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1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1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6 22:04:29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1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娄星期末)观察下图中甲、乙两地位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 B.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C.乙在甲的正东方向 D.甲在乙的西南方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从经纬网图看出,甲地的经纬度是(40°W,30°S),乙地的经纬度是(40°E,30°N);由此可判定,甲、乙两地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甲、乙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乙在甲的东北方向,甲在乙的西南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难度较大,属于中考常考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2017七上·揭西期中)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两个条件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分析可知:
A.P点的经纬度是130°E,20°S,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故A正确;
B.P点的经纬度是100°W,10°S,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故B错误;
C.P点的经纬度是15°W,2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C错误;
D.P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综合性较强,需仔细读图解答。
3.图中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比正确的是(  )
A.阴影A>阴影B B.阴影A<阴影B
C.阴影A=阴影B D.无法比较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阴影A与阴影B中经线长相等,但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阴影A的纬线比阴影B的纬线短,故阴影A的面积比阴影B的面积小;故选:B。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比较AB两处纬线的长度,难度较大。
4.关于下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所有经线在南北极相交于一点,故A错误;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知,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故B错误,D正确;
A点所在经线与B点所在经线一样长,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关于下图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凡是写坐标时,要把符号写完整。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所对应的纬线向北增大的,为北纬,P点所对应的经线向东减少,应为西经度。因此P点坐标是20°N,15°W。15°W处于20°W~160°E内,应为东半球。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的范围,及其依靠经纬网定位。这类型题时比较常考的,重点突出,需要学生对知识先掌握再灵活运用。
6.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
A.80°N B.40°N C.60°S D.10°S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缩短,纬度的数值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因此纬度的数值越小,纬线圈的长度越长。选项中10°S纬度值最小,纬线圈最长,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纬线的长度的规律和纬线与纬度的关系。需要学生做一定的区分和记忆其规律。
7.下列纬线中,按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30°S、15°S、15°N、30°N B.30°N、15°N、15°S、30°S
C.10°S、20°S、30°S、40°S D.40°N、30°N、20°N、10°N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南纬的规律是数值向南增加,北纬的规律是数值向北增加,C选项南纬的数值越来越大,应该是自北向南,D选项北纬的数值越来越小,应该是自北向南;B选项中北纬的数值在减小,南纬的数值在增加,也应该是自北向南。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纬度的分布规律。此题较难,要求学生对南北半球的纬度的规律非常熟悉。
8.(2017七上·运城月考)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月食现象发生时,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应该是圆形或者扇形,ABD对,C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9.(2017七上·运城月考)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引导我们发现一些诗句背后的地理科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流入海不复还
D.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月桃花始盛开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多变的天气,A不符合题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地球是球体,B符合题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说的是我国的地势特点,C不符合题意;
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月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山地气温的变化规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能反映地球是球体的现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2021七上·高州月考)下图中,H、F是圆圈上的两点,O是圆心,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0.假如圆圈表示一个经线圈,站在H点的科考专家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则F点的纬度为(  )
A.90°N B.60°N C.90°S D.0°
11.假如圆圈表示一条纬线,H点的经度为20°E,则F点(  )
A.经度为160°E B.经度为20°W
C.位于南半球 D.位于西半球
【答案】10.A
11.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0.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H点的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因此可以判断该点位于南极点上。所以F点位于北极点上,纬度是90°N。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H点的经度为20°E, F地与H地所在经线相对,因此位于160°W,属于西半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18七上·根河月考)甲、乙两人从赤道上某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解:甲乙二人同时从赤道出发,甲、乙到达南极点后,四周都是北方,如果不改变方向,则回不到原点,.
故答案为:D
【点评】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
13.(2017七上·洪泽月考)如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南半球、东半球、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选项A中P点的经纬度是(20°S,130°E),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热带;选项B中P点的经纬度是(20°N,15°W),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选项C中P点的经纬度是(10°S,100°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热带;选项D中P点的经纬度是(20°N,11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14.(2017七上·金堂月考)下列地点中,属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A.19°W,10°S B.5°W,40°S
C.160°W,30°N D.140°W,35°S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从各点的经纬度看出:选项A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选项B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选项C中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选项D中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牢记半球的分界线理解答题即可。
15.(2017七上·呼和浩特期中)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卫星照片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⑤流星现象
⑥昼夜更替
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①②⑥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流星现象是受到地球引力形成的,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④⑤⑥都不能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武邑月考)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   ;C   。
(2)图中虚线表示的纬线是   。
(3)与B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   。
(4)图中A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C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纬度带中的   带(低/中/高纬)。
【答案】(1)10°N、 60°E;70°S 、180°
(2)南极圈(或66.5°S)
(3)110°W
(4)东;北;西;高纬度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10°N、 60°E);C点的经度是180°,纬度是位于向南增大上,是70°S。(2)图中虚线是纬线,度数范围在60-70°间,且向南增大,是66.5°S。(3)由图可知,图中B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是70°E,与它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110°W。(4)图中A点是位于20°W以东的东半球,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C点位于160°E以东的西半球,纬度范围是位于60°以上的高纬度地区。
【点评】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极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度数起点线 赤道(厄瓜多尔基多市)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划分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20°W160°E、180°经线
17.(2019七上·东明月考)读下图经纬网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     B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是   ,位于北半球的点是   ,位于低纬度的点是   。
(3)A,B,C,D四地中,A位于B的   方向,D位于C的   方向。
(4)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点是   。
(5)从图中可以看出经线长度   相等或不相等)
(6)纬线越往两极越   (短或长)
【答案】(1)60°W,80°N;20°E ,60°N
(2)B、C、D;A、B、C;D
(3)西北;西南
(4)D
(5)相等
(6)短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点的经线位于向西增大上,纬线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是(60°W,80°N);B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20°E ,60°N)。(2)图中四个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20°W以东,160°W以西的B、C、D;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赤道以北的A、B、C;位于低纬度的是纬度小于30°的D点。(3)经纬网中,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图中四个点中,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D点是位于C点的西南方向。(4)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是赤道,是图中D点所处的位置。(5)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的经线是相等的,都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6)纬线是越往两极线越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到南北两极缩成了一个点。
【点评】一、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极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度数起点线 赤道(厄瓜多尔基多市)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划分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20°W160°E、180°经线
二、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分界线,越靠近两极的地方,纬度越大,相对应的是,靠近北极是北纬(N),靠近南极的是南纬(S)
2.经度的变化规律:以本初子午线(0°)为起点,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无论向西向东,都以180°为终点。
18.(2017七上·滕州月考)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A   ,B   ,C   ,D   。
(2)写出A、B、D点所在东、西半球位置。
A   ,B   ,D   。
(3)D点位于   (低、中、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点是   和   。
【答案】(1)20°S、180°;40°N、100°E;70°N、105°E;70°N、135°W
(2)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3)高;C;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由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20°S、180°;B点的经纬度是40°N、1000E;C 点的经纬度是70°N、105°E;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出此地为北极地区,D点的经纬度是70°N、135°W。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上题中A、B、D点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A位于西半球;B位于东半球;D位于西半球。
(3)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根据D点的经纬度是70°N、135°W,可知,D点位于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点是位于极圈以内(66.5°—90°)的C 、D两点。
故答案为:(1)20°S、180°;40°N、100°E;70°N、105°E;70°N、135°W;(2)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3)高;C;D。
【点评】该题以读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经纬网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难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1地球与地球仪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娄星期末)观察下图中甲、乙两地位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 B.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C.乙在甲的正东方向 D.甲在乙的西南方
2.(2017七上·揭西期中)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两个条件的是(  )
A. B.
C. D.
3.图中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比正确的是(  )
A.阴影A>阴影B B.阴影A<阴影B
C.阴影A=阴影B D.无法比较
4.关于下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5.关于下图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6.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
A.80°N B.40°N C.60°S D.10°S
7.下列纬线中,按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30°S、15°S、15°N、30°N B.30°N、15°N、15°S、30°S
C.10°S、20°S、30°S、40°S D.40°N、30°N、20°N、10°N
8.(2017七上·运城月考)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不可能是(  )
A. B.
C. D.
9.(2017七上·运城月考)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引导我们发现一些诗句背后的地理科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流入海不复还
D.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月桃花始盛开
(2021七上·高州月考)下图中,H、F是圆圈上的两点,O是圆心,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0.假如圆圈表示一个经线圈,站在H点的科考专家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则F点的纬度为(  )
A.90°N B.60°N C.90°S D.0°
11.假如圆圈表示一条纬线,H点的经度为20°E,则F点(  )
A.经度为160°E B.经度为20°W
C.位于南半球 D.位于西半球
12.(2018七上·根河月考)甲、乙两人从赤道上某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3.(2017七上·洪泽月考)如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南半球、东半球、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
A. B.
C. D.
14.(2017七上·金堂月考)下列地点中,属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A.19°W,10°S B.5°W,40°S
C.160°W,30°N D.140°W,35°S
15.(2017七上·呼和浩特期中)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卫星照片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⑤流星现象
⑥昼夜更替
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①②⑥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武邑月考)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   ;C   。
(2)图中虚线表示的纬线是   。
(3)与B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   。
(4)图中A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C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纬度带中的   带(低/中/高纬)。
17.(2019七上·东明月考)读下图经纬网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     B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点是   ,位于北半球的点是   ,位于低纬度的点是   。
(3)A,B,C,D四地中,A位于B的   方向,D位于C的   方向。
(4)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点是   。
(5)从图中可以看出经线长度   相等或不相等)
(6)纬线越往两极越   (短或长)
18.(2017七上·滕州月考)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A   ,B   ,C   ,D   。
(2)写出A、B、D点所在东、西半球位置。
A   ,B   ,D   。
(3)D点位于   (低、中、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点是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从经纬网图看出,甲地的经纬度是(40°W,30°S),乙地的经纬度是(40°E,30°N);由此可判定,甲、乙两地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甲、乙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乙在甲的东北方向,甲在乙的西南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难度较大,属于中考常考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分析可知:
A.P点的经纬度是130°E,20°S,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故A正确;
B.P点的经纬度是100°W,10°S,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故B错误;
C.P点的经纬度是15°W,2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C错误;
D.P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综合性较强,需仔细读图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阴影A与阴影B中经线长相等,但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阴影A的纬线比阴影B的纬线短,故阴影A的面积比阴影B的面积小;故选:B。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比较AB两处纬线的长度,难度较大。
4.【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所有经线在南北极相交于一点,故A错误;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知,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故B错误,D正确;
A点所在经线与B点所在经线一样长,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凡是写坐标时,要把符号写完整。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所对应的纬线向北增大的,为北纬,P点所对应的经线向东减少,应为西经度。因此P点坐标是20°N,15°W。15°W处于20°W~160°E内,应为东半球。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的范围,及其依靠经纬网定位。这类型题时比较常考的,重点突出,需要学生对知识先掌握再灵活运用。
6.【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缩短,纬度的数值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因此纬度的数值越小,纬线圈的长度越长。选项中10°S纬度值最小,纬线圈最长,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纬线的长度的规律和纬线与纬度的关系。需要学生做一定的区分和记忆其规律。
7.【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南纬的规律是数值向南增加,北纬的规律是数值向北增加,C选项南纬的数值越来越大,应该是自北向南,D选项北纬的数值越来越小,应该是自北向南;B选项中北纬的数值在减小,南纬的数值在增加,也应该是自北向南。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纬度的分布规律。此题较难,要求学生对南北半球的纬度的规律非常熟悉。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月食现象发生时,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应该是圆形或者扇形,ABD对,C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多变的天气,A不符合题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地球是球体,B符合题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说的是我国的地势特点,C不符合题意;
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月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山地气温的变化规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能反映地球是球体的现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答案】10.A
11.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0.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H点的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因此可以判断该点位于南极点上。所以F点位于北极点上,纬度是90°N。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读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H点的经度为20°E, F地与H地所在经线相对,因此位于160°W,属于西半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解:甲乙二人同时从赤道出发,甲、乙到达南极点后,四周都是北方,如果不改变方向,则回不到原点,.
故答案为:D
【点评】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在地球中腰画一个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使圈上的每一点都和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这个圆圈就叫作“赤道”。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我们把赤道定为纬度零度,向南向北各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北极就是北纬90度,南极就是南纬90度。纬度的高低也标志着气候的冷热,如赤道和低纬度地地区无冬,两极和高纬度地区无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
13.【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选项A中P点的经纬度是(20°S,130°E),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热带;选项B中P点的经纬度是(20°N,15°W),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选项C中P点的经纬度是(10°S,100°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热带;选项D中P点的经纬度是(20°N,11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14.【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从各点的经纬度看出:选项A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选项B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选项C中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选项D中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牢记半球的分界线理解答题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流星现象是受到地球引力形成的,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④⑤⑥都不能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6.【答案】(1)10°N、 60°E;70°S 、180°
(2)南极圈(或66.5°S)
(3)110°W
(4)东;北;西;高纬度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10°N、 60°E);C点的经度是180°,纬度是位于向南增大上,是70°S。(2)图中虚线是纬线,度数范围在60-70°间,且向南增大,是66.5°S。(3)由图可知,图中B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是70°E,与它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110°W。(4)图中A点是位于20°W以东的东半球,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C点位于160°E以东的西半球,纬度范围是位于60°以上的高纬度地区。
【点评】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极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度数起点线 赤道(厄瓜多尔基多市)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划分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20°W160°E、180°经线
17.【答案】(1)60°W,80°N;20°E ,60°N
(2)B、C、D;A、B、C;D
(3)西北;西南
(4)D
(5)相等
(6)短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点的经线位于向西增大上,纬线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是(60°W,80°N);B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20°E ,60°N)。(2)图中四个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20°W以东,160°W以西的B、C、D;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赤道以北的A、B、C;位于低纬度的是纬度小于30°的D点。(3)经纬网中,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图中四个点中,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D点是位于C点的西南方向。(4)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是赤道,是图中D点所处的位置。(5)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的经线是相等的,都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6)纬线是越往两极线越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到南北两极缩成了一个点。
【点评】一、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极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度数起点线 赤道(厄瓜多尔基多市)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划分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20°W160°E、180°经线
二、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分界线,越靠近两极的地方,纬度越大,相对应的是,靠近北极是北纬(N),靠近南极的是南纬(S)
2.经度的变化规律:以本初子午线(0°)为起点,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无论向西向东,都以180°为终点。
18.【答案】(1)20°S、180°;40°N、100°E;70°N、105°E;70°N、135°W
(2)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3)高;C;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由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20°S、180°;B点的经纬度是40°N、1000E;C 点的经纬度是70°N、105°E;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出此地为北极地区,D点的经纬度是70°N、135°W。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上题中A、B、D点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A位于西半球;B位于东半球;D位于西半球。
(3)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根据D点的经纬度是70°N、135°W,可知,D点位于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点是位于极圈以内(66.5°—90°)的C 、D两点。
故答案为:(1)20°S、180°;40°N、100°E;70°N、105°E;70°N、135°W;(2)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3)高;C;D。
【点评】该题以读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经纬网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