细胞含有多种多样的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既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B.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
C.氨基酸是水溶性小分子,只能在转运蛋白协助下进出细胞
D.与RNA分子相比,DNA分子的稳定性要高得多
【答案】C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解答】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因此,水既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A正确;
B、葡萄糖是细胞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也与其他物质参与构成细胞,例如糖蛋白,因此, 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B正确;
C、氨基酸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有些氨基酸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错误;
D、DNA是双螺旋结构,相对稳定,而RNA是单链,容易产生变异,故与RNA分子相比, DNA分子的稳定性要高得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含有多种多样的分子 ,包括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质等有机物。水既可以是 化学反应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 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 ;氨基酸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当其作为神经递质时,则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2)DNA是由两条DNA单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相对稳定,而RNA是单链,容易产生变异。
38.(2021高三下·银川开学考)用驴皮熬成的阿胶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其滋补作用体现为: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Ca等微量元素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食用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
D.用驴皮熬成的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Ca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是主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驴皮熬成的阿胶不含纤维素,C错误;
D、用驴皮熬成的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可能是必需氨基酸,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其熬制的阿胶又有特殊的滋补作用,能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生成、增强人的免疫力,而蛋白质正具有这些功能,故可知阿胶的滋补作用很可能是为人体提供一些必需氨基酸。
3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二糖,不存在游离的醛基,其结构稳定,能帮助酵母菌度过不良环境。在无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等可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同时细胞会降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有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转运蛋白将细胞内合成的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分子不变性失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海藻糖是二糖,因此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B.无压力状态下细胞中海藻糖含量增加有利于能源的储备
C.酵母菌代谢速率减慢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
D.据题分析,干酵母的活化过程中G6P的含量会增多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可知,海藻糖是二糖,不存在游离的醛基,即属于非还原糖,故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 在无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等可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同时细胞会降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可知,无压力状态下细胞中海藻糖含下降,不利于能源的储备,B错误;
C、细胞内自由水与细胞代谢有关,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强,因此,酵母菌代谢速率减慢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下降,C错误;
D、干酵母的活化是将处于休眠干化状态的酵母予以有效激活,活化后的酵母没有生存压力,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活化后的酵母细胞中G6P含量增多,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还原糖的检测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CHO) 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的铜离子还原成亚铜离子,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物。(2)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细胞内自由水与细胞代谢有关,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强,反之,自由水含量越低,细胞代谢越弱。
4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人类的许多疾病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折叠错误有关,如囊性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肽键,从而使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B.两条或多条肽链可以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结构复杂的蛋白质
C.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D.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生物活性丧失
【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解析】【解答】A、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肽键只是相邻的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不能使肽链盘曲、折叠,A错误;
B、许多蛋白质分子都含有两条或多条肽链,它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二硫键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些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B正确;
C、每一种蛋白质都有与它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例如血红蛋白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会导致镰状红细胞的产生,C正确;
D、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如高温、紫外线、酒精等均可导致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分子首先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陵分子的氨基(-NH2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作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作肽键。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作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两条或多条肽链可以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结构复杂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
41.(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一定含有3个苯丙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O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解析】【解答】结合题干和题图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16-17、30-31、48-49,则位点16、30、48为苯丙氨酸;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两侧的肽键后,形成的短肽D、E中,少了位点23,说明位点23为赖氨酸。
AB、结合上述分析可知,16、30、48位点一定至少有3个苯丙氨酸,但是49位点也可能是苯丙氨酸,所以此多肽不一定就只有3个苯丙氨酸,A错误,B错误;
C、已知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四十九肽水解成短肽D、E需要2个H2O分子参与,但是D、E与四十九肽比少了一个赖氨酸,所以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目不变、氮原子数减少2个,C正确;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4条短肽,即1-16,17-22,24-30,31-48,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羧基)在 R 基团上。
42.(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的四种大分子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c的种类约有62种,只含三个碱基,分子量比b小得多
B.b、c、d的合成离不开化合物a,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相同
C.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
D.a、b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四种相同的化合物
【答案】A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结合题图可知,a中有碱基T且为双链,可判断a为DNA片段;b为单链,可判断b为mRNA;c形似三叶草,可判断c为tRNA;d参与构成核糖体,可判断d为rRNA。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是tRNA,tRNA一共有61种,tRNA上并不是只含三个碱基,而是下端三个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分子量比b小的多,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c、d依次为mRNA、tRNA、rRNA,RNA是以a(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产生的,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均是细胞核,B正确;
C、翻译过程需要b、c、d三种RNA的参与,而线粒体和叶绿体能翻译合成部分蛋白质,其中含有三种RNA,所以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C正确;
D、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嘧啶,彻底水解得到四种相同的化合物是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四种,四种不同的化合物是核糖、脱氧核糖、胸腺嘧啶、尿嘧啶四种,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信使RNA(mRNA):是蛋白质合成(翻译)过程中的模板,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是由mRNA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形成的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2、转运RNA(tRNA):是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并可准确识别其所转运的氨基酸在mRNA上的密码子。
3、核糖体RNA(rRNA):主要是和一些蛋白质组装成一类重要的细胞器——核糖体,而核糖体就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装配车间”。
43.(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甲是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图乙表示DNA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由a到b的过程中,必须脱去一个水分子
B.图甲的全过程都发生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
C.图乙中的a可表示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限制酶的作用位点在图乙中的①处
【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结合题图可知图甲中a到b的过程是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必须脱去一分子水,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但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某些蛋白质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B错误;
C、结合后题图可知a是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而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C错误;
D、限制酶作用的位点是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的磷酸二酯键,对应图乙中的②处,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叫脱水缩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含一个肽键。链状多肽通常不呈直线,会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构成蛋白质。
2、核酸是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是大分子物质。 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据五碳糖不同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缩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苷酸(缩合成核糖核酸(RNA ))。
4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DNA和ATP中均含腺嘌呤和磷酸基团
C.RNA分子中不含胸腺嘧啶和氢键
D.氨基酸分子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解析】【解答】A、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少部分酶是RNA,由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A错误;
B、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而ATP包括核糖、腺嘌呤、磷酸基团,故DNA和ATP中均含腺嘌呤和磷酸基团,B正确;
C、 RNA分子中不含胸腺嘧啶,但tRNA中局部折叠形成的双链区含有氢键,C错误;
D、双缩脲试剂可以与含两个及以上肽键的多肽发生显色反应,而氨基酸分子不含有肽键,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细胞中由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化合物,其中部分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例如酶,而酶的本质绝大多数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常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其原理是双缩脲试剂可以与含两个及以上肽键的多肽发生显色反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
45.(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五种有机物都含有C、H、O
B.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中砖红色沉淀最多
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图中五种有机物中属于二糖的是蔗糖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A、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都属于糖类,只含C、H、O;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也含有C、H、O,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10月含有果糖、葡萄糖等还原糖的量最多,所以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沉淀最多,B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酶增加而淀粉含量减少,可推测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催化下,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
D、酶不属于糖类,果糖、葡萄糖为单糖,淀粉是多糖,蔗糖是二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生物体内绝大多数是多糖,如植物细胞中的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内的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单糖;植物细胞中的蔗糖、麦芽糖,动物乳汁中的乳糖是二糖。
46.(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鸡蛋富含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磷脂等营养物质
B.鉴定蛋白质时可选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
C.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鸡蛋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
【答案】D
【知识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解析】【解答】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固醇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正确;
B、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可与蛋白到质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考虑材料的易得和对实验颜色的干扰,鉴定蛋白质时可选用鸡蛋清,B正确;
C、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所以, 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
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利用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才能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即鸡蛋中的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催化、运输、免疫等多种功能,但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在生物体内利用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蛋白质的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与其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47.(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免拆线手术缝合线是以动物组织的胶原蛋白为材料制成的,可被人体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缝合线在手术伤口愈合前应尽快被吸收
B.胶原蛋白在溶酶体中降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
C.胶原蛋白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被人体细胞吸收
D.患者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把缝合线识别为异物
【答案】D
【知识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缝合线若在伤口愈合前被吸收,则无法起到缝合伤口的作用,A错误;
BC、缝合线具有免拆线的优点,这说明该胶原蛋白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被直接吸收,需水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被人体吸收,但水解场所不是溶酶体,BC错误;
D、由于缝合线来自动物组织,且其本质主要是胶原蛋白,故患者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把缝合线识别为异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48.(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几丁质是由1000~3000个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
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
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A、 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其组成元素一定含由C、H、O、N,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故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不相同,A错误;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B错误;
C、几丁质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思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但不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非还原糖),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
4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某抗生素药厂废水中发现一种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菌中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降解抗生素的能力比普通细菌的强
B.该菌常含有多种抗性基因且都分布于细胞核中
C.该菌主要由线粒体的有氧呼吸供能
D.该菌经化学成分分析,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该菌是生长在 某抗生素药厂废水的,因此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的观点可知,该菌中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降解抗生素的能力比普通细菌的强,A正确;
BC、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不含线粒体,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BC错误;
D、在鲜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即该菌经化学成分分析,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以碳链为骨架的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不含线粒体等细胞器,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2)在鲜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是一种小分子,属于无机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5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因此C是最基本的元素
B.甘蔗吃起来特别甜,甘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蔗糖
C.鸡蛋煮熟易被消化,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
D.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机体会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最基本的元素的原因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错误;
B、甘蔗吃起来特别甜是因为其含有较多蔗糖,但甘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更容易水解,因此鸡蛋煮熟易被消化,C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便会下降,导致大脑供氧不足,使机体会患缺铁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造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元素。缺铁会使机体会患缺铁性贫血,而若血红蛋白的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便会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即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5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   。
(2)过程③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   ,产生的酒精可以与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3)过程④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   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   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4)在发酵装置示意图中,过程④需要将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   。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   作进一步鉴定。
【答案】(1)杂菌的污染
(2)酵母菌;酸性重铬酸钾
(3)醋酸菌;平板划线
(4)开启;pH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过程①如果先切块后清洗,则内部组织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应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污染。
(2)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平板划线法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4)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过程④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开启。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液前后的pH进一步鉴定。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条件是18~30℃、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是苹果酒和苹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苹果酒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
52.(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是植物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才能形成完整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   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从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用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用   诱导细胞融合,所形成的D称为   。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A为小鼠B淋巴细胞,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   。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这种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   。图中B为   。
(5)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   种(只考虑两个细胞的相互融合),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   。
【答案】(1)电融合法、离心法;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植物组织培养
(3)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灭活病毒;杂交细胞
(4)特定的抗原;动物细胞培养;特异性抗体;骨髓瘤细胞
(5)3;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
【知识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解答】(1)若A、B是植物细胞,A、B到C的过程表示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电融合法、离心法。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植物细胞,要将形成的D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从A、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工程常用但是植物细胞工程中不用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所形成的D称为杂交细胞。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A为小鼠B淋巴细胞,要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先要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动物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最终获得的D细胞是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能大量繁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图中A为B淋巴细胞,则B为骨髓瘤细胞。
(5)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两两融合细胞有3种,包括: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杂交瘤细胞。获得杂交瘤细胞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53.(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该技术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凝血酶Ⅲ等医药产品。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这一生物新品种和抗虫棉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   ,如果直接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得Bt基因,①过程使用的酶的功能特点是   ,B表示   。
(2)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从相关基因组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并采用   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了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组合形成了重组质粒。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哪些部分    。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在③过程中一般采用   法;在②过程中一般采用   技术,受体细胞一般是   。
(5)由于转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山羊的乳汁中,检测其体内是否出现药用蛋白,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   。
(6)要确定目的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过程:   。
【答案】(1)目的基因;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
(2)PCR
(3)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部分
(4)农杆菌转化;显微注射;受精卵
(5)抗原—抗体杂交
(6)让害虫食用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结合题图可知①表示从人的DNA分子或苏云金杆菌体内获取目的基因,所以A表示目的基因。①(获取目的基因)过程要使用限制酶,限制酶的功能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A要与运载体重组形成基因表达载体,所以B表示基因表达载体。
(2)基因工程中,对目的基因扩增要用PCR技术。
(3)基因表达载体至少要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部分。
(4)③过程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一般使用农杆菌转化法。②过程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常用的技术是显微注射技术,导入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5)基因工程中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6)结合题意可知培育的是转基因抗虫棉,则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过程是让害虫食用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常用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54.(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1)如图,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①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的   水平。
②此实验的实验结论   。
③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和最微小的层次分别是   。
(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①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
②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中央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有   个细胞。
③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   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若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   。
④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果酒、果醋、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无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产量
B.果醋发酵时,要保持充足的氧气
C.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不能用于生产酸奶
D.泡菜发酵过程中,在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一次性注满水即可
2.下列有关果醋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
B.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D.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不是很敏感,可以短时间内中断通气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
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到中性或微碱性
4.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C.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
5.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B.平板划线法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以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
C.培养硝化细菌时可不用在培养基中加有机碳源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6.(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7.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下列选项不符合无菌操作的是(  )
A.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玻璃器皿、接种工具等需要煮沸消毒
B.平板冷却凝固后需倒置,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C.接种环应灼烧并冷却后才可伸入并蘸取菌液
D.平板划线和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8.土壤中存在多种自生固氮菌,它们对于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有重要意义。如果要分离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下列培养基设计正确的是(  )
A.无需加碳源 B.无需加氮源
C.无需加琼脂 D.无需加无机盐
9.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分别是(  )
①未接种的该选择培养基 ②接种了的该选择培养基
③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④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A.②① B.④② C.③① D.③②
1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的特点
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C.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等
D.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11.(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为了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某学习兴趣小组欲从盐碱土壤中筛选蒽(石油中污染土壤的重要成分)降解菌株。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B.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筛选高效菌株
D.筛选得到耐盐碱蒽高效降解菌,对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具有积极意义
12.(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胚胎移植中的胚胎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胚胎移植中的“供体”是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是具有优良繁殖潜力的个体
D.胚胎移植过程中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13.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繁殖优质奶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
C.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D.一次给受体母羊植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
1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愈伤组织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将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体现了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15.(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  )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
C.不同细胞内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不同
16.(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归纳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选取根尖、茎尖、形成层等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B.②→③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C.①→②→③过程中,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物质
D.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得到胚状体
17.(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下列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诱导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18.(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下列处理不恰当的是(  )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灭菌处理
B.提供种类齐全的营养物质
C.提供纯氧以保证细胞的呼吸作用
D.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
1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胚胎分割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下列关于这一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胚胎分割是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②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③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因此属于克隆④胚胎分割可以分割任意时期的胚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受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21.(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③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④取动物组织
A.④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22.(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目的基因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可通过农杆菌的感染以实现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植株
D.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23.(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B.蛋白质工程不能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C.蛋白质工程最终是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的
D.蛋白质工程应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再预期其功能
2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是能够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B.质粒是唯一的载体
C.质粒只有在进入受体细胞后才能复制
D.每个细菌细胞内只有一个质粒
25.(2018高三上·武清期末)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也要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B.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没有任何关系
C.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2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D.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27.(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人工条件下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
C.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表达
28.(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苯胺试剂可以用来鉴定DNA
B.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C.DNA可溶于酒精,蛋白质不溶于酒精
D.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2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某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用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B.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只在转基因牛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牛乳腺细胞中是纯合的
D.转基因牛的肌肉细胞中也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能合成人白蛋白
30.(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为后来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总结的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31.(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2.(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
D.甲型HIN1流感病毒可独立自我繁殖
33.(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不具有多样性
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34.(2021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与颤蓝细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较大,有多种复杂的内部结构
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颤蓝细菌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颤蓝细菌细胞有细胞壁
D.二者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
35.(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实例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6.(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干燥的种子必须吸足水分才能萌发,人的胚胎也要浸润在羊水中发育,仙人掌身处干旱的环境,它那肥硕的变态茎中仍储存着大量的水分。下列有关细胞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天对农田灌溉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B.夏收的农作物种子充分晒干有利于储存
C.外星空间是否有水是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的关键依据
D.细胞内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结合水不能转化为自由水
37.(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细胞含有多种多样的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既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B.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
C.氨基酸是水溶性小分子,只能在转运蛋白协助下进出细胞
D.与RNA分子相比,DNA分子的稳定性要高得多
38.(2021高三下·银川开学考)用驴皮熬成的阿胶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其滋补作用体现为: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Ca等微量元素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食用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
D.用驴皮熬成的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3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二糖,不存在游离的醛基,其结构稳定,能帮助酵母菌度过不良环境。在无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等可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同时细胞会降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有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转运蛋白将细胞内合成的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分子不变性失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海藻糖是二糖,因此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B.无压力状态下细胞中海藻糖含量增加有利于能源的储备
C.酵母菌代谢速率减慢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
D.据题分析,干酵母的活化过程中G6P的含量会增多
4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人类的许多疾病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折叠错误有关,如囊性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肽键,从而使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B.两条或多条肽链可以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结构复杂的蛋白质
C.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D.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生物活性丧失
41.(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一定含有3个苯丙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O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42.(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的四种大分子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c的种类约有62种,只含三个碱基,分子量比b小得多
B.b、c、d的合成离不开化合物a,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相同
C.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
D.a、b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四种相同的化合物
43.(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甲是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图乙表示DNA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由a到b的过程中,必须脱去一个水分子
B.图甲的全过程都发生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
C.图乙中的a可表示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限制酶的作用位点在图乙中的①处
44.(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DNA和ATP中均含腺嘌呤和磷酸基团
C.RNA分子中不含胸腺嘧啶和氢键
D.氨基酸分子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45.(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五种有机物都含有C、H、O
B.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中砖红色沉淀最多
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图中五种有机物中属于二糖的是蔗糖
46.(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鸡蛋富含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磷脂等营养物质
B.鉴定蛋白质时可选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
C.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鸡蛋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
47.(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免拆线手术缝合线是以动物组织的胶原蛋白为材料制成的,可被人体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缝合线在手术伤口愈合前应尽快被吸收
B.胶原蛋白在溶酶体中降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
C.胶原蛋白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被人体细胞吸收
D.患者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把缝合线识别为异物
48.(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几丁质是由1000~3000个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
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
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49.(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某抗生素药厂废水中发现一种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菌中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降解抗生素的能力比普通细菌的强
B.该菌常含有多种抗性基因且都分布于细胞核中
C.该菌主要由线粒体的有氧呼吸供能
D.该菌经化学成分分析,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以碳链为骨架
50.(2023高二下·吉林月考)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因此C是最基本的元素
B.甘蔗吃起来特别甜,甘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蔗糖
C.鸡蛋煮熟易被消化,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
D.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机体会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5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   。
(2)过程③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   ,产生的酒精可以与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3)过程④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   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   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4)在发酵装置示意图中,过程④需要将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   。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   作进一步鉴定。
52.(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是植物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才能形成完整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   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从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用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用   诱导细胞融合,所形成的D称为   。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A为小鼠B淋巴细胞,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   。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这种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   。图中B为   。
(5)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   种(只考虑两个细胞的相互融合),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   。
53.(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该技术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凝血酶Ⅲ等医药产品。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这一生物新品种和抗虫棉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   ,如果直接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得Bt基因,①过程使用的酶的功能特点是   ,B表示   。
(2)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从相关基因组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并采用   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了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组合形成了重组质粒。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哪些部分    。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在③过程中一般采用   法;在②过程中一般采用   技术,受体细胞一般是   。
(5)由于转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山羊的乳汁中,检测其体内是否出现药用蛋白,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   。
(6)要确定目的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过程:   。
54.(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1)如图,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①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的   水平。
②此实验的实验结论   。
③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和最微小的层次分别是   。
(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①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
②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中央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有   个细胞。
③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   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若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   。
④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55.(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下图是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X、Y依次是   、   。
(2)某单体A中含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其中一个羧基位于R基上,另一个羧基   ;生物大分子D除可行使上述功能外,还具有   (写出两项即可)等功能,该类物质在功能上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
(3)单体C是   ,若物质M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则与N相比M特有的组成成分是   ,由D加N构成的结构或生物有   (写出两项即可)。
(4)若B是葡萄糖,那么在植物细胞中特有的E有   ,B、E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是   (填字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
【解析】【解答】制果酒时先通气后密闭;果醋发酵时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可用于生产酸奶;泡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补水。
【分析】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
2、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 30-35℃;
3、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 。
2.【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A正确;
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正确;
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
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答案】C
【知识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一般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故答案为:C。
【分析】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为碳源、氨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4.【答案】C
【知识点】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人们常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
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正确;
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
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栝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5.【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解答】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培养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平板划线法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以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硝化细菌是自养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碳源合成有机物,培养时可以不在培养基中加有机碳源;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尿素和葡萄糖都是碳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的营养物质及氧气的需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6.【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A、在细菌分离与培养的实验中,为避免杂菌污染,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
B、 拟从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出葡萄球菌,为避免其他来源的杂菌污染,故需要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B正确;
C、由于取样后的棉拭子需要先进行扩大培养,然后梯度稀释,再将稀释液涂布到选择培养基上,而扩大培养往往采用液体培养基,C错误;
D、每一种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可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隆起程度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单一的菌种,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在微生物分离、纯化每一操作环节,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对实验所需要用到的仪器都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对于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一般根据采集的材料中菌体的多少采取直接选择培养或先扩大培养再选择培养,选择培养可以是固体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但如果需要扩大培养则需要用液体培养基,需要通过菌落性质判别菌体类型则采用固体培养基。菌落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是进行菌种初步判断的依据。
7.【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灭菌技术
【解析】【解答】被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玻璃器皿可用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工具等(金属制品)一般用灼烧灭菌;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既可以避免水分过快地蒸发,还可以防止冷凝的水珠落回培养基造成污染;灼烧接种环后,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并蘸取一环菌液,否则会杀死菌种;平板划线和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8.【答案】B
【知识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自生固氮菌能利用无机氮源,故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能加入氮源,这样可起到选择培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不同营养类型、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又有很大差异。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9.【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需要与选择培养基一样接种、培养,因此用接种了的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对照,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作为选择培养基合格的依据;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是相同的选择培养基但不接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故答案为:C。
【分析】 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分离、筛选,对照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要做对照实验就应该是选择作用与无选择作用对照,而有无选择作用取决于用来选择的物质,因此用接种了的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对照。
10.【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发酵工程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且针对性强,故其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价格低廉等特点,A正确;
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如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果酒,其中的酒就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而目的菌的选育,其产品就是菌体本身,B正确;
C、由于温度、溶解氧、pH等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因此,发酵工程中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等,C正确;
D、现代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相同点都是利用各种微生物的代谢来实现相关产品的生产,而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发酵工程要求更严格,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其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由于温度、溶解氧、pH等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所以,发酵工程中会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所特有的发酵作用,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或直接用微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而传统发酵技术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纯手工制作,制作环境简陋,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发酵工程要求更严格。
11.【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A、要筛选蒽降解菌株,则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能够在此培养基上生存的菌株说明其能够分解蒽利用其中的碳源,否则则不能生存,A正确;
B、菌种的纯化,可以利用平板划线法逐步得到单菌落,也可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
C、单菌落周围分解圈越大,说明菌株降解能力越强,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筛选高效菌株,C正确;
D、 因为筛选得到的耐盐碱蒽高效降解菌,可以用于降解盐碱土壤中对土壤具有污染作用的蒽,对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筛选、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不同环境中都有一些能够适于在该环境中生存的特点,如欲筛选得到耐盐碱蒽高效降解菌,则从被蒽污染了的盐碱土壤中 取材,然后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能够在此培养基上生存的菌株说明其能够分解蒽利用其中的碳源,否则则不能生存。菌种的纯化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单菌落周围分解圈越大,说明菌株降解能力越强。
12.【答案】D
【知识点】胚胎移植
【解析】【解答】A、 胚胎移植中的胚胎有多种来源,可以是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也可以是雌雄交配后雌性体内的早期胚胎,亦可以是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A正确;
BC、胚胎移植中,对于“供体”来说,要能够提供优秀的遗传特性,而对于“受体”来说,要有强壮的体质、 优良的繁殖潜力 ,BC正确
D、胚胎移植过程中,需要用孕激素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而促性腺激素用于促进“供体”超数排卵,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的早期胚胎,或者是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在胚胎移植技术中,提供胚胎的称为供体,接受胚胎并将其孕育为新个体的称为受体,胚胎移植中,对于“供体”来说,要能够提供优秀的遗传特性,而对于“受体”来说,要有强壮的体质、 优良的繁殖潜力。胚胎移植过程中,需要用孕激素对“受体”和“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受体与供体的生理状态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入提供相同且适宜的生理环境,而促性腺激素用于促进“供体”超数排卵。
13.【答案】B
【知识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解析】【分析】用于胚胎分割的早期胚胎为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并且分割内细胞团时,要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但不能分割原肠胚。故选B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解答】A、 植物体中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其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其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A错误;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并且条件适宜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B正确;
C、 愈伤组织细胞具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的潜力,且因为其分化程度低,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全能性,C错误;
D、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属于器官,不是细胞,而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因此, 将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植物体中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其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愈伤组织是指原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进一步诱导器官再生或胚状体而形成植株。愈伤组织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15.【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解析】【解答】A、分化了的细胞,仍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全能性,A错误;
B、 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同的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化来的,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即不同细胞内的基因完全相同,C错误;
D、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来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不会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则是使细胞种类增加,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但是每个细胞仍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全能性。
16.【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解析】【解答】A、通常选用根尖、茎尖形成层等,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部位,A正确;
B、②→③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B正确;
C、①→②→③过程中,培养基中加入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物质,以便诱导其脱分化和再分化,C正确;
D、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得到的是愈伤组织,②经再分化培养成③时,得到的是胚状体或丛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17.【答案】B
【知识点】细胞融合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解答】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并从小鼠的脾中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可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所以不需要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B错误;
C、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聚乙二醇 (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聚乙二醇 (PEG)融合法即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诱导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C正确;
D、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需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从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培养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值的骨髓瘤细胞融合,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就可以大量增值,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用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并从小鼠的脾中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然后利用 聚乙二醇作诱导剂,诱导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之后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淘汰未融合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并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培养,然后再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培养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
18.【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的培养要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因此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要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
B、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包括糖类、氮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B正确;
C、动物细胞的培养应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既保证细胞的有氧呼吸,又能维持培养液的pH,C错误;
D、动物细胞的培养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体内的细胞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些细胞还能不断增殖,是因为机体给这些细胞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稳定的内环境等。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也需要满足类似的条件,营养条件包括糖类、氮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他条件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适宜的气体环境(O2保证细胞的有氧呼吸,CO2维持培养液的pH)。
19.【答案】B
【知识点】胚胎分割
【解析】【解答】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胚胎分割不能任意分割成多份,胚胎分割获得后代的过程是无性繁殖,属于克隆。在进行胚贻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因此①④错误,②③正确,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胚胎分剖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为体视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在进行胚贻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将它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分割。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对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分割的具体操作不完全相同。
20.【答案】A
【知识点】精子、卵子的发生和体内受精
【解析】【解答】ABC、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核会相互融合,它们所含的染色体就会合在一起,这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合子就是受精卵,其中的染色体(即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是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如线粒体中的DNA则全部来自母方,A错误,BC正确;
D、生物的生殖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又结合形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原有的核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的核还大的核,叫作雄原核。与此同时,精子人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雄、雌原核充分发育后,相向移动,彼此靠近,核膜消失,这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合子就是受精卵。
21.【答案】D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为 ④取动物组织 ,③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动物组织,制成细胞悬液,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首先需要从动物体取出成块组织,而成块的组织中,细胞与细胞靠在一起,彼此限制了生长和增殖,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或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皿或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即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这时就需要对细胞进行分瓶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人们通常将分瓶之前的细胞培养,即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将分瓶后的细胞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22.【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在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需要DNA连接酶,A错误;
B、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感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
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拥有该种植物的全套基因,即具有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可获得完整的新的水稻植株,C正确;
D、从个体水平进行鉴定时,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其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先将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从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切割下来,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时,需要同种核酸内切酶切割载体,使它出现一个切口,然后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拼接到载体的切口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重组 DNA分子。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感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也可以利用显微注射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溶液注射到植物子房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包括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子水平又包括目的基因DNA的鉴定、mRNA的鉴定以及蛋白质的鉴定。
23.【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AC、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因此,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基因 ,A错误,C正确;
B、基因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中已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却可以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错误;
D、 蛋白质工程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即先预期其功能再设计其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它的基本思路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24.【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
【解析】【解答】A、质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常常被作为载体,A正确;
B、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 λ噬菌体 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故质粒不是唯一的载体,B错误;
C、 在体外,给予适宜的条件及原料等,质粒也能复制,C错误;
D、每个细菌细胞内含有多个环状质粒DNA分子,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的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常常被作为载体。(2)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 λ噬菌体 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5.【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蛋白质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基因,也要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特定蛋白质的合成,A不符合题意;蛋白质工程以基因工程为基础,B符合题意;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
项目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别 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
结果 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联系 ①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②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修饰、改造
26.【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概述
【解析】【解答】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有目的地改造,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成功表达,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因而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而不属于人工诱变;基因工程虽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生物,目的性强,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产物对人类都有益。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7.【答案】C
【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人工条件下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配对方式为A-T,U-A,G-C,C-G,A不符合题意;
B、目的基因与质粒(运载体)结合时,粘性末端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配对方式为A-T,T-A,G-C,C-G,B不符合题意;
C、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符合题意;
D、目的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均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条件下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质粒(运载体)的粘性末端结合时、目的基因的表达过程均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8.【答案】C
【知识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解析】【解答】A、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二苯胺与DNA会发生蓝色反应,故二苯胺试剂可以用来鉴定DNA,A正确;
B、DNA的粗提取中,利用其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去除部分杂质,B正确;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其他杂质如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故在DNA粗提取中,可以利用酒精去除溶于酒精的杂志;C错误;
D、 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差异,选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提取。例如,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又如,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在2 mol/L的NaCl溶液溶解度最大,因此可以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去除部分杂质。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因此二苯胺试剂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29.【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解答】A、转基因动物是指细胞中被转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而不是指出现新基因的动物,如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出现新基因,但发生了基因突变的动物不叫转基因动物,A错误;
B、“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的人白蛋白基因更好的表达,翻译成更多的人白蛋白,而不是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B错误;
CD、转基因牛的所有细胞中都有人白蛋白基因,且其基因型都一样,只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基因只能在牛乳腺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到乳汁中,因而只能在转基因牛乳汁中获取人白蛋白,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转基因动物是指将外源重组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形成在体内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2)“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的人白蛋白基因更好的转录、翻译成更多的人白蛋白,即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药用蛋白。(3)在转基因牛的研究中,显微注射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用精细的显微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牛受精卵的雄原核,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动物的基因组,从而获得转基因牛,即转基因牛的所有细胞中都有人白蛋白基因,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其他细胞中该基因不表达,只能在牛乳腺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到乳汁中,因而只能在转基因牛乳汁中获取人白蛋白。
30.【答案】C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还为进化论埋下伏笔,A正确;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错误;
D、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最终形成理论,D正确。
故选C。
【分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1.【答案】C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分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2.【答案】C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
【解析】【解答】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B错误;
C、病毒无细胞结构,自身无法合成蛋白质,所以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法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因此不能独立自我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不进行细胞呼吸,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33.【答案】C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但也具有多样性,A错误;
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都具有叶绿体,如蓝藻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形态、大小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C正确;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具有统一性,如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D错误。
故选C。
【分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4.【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二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B、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颤藻因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颤藻细胞有细胞壁,且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C正确;
D、二者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分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5.【答案】B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与繁殖,因此,当流感病人打喷嚏时,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不符合题意;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需要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符合题意;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③符合题意;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能够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多细胞生物依靠多个细胞相互配合完成生命活动,而无细胞结构病毒,也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与繁殖。
36.【答案】D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解答】A、冬天对农田灌溉,植物体内自由水比例升高,抗逆能力降低,不利于农作物越冬,A正确;
B、夏收的农作物种子充分晒干,自由水含量降低,新陈代谢减慢,消耗有机物减少,同时能够避免种子发霉,有利于储存,B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物无法生存,所以外星空间是否有水是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的关键依据,C正确;
D、细胞内自由水可转化为结合水,结合水也能转化为自由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的功能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参加;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生的废物。自由水含量高低与生物新陈代谢强度呈正相关,新陈代谢越旺盛其含量越高。
37.【答案】C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解答】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因此,水既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A正确;
B、葡萄糖是细胞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也与其他物质参与构成细胞,例如糖蛋白,因此, 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B正确;
C、氨基酸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有些氨基酸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错误;
D、DNA是双螺旋结构,相对稳定,而RNA是单链,容易产生变异,故与RNA分子相比, DNA分子的稳定性要高得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含有多种多样的分子 ,包括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质等有机物。水既可以是 化学反应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 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 ;氨基酸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当其作为神经递质时,则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2)DNA是由两条DNA单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相对稳定,而RNA是单链,容易产生变异。
38.【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Ca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是主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驴皮熬成的阿胶不含纤维素,C错误;
D、用驴皮熬成的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可能是必需氨基酸,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其熬制的阿胶又有特殊的滋补作用,能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生成、增强人的免疫力,而蛋白质正具有这些功能,故可知阿胶的滋补作用很可能是为人体提供一些必需氨基酸。
39.【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可知,海藻糖是二糖,不存在游离的醛基,即属于非还原糖,故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 在无生存压力的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G6P等可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同时细胞会降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可知,无压力状态下细胞中海藻糖含下降,不利于能源的储备,B错误;
C、细胞内自由水与细胞代谢有关,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强,因此,酵母菌代谢速率减慢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下降,C错误;
D、干酵母的活化是将处于休眠干化状态的酵母予以有效激活,活化后的酵母没有生存压力,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活化后的酵母细胞中G6P含量增多,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还原糖的检测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CHO) 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的铜离子还原成亚铜离子,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物。(2)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细胞内自由水与细胞代谢有关,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强,反之,自由水含量越低,细胞代谢越弱。
40.【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解析】【解答】A、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肽键只是相邻的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不能使肽链盘曲、折叠,A错误;
B、许多蛋白质分子都含有两条或多条肽链,它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二硫键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些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B正确;
C、每一种蛋白质都有与它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例如血红蛋白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会导致镰状红细胞的产生,C正确;
D、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如高温、紫外线、酒精等均可导致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分子首先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陵分子的氨基(-NH2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作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作肽键。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作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两条或多条肽链可以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结构复杂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
41.【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解析】【解答】结合题干和题图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16-17、30-31、48-49,则位点16、30、48为苯丙氨酸;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两侧的肽键后,形成的短肽D、E中,少了位点23,说明位点23为赖氨酸。
AB、结合上述分析可知,16、30、48位点一定至少有3个苯丙氨酸,但是49位点也可能是苯丙氨酸,所以此多肽不一定就只有3个苯丙氨酸,A错误,B错误;
C、已知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四十九肽水解成短肽D、E需要2个H2O分子参与,但是D、E与四十九肽比少了一个赖氨酸,所以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目不变、氮原子数减少2个,C正确;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4条短肽,即1-16,17-22,24-30,31-48,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羧基)在 R 基团上。
42.【答案】A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结合题图可知,a中有碱基T且为双链,可判断a为DNA片段;b为单链,可判断b为mRNA;c形似三叶草,可判断c为tRNA;d参与构成核糖体,可判断d为rRNA。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是tRNA,tRNA一共有61种,tRNA上并不是只含三个碱基,而是下端三个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分子量比b小的多,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c、d依次为mRNA、tRNA、rRNA,RNA是以a(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产生的,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均是细胞核,B正确;
C、翻译过程需要b、c、d三种RNA的参与,而线粒体和叶绿体能翻译合成部分蛋白质,其中含有三种RNA,所以b、c、d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C正确;
D、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嘧啶,彻底水解得到四种相同的化合物是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四种,四种不同的化合物是核糖、脱氧核糖、胸腺嘧啶、尿嘧啶四种,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信使RNA(mRNA):是蛋白质合成(翻译)过程中的模板,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是由mRNA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形成的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2、转运RNA(tRNA):是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并可准确识别其所转运的氨基酸在mRNA上的密码子。
3、核糖体RNA(rRNA):主要是和一些蛋白质组装成一类重要的细胞器——核糖体,而核糖体就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装配车间”。
43.【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结合题图可知图甲中a到b的过程是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必须脱去一分子水,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但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某些蛋白质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B错误;
C、结合后题图可知a是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而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C错误;
D、限制酶作用的位点是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的磷酸二酯键,对应图乙中的②处,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叫脱水缩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含一个肽键。链状多肽通常不呈直线,会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构成蛋白质。
2、核酸是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是大分子物质。 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据五碳糖不同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缩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苷酸(缩合成核糖核酸(RNA ))。
44.【答案】B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解析】【解答】A、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少部分酶是RNA,由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A错误;
B、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而ATP包括核糖、腺嘌呤、磷酸基团,故DNA和ATP中均含腺嘌呤和磷酸基团,B正确;
C、 RNA分子中不含胸腺嘧啶,但tRNA中局部折叠形成的双链区含有氢键,C错误;
D、双缩脲试剂可以与含两个及以上肽键的多肽发生显色反应,而氨基酸分子不含有肽键,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细胞中由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化合物,其中部分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例如酶,而酶的本质绝大多数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常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其原理是双缩脲试剂可以与含两个及以上肽键的多肽发生显色反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
45.【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A、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都属于糖类,只含C、H、O;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也含有C、H、O,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10月含有果糖、葡萄糖等还原糖的量最多,所以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沉淀最多,B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酶增加而淀粉含量减少,可推测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催化下,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
D、酶不属于糖类,果糖、葡萄糖为单糖,淀粉是多糖,蔗糖是二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生物体内绝大多数是多糖,如植物细胞中的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内的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单糖;植物细胞中的蔗糖、麦芽糖,动物乳汁中的乳糖是二糖。
46.【答案】D
【知识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解析】【解答】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固醇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正确;
B、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可与蛋白到质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考虑材料的易得和对实验颜色的干扰,鉴定蛋白质时可选用鸡蛋清,B正确;
C、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所以, 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
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利用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才能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即鸡蛋中的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催化、运输、免疫等多种功能,但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在生物体内利用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发挥免疫、调节等功能。蛋白质的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与其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47.【答案】D
【知识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主动运输
【解析】【解答】A、缝合线若在伤口愈合前被吸收,则无法起到缝合伤口的作用,A错误;
BC、缝合线具有免拆线的优点,这说明该胶原蛋白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被直接吸收,需水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被人体吸收,但水解场所不是溶酶体,BC错误;
D、由于缝合线来自动物组织,且其本质主要是胶原蛋白,故患者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把缝合线识别为异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48.【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A、 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其组成元素一定含由C、H、O、N,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故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不相同,A错误;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B错误;
C、几丁质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思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但不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几丁质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非还原糖),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
49.【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A、该菌是生长在 某抗生素药厂废水的,因此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的观点可知,该菌中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降解抗生素的能力比普通细菌的强,A正确;
BC、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不含线粒体,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BC错误;
D、在鲜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即该菌经化学成分分析,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以碳链为骨架的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不含线粒体等细胞器,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2)在鲜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是一种小分子,属于无机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50.【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最基本的元素的原因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错误;
B、甘蔗吃起来特别甜是因为其含有较多蔗糖,但甘蔗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
C、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更容易水解,因此鸡蛋煮熟易被消化,C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便会下降,导致大脑供氧不足,使机体会患缺铁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造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元素。缺铁会使机体会患缺铁性贫血,而若血红蛋白的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便会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即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51.【答案】(1)杂菌的污染
(2)酵母菌;酸性重铬酸钾
(3)醋酸菌;平板划线
(4)开启;pH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过程①如果先切块后清洗,则内部组织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应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污染。
(2)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平板划线法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4)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过程④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开启。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液前后的pH进一步鉴定。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条件是18~30℃、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是苹果酒和苹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苹果酒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
52.【答案】(1)电融合法、离心法;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植物组织培养
(3)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灭活病毒;杂交细胞
(4)特定的抗原;动物细胞培养;特异性抗体;骨髓瘤细胞
(5)3;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
【知识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解答】(1)若A、B是植物细胞,A、B到C的过程表示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电融合法、离心法。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植物细胞,要将形成的D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从A、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工程常用但是植物细胞工程中不用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所形成的D称为杂交细胞。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A为小鼠B淋巴细胞,要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先要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动物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最终获得的D细胞是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能大量繁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图中A为B淋巴细胞,则B为骨髓瘤细胞。
(5)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两两融合细胞有3种,包括: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杂交瘤细胞。获得杂交瘤细胞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53.【答案】(1)目的基因;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
(2)PCR
(3)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部分
(4)农杆菌转化;显微注射;受精卵
(5)抗原—抗体杂交
(6)让害虫食用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结合题图可知①表示从人的DNA分子或苏云金杆菌体内获取目的基因,所以A表示目的基因。①(获取目的基因)过程要使用限制酶,限制酶的功能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