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认定目标】
1.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学习对比论证,理解其作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掌握成语的运用以及不同句式的作用和用法。
【复习旧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写出本文的分论点。
3.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共同探究】
·区分叙议
1.再次默读第一自然段,分别标记记叙和议论的语言。讨论:夹叙夹议的写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明确:好。叙述部分既简明扼要地介绍出白求恩的概况,又为证明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2.反复默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指出分别记叙和议论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第一层:先记叙了 ,后议论 。
第二层:先记叙了 ,后议论 。
第三层:先记叙 ,后议论 。
第三自然段: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再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小结:夹叙夹议的写法,不仅可以使人物、事件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够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我们今后在写作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手法。
·研习方法,学习对比论证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通过表格,结合我们学习过的论证方法,我们可以明确这两段文字使用了 论证方法。
2.精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品味语言
1.齐读第四自然段“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部分,说说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了什么样的句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2.其他特殊句式:
(1)设问句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好处: 。
(2)双重否定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好处: 。
3.再次朗读全文,用简单的语言且运用排比的手法描述白求恩,用双重否定句式评价白求恩。
4除了特殊句式的使用,文章还使用了大量的成语。
比如:写白求恩的精神,用了“ 、
”等成语;写白求恩的逝世,用了“ ”这个成语;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 、
、 、 ”等成语;批评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使用的成语是“ ”。
品一品:使用这些成语的好处是什么?
5.用语贴切,遣词造句灵活是本文的第三大语言特点。一起来品味下面一段话,谈谈加粗的词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归纳整理】
1.归纳文章主旨。
2.本文有何写作特色?
【拓展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纪念白求恩
吕正操
①白求恩大夫是全边区伤病军民最热心的救护者,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最忠实的赞助者,是全世界人类解放战线上最勇敢的战士。
②他具有极高深的医术,有多少不可救药的伤病员经过他的治疗以后,从死路又回到生路来。有多少伤病员经过他的治疗,缩短了滞院时间而很快地又恢复健康。
③他不但具有最高明的医术,而且具有最高度的创造力。他能在极为残酷的物质条件和极为残酷的斗争环境下创造出新的医疗组织和医疗办法,而把医疗工作进行在战况最激烈、炮火最浓密的前线上。
④特别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对被压迫者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崇高的正义感,在工作上具有无比的工作热情。他以援助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精神,曾经从加拿大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革命战争;他从西班牙又来到中国,到抗战最前线的晋察冀军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一直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斗争到最后一刻。
⑤白求恩大夫的死是全边区无法补偿的损失,是中华民族抗战的损失,也是人类解放事业的损失。白求恩大夫,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有三点:
⑥第一是他的认真的彻底的工作精神。我记得我们初次在冀中平原上会见,首先就向我问他的工作,我请他略作休息,他很断然地回答说:“我是为工作而来,不是为休息而来。”从这次会见以后,他就去检查伤病员的病情,到诊疗所施行手术,回到他的住室就写工作总结和提供意见,并根据他自己的经验著述文章,日以继夜地劳动着,从来没有看见他显出疲劳而休息一下。一直到逝世之前,他还是挣扎着补充和修改他的医疗著作,并且为军区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可以说他是为工作而活着,又是为工作而死去。工作和他的全部生活是无法分开的。
⑦第二是他的吃苦耐劳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是生长在大英帝国国度里的一位自由职业者,似乎应当养成比较高贵优裕的生活习惯;但事实上他却穿着极破烂的粗布衣服,吃着最粗糙的饭食,住着极简陋的房子。他的生活和八路军的艰苦生活丝毫没有差别,并且这里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勉强的成分,从来没有听见他为自己打算过。给伤员治疗的时候,他时常自己给伤员输血,感动得许多老百姓自发地争着请求替伤员输血。因为他这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无数的人被感动了,无数的人被救活了。
⑧第三是他的医疗主张。他主张给伤员施行手术,要尽可能地在当时当地来施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死亡和缩短住院时间。他亲自拟出这种手术队的组织和器械的携带方法,并且自己亲手来做这些治疗的装置。他坚决主张手术医生上前线,而且他自己就是这种主张的模范执行者。别的医生不上前线,他会发脾气。要是有谁阻止他到最危险的火线上去,他就会大发雷霆。在他死以前,沉重的病魔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他的生命,但他还是往火线上跑。他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⑨白求恩大夫的死,是一个严重的损失,我们如果仅以无限的敬意和沉痛的哀悼来纪念这一位国际友人是万分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习这位国际友人钢铁一般的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他对人类的热爱,以及他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尤其是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这是这位国际友人最宝贵的遗产,我们应当虚心地接收这份巨额遗产,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1.文章第①段出现了3个对白求恩的称呼:“救护者”“赞助者”“战士”。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对白求恩做出的评价?
2.文章第②段中有一个加点词语“不可救药”,这个词语的原义是什么?有怎样的比喻义?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3.文章第⑥段在写对白求恩的第一点印象时,为了证实他的认真的彻底的工作精神,作者写了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最宝贵的遗产” “巨额遗产”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2.①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②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3.先分后总
【共同探究】
1.好。叙述部分既简明扼要地介绍出白求恩的概况,又为证明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2.区分叙议:
第一层: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不少的人”的表现 “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 学习他的精神
·研习方法,学习对比论证
1.
对比
2.(1)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2)“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3)不可以。“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品味语言
1.五个短语组成了排比句式。“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
2.(1)引起读者的注意
(2)加强肯定的语气
3.示例: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一个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这样的人,毛泽东不会忘记他,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
4.毫不利己 精益求精 以身殉职 拈轻怕重
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好处:言简意赅,情感强烈,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5.用得好。“只”字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仅”字表达了因回信好而感到歉疚、痛惜、遗憾的心情。“是……的”使全局语气更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归纳整理】
1.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①对比论证,鲜明有力。
②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
③语言凝练,准确流畅。
【拓展练习】
1.“救护者”是就他是一名医生而言,“赞助者”是就他是一位国际友人而言,“战士”是就他是一位军人而言
2.原义:病已重到无法医治的程度,比喻义: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伤员伤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3.作者这样写,能使读者更信服,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突出了白求恩的伟大。
4.指白求恩钢铁一般的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他对人类的热爱,以及他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尤其是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白求恩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