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9《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7 18: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皇帝的新装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认定目标】
1.课堂精读,学会人物形象分析。
2.深入悟读,体会本文的讽刺手法和夸张手法。
3.再次品读,体会本文对真善美的呼唤与赞美。
【共同探究】
1.分析国王的描写以及性格。
(1)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4)“哎呀,真是美极了!” “我十分满意!”
(5)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6)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通过对这则童话的解读,说说你认为童话中的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是怎样刻画皇帝的形象的?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感受老大臣的形象。
分析写作手法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思考:第4自然段中,“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第18自然段又一次略提百姓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整理】
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皇帝大臣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同时启示我们,作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拓展练习】
从前有个皇帝,他什么都说得过去,就是长了个毛茸茸的驴耳朵,他的每一个理发师都会害怕这样的一个时刻——那就是理完发后,他们要回答皇帝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什么了吗?”抖抖索索答不出来,或是犹豫半天才说“没有”的,都会被杀掉,说“皇帝有个驴耳朵”的就更是命不久矣。最后只有一个理发师能够对这双耳朵“视而不见”,每次都能泰然地说:“我什么都没有看见。”因而皇帝对他非常满意,每次都命他为自己理发。可是他并非瞎子,这样的事始终憋在心里,非常难受。终于,他最聪明的小儿子发现了父亲长吁短叹中隐藏的苦恼,儿子便教给了他一个诉说隐衷的好办法。
晚上他按照儿子所说的偷偷来到后院里,挖了个洞,对着洞口,他轻轻地而又清晰地说“皇帝长了个驴耳朵”,说完之后,他的心里舒畅多了!…… 
两个文段里的皇帝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个文段中的老百姓开始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后来他们都说出了真话,这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共同探究】
(1)心理;昏庸无能
(2)心理;心虚愚蠢而狡猾
(3)心理;心虚、害怕,
(4)语言;口是心非
(5)动作;故作姿态,虚伪
(6)心理;愚蠢、荒唐自欺欺人
2. ①我认为皇帝是一个碌碌无为、爱慕虚荣的人。他喜欢新衣胜过关心军队和其他活动,且爱好炫耀他的新衣,足见其虚荣。
②我认为皇帝是一个狡猾的人。皇帝试图借助骗子的布来检测臣民是否称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表现出皇帝的狡猾。
③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人。他的弱点被骗子利用,他不仅毫无察觉,还赐予骗子大量财富,并封其为爵士,从他心甘情愿受骗可以看出他的愚蠢。
④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的人。在童话的结尾,他察觉到百姓们话语的真实却继续“演”下去以维护自己的权威,暴露出皇帝的虚伪。
3.运用细腻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皇帝及其他人的表现,这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写出了一个不关心国家大事,爱慕虚荣,虚伪,专制,奢侈的皇帝。
4.动作描写:“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注意地听着”。
语言描写:“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心理描写:“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神态描写:“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等。
展现老大臣内心的恐惧,又想要竭力掩饰自己的不安的复杂形象。
5.(1)夸张和讽刺:“不惜”表现了这个皇帝为了穿新衣而恣意挥霍民脂民膏;“既不……也不……也不……除非……”写出了皇帝关心新衣胜过关心军队和其他活动。
(2)“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3)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想象丰富、夸张大胆的写作特点,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4)伏笔。“急迫”巧妙地暗示读者:骗子们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大量金钱,而且心情非常迫切。为后文揭示真相设下伏笔。
(5)这是骗局的扩展,强调“美丽的布料”受到重视,为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同时也加深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归纳整理】
1.虚伪、愚蠢、爱听好话、愚弄百姓。
2.《皇帝的新装》中百姓受到了愚弄,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或不称职,害怕惹来杀身之祸。上文中的理发师不敢说真话,是怕杀头。
3.老百姓被愚弄欺压,但无私无畏;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揭穿,专制残暴的统治者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