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章复习(第2课时)优秀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章复习(第2课时)优秀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7 22: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陆地和海洋Ⅱ
章复习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及难点
1.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程标准
知识网络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海陆的变迁
原因
大陆、岛屿、半岛、海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洲界线
轮廓
面积
自然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七大洲、四大洋
轮廓吻合
地层相似
生物物种相似
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板块不断运动(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大陆漂移说
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
证据
基本观点
七大洲、四大洋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头脑风暴
1
攻克难点
3
试题精练
4
快问快答
2
章节知识大赛
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每组成员认领题目后,进行组内头脑风暴,每次选出一人回答问题,答对记一分,答错不得分!(注意:每个小组答题的人不能重复)
头脑风暴
01
任务: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要点梳理
1~3组分别就大陆漂移证据展开讨论并选出一位代表发言。
第1小组:从轮廓分析;
第2小组:从地层分析;
第3小组:从物种分析;
任务: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要点梳理
大陆漂移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    线十分吻合。
轮廓
任务: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要点梳理
大陆漂移证据:
(2)大西洋两岸的古老地层    。
相似
任务: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要点梳理
大陆漂移证据:
(3)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 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     相似。
生物物种
大陆漂移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    线十分吻合。
(2)大西洋两岸的古老地层    。
(3)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 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    相似。
(4)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大西洋面积在扩大,太平洋面积在    。
任务: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要点梳理
轮廓
缩小
相似
生物物种
任务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任务一: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根据第一轮的得分从高到低轮流作答,每次一人,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并由下一组接替答题!
(注意:每个小组答题的人不能重复)
快问快答
02
1. 地壳的变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现在变成   ,说明   可以变成   。(以上均填陆地或海洋)。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陆地
2. 海平面的升降: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    ,现在变成了   ,即   可以变成    。(以上均选填陆地或海洋)
海洋
3. 人类的活动: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    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地
陆地
海洋
人类活动
世界“大陆漂移说”理论:德国科学家    提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它的周围是     。后来,原始大陆才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魏格纳
漂移分离
一块大陆
一片汪洋



世界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E    板块、F美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         地带。
要点梳理
任务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亚欧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活跃
任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 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03
以下问题为重难点攻关,每项任务均有3分钟组内讨论时间,组员记录观点,选出代表,每组依次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并由下一组接替答题!(注意:每个小组答题的人不能重复)
攻克难点
重难点解析
任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任务:
在图上找出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红海所处板块位置、板块运动特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预测未来趋势,3分钟讨论时间,结束后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回答。
地中海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边界,未来地中海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阿尔卑斯山
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边界,板块挤压形成山脉,未来阿尔卑斯山进一步升高。
喜马拉雅山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边界,板块挤压形成山脉,未来喜马拉雅山进一步升高。
红海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边界,板块张裂形成海洋,未来红海面积进一步扩大。
重难点解析
任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地理事物 所处板块的位置 板块运动特点 未来趋势
地中海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红海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挤压
缩小直至消失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挤压
进一步升高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挤压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进一步升高
进一步扩大
张裂
重难点解析
——活动最剧烈的地方
火山和地震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板块交界处
任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04
本轮为抢答题,当教师念完题目发出指令以后方可抢答,第一个站起来的获得答题权,答对给本组加上相应分数,答错的扣除相应分数。
试题精练
易错题精练
华北平原7 000多年前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黄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步堆积,把海湾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以及其他河流的冲积,海湾内堆积的泥沙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搬运和堆积,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3题。
海陆的变迁
考点一
  ①     ② ③     ④
易错题精练
1.表现华北平原形成的排序是( )
A.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解析】读图可知,华北平原由泥沙淤积形成,面积不断扩大,排序是②④③①,故选B。
【答案】B
海陆的变迁
考点一
  ①     ② ③     ④
易错题精练
2.此形成过程表明( )
A.人类活动改变了山东丘陵的位置
B.海湾终将能变成陆地
C.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D.全球陆地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此形成过程表明原来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证明了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C正确。此形成过程没有人类活动痕迹,A错误。海湾不一定都能变成陆地,B错误。局部过程不能证明全球陆地范围不断扩大,C错误。故选C
【答案】C
海陆的变迁
考点一
易错题精练
3.在“海陆变迁”知识结构图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 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海洋变成陆地的原因是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和人类填海造陆,故C错误。
【答案】C
海陆的变迁
考点一
易错题精练
2020年3月3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笼罩6 000m高空。右上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局部示意图”,右下图为“默拉皮火山喷发景观图”。读图,完成4~7题。
4.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 (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
考点二
【解析】从图中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可断定,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故选B
【答案】B
亚洲
易错题精练
5.默拉皮火山喷发属于(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水文灾害
【解析】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是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失去平衡而带来的灾害。水文灾害指水圈各水体的异常运动和变化产生的灾害。故选B
【答案】B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
考点二
易错题精练
6.默拉皮火山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由图可知,默拉皮火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故选B
【答案】B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
考点二
易错题精练
7.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之国”之称。许多农民选择到火山附近耕种,原因是( )
A.温泉众多,是疗养胜地
B.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C.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解析】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是良好的肥料,易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农民选择到火山附近耕种,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故选D。
【答案】D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
考点二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真题
2018
链接中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 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解析】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故A叙述正确;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变为陆地,故B叙述正确;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故C叙述错误;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故D叙述正确。
答案:C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
2012
链接中考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河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今天的海螺、河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 古老的海螺、河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解析】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河蚌壳等生物化石说明太行山区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答案:A
河南省中考真题
2019
链接中考
3.2019年4月18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如图为台湾岛略图。读图,完成13-14题。
台湾岛多地震是由于地处(  )
A.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 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
C. 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D.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解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答案:A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
2019
链接中考
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动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读图,回答下列题。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
2019
链接中考
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 人类活动 B. 海平面上升
C. 地壳运动 D. 地球自转
解析:阅读题目可知,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震造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
2019
链接中考
图中字母A、B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 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解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江苏省中考真题
2020
链接中考
小明在课堂上做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模拟实验(图甲),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图乙),读图完成
江苏省中考真题
2020
链接中考
【解析】解: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碰撞隆起部分,故A错误,B正确;
未来珠穆朗玛峰会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继续升高,故C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珠峰的冰雪减少,但高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
答案:B。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和珠峰形成及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完整的板块内部
B. 乙图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间碰撞隆起部分
C. 未来珠峰会因火山喷发继续升高
D. 全球变暖一定会使珠峰高度降低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