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第13课全民族抗战开始(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上第13课全民族抗战开始(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2 13: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全民族抗战开始第13课卢沟桥 1、七七事变: 夜,日本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的 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强行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严拒。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 由此开始。在平津保卫战中牺牲的两位英雄是 、 。 自主学习佟麟阁赵 登 禹 2、淞沪会战的时间: ,地点 ,持续了 个多月,其中,在四行仓库奋战的英雄是 。结果: 。 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自主学习 3、1937年,根据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至此,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自主学习南京大屠杀⑴南京大屠杀持续多长时间?
⑵日军使用了什么手段?
⑶结果如何?从1937年12月开始,持续六周活埋、集体屠杀、刀劈、火烧、水溺等惨无人道的的手段 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因为:1、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 2、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 3、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
早已准备扩大事端。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阅读一下材料并思考: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抗日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合作探究(二) P90~91的史料,分别来自日本(敌
方)、中国(我方)、美国(第三方),从
法律上说,人证、物证、旁证俱全,说明侵
略罪行不容否认,无可辩驳。阅读P90~91揭露大屠杀罪行的史料合作探究(三) 材料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把日军“侵略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成“全面进攻”等。1986年,日本教科书将侵华战争说成是日军“被迫应战”,有意掩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更有甚者,日本右翼势力竟然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合作探究(四)日军攻占南京1937年12月15日,占领南京的日军正在掠夺财物。 南京城一片废墟日军坑杀中国人民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准备屠杀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刺杀训练日军砍头比赛,暴行令人发指!? “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数枚炮弹袭击正在演习的日军的事件。次日晨,日军和中国国民党进入战争状态。这就是卢沟桥事件。”
“因为日军的到来,民众中出现不少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 日本右翼势力编写的《中学社会新版历史教科书》节选:合作探究(四)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讨论: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篡改史实,居心何在?列举: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知识拓展观察下面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知识拓展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日军在南京枪杀后,浇上煤油准备焚烧中国平民
第一组日军教官在教士兵如何杀中国人第一组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第一组2004年元旦上午,正当人们辞旧迎新之际,小泉第四次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情感升华―――注目现实、展望未来第二组情感升华―――注目现实、展望未来北京一餐厅出怪招 服务员穿日本军服"练兵"第二组情感升华―――注目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女青年身着日



装第二组情感升华―――注目现实、展望未来第二组观察了这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想。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性质:日本挑起的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3、影响: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根据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军,至此,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13日
2、地点:南京
3、结果,南京沦陷,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勿忘国耻 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