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5《物态变化》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解析版和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5《物态变化》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解析版和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10:00: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3.5 《物态变化》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为预防新冠肺炎,需要用手持测温枪测量体温。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0N B. 测得的正常体温约
C. 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m D. 测量一人体温用时约5min
2. 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3. (2022湖南郴州)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4. 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 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 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 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5.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骄阳散雾 C. 深秋,铁网挂霜 D. 寒冬,冻衣变干
7. (2022江苏无锡)无锡市歌《太湖美》中唱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保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农业灌溉推广滴灌 B. 不向太湖排放工业污水
C. 将饮料瓶扔进湖中 D.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8.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0.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A.冬天衣服冻干 B.冬天窗上冰花 C.冬天草上白霜 D.压缩乙醚成液体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6小题,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
1. (2022凉山州)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
2. 如图乙所示,该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工作,其示数为________℃。
3. 1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4.在做“观察水的沸点”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_。
5.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6. (2022辽宁营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   的;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需要   热量。
三、简答题(2小题,每题各6分,共12分)
1. 医护人员为每个人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都需要用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工作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冒”“白气”,如图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4小题,共22分)
1.(6分)(2023福建省) 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_____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______;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_____;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_____(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_____水进行测量。
2.(5分)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3.(5分) (2022梧州)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小佳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4.(6分)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3.5 《物态变化》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为预防新冠肺炎,需要用手持测温枪测量体温。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40N B. 测得的正常体温约
C. 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m D. 测量一人体温用时约5min
【答案】B
【解析】A.一只测温枪的重力约为1N,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约,所以测得的正常体温约,故B符合题意;
C.测温仪距离被测者约2cm,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一人体温用时约5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A
【解析】霜是固态,吸收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变成液态的水,这个过程叫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2022湖南郴州)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当气温在零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草叶等物体上就形成了霜,故A错误;
B.雨的形成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以及高空中的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小颗粒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颗粒上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故C正确;
D.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4. 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 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 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 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答案】D
【解析】A.CO2经过压缩机时,活塞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误;
B.气态CO2经过冷凝器变为液态CO2,发生的是液化,故B错误;
C.液态CO2经过膨胀阀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故C错误;
D.液态CO2经过蒸发器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正确。
5.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6.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骄阳散雾 C. 深秋,铁网挂霜 D. 寒冬,冻衣变干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骄阳散雾是小水珠吸热后重新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网挂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后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
D.冻衣变干是固态的冰吸热后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2022江苏无锡)无锡市歌《太湖美》中唱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保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农业灌溉推广滴灌 B. 不向太湖排放工业污水
C. 将饮料瓶扔进湖中 D.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C
【解析】A.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能减少水的用量,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向湖中排放工业废水,可保护太湖的水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饮料瓶扔进湖中,属于乱扔垃圾,容易破坏太湖的水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及时关闭水龙头,可避免浪费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答案】C
【解析】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10.对甲、乙两种物资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C
【解析】A、B、D选项中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本身状态,不知道是沸点还是熔点,是错误的;由图知甲物质在 4-6min 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选项C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A.冬天衣服冻干 B.冬天窗上冰花 C.冬天草上白霜 D.压缩乙醚成液体
【答案】A
【解析】A.冬天衣服冻干,是冰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正确。
B.冬天窗上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
C.冬天草上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压缩乙醚成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白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二、填空题(6小题,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
1. (2022凉山州)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
【答案】 1.50 86
【解析】由甲图可知,刻度尺1cm被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此图以0.50c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因此物体长度为
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水温为86℃。
2. 如图乙所示,该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工作,其示数为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37.5
【解析】体温计里面是水银,呈液态,水银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所以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液面正好对准37.5℃,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为37.5℃。
3. 1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答案】 等于 大于
【解析】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是0℃的冰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能继续熔化,0℃的水不能继续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4.在做“观察水的沸点”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_。
【答案】 浸没 99 见解析
【解析】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9℃。
要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需要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
5.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答案】放热;压缩体积.
【解析】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的液态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6. (2022辽宁营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   的;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需要   热量。
【答案】 运动 渔火 音色 放出
【解析】月亮相对于寒山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月亮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渔火可以发光是光源。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根据音色辨别乌啼和钟声。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三、简答题(2小题,每题各6分,共12分)
1. 医护人员为每个人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都需要用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工作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见详解
【解析】酒精非常容易蒸发,工作一段时间后,酒精蒸发会吸收手的热量,手的温度降低,导致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
2.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冒”“白气”,如图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
气的密度,故“白气”会向下落。
四、实验探究题(4小题,共22分)
1.(6分)(2023福建省) 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_____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______;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_____;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_____(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_____水进行测量。
【答案】 (1)质量 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 (2)相同 (3) 快 放出 (4)位置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质量相同和初温不同的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2)为了使水受冷环境相同,需要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
(3)由图乙可知,水从80℃降低到0℃,大约需要3.2×103s,水从40℃降低到0℃,大约需要3×103s,水从30℃降低到0℃,大约需要2×103s,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快。降到0℃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4)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位置的水进行测量。
2.(5分)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答案】(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解析】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8℃。
3.(5分) (2022梧州)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小佳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答案】(1)96 (2)98 不变 (3)液化 降低。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在90℃往上6格,所以示数为96℃。
(2)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观察表中数据,水达到沸点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3)因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烧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4.(6分)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