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远恒佳景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株洲市远恒佳景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7 15: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远恒佳景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有人说,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还有必要再提勤俭节约吗 这种论调显然是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许多人都不愁吃不愁穿,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对没有过时,也绝对不能忘记。
  往小了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为了节约,是为了珍惜身边的每一寸资源;往大了说,勤俭节约是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负责。
  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箪路蓝缕,奋力拼搏,绝不能不思进取而白白挥霍掉。况且,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粉丝“倒奶打投”事件,到粉丝打榜攀比成风,种种浪费现象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迫在眉睫。
  “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浪费行为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比如,我们倡导“小餐桌、大文明”“光盘行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摘编自刘琛《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勤俭话题时指出:“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土地革命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推行节省运动,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国慰问考察,当他亲历重庆的山珍海味与延安的粗茶淡饭后,盛赞延安“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时并不认输,但在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的日常生活后,心悦诚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接过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接力棒,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成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
  革命军人要走在前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全军上下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和农副业生产活动,有效弥补供应不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官兵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开展“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等活动,为国家缓解压力。当前,人民军队正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我们更要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军费管好用好,使国防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的指示要求,切实养成节约习惯,不断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从小事入手、从自身出发,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培育勤俭的好家风。“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往往注重勤俭家风的培育,而“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在反腐败案件中,“对家人失管失教”“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成为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可见家风培育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党风建设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俭以立德、俭以齐家,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牟取私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当自己有骄奢之念时,家人也能以“他年富贵莫忘贫”来咬耳扯袖,使勤俭家风如绵绵春雨滋润家庭。长此以往,才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引领全社会形成崇俭戒奢的好风气。
  “俭,德之公也;侈,恶之大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发展的共同选择,不仅展现了党中央关心人民生活的深厚情怀,也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示,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的勤俭节约党风带动民风。
(摘编自左进升《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勤俭节约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
 B.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勤俭节约的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C.党员干部弘扬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从自身出发,率先垂范。
 D.领导干部需把良好家风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严格管教好家人,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二由总到分再到总,论述了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党员干部、革命军人要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内容更加丰富。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要引起重视。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4分)
5.新时代下如何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玻璃
阎秀丽
陈林穿好衣服,背着行囊,站在窗前。外面,晨雾包裹着的大青山,影影绰绰的。他转过身,把灯关上。
玻璃窗一尘不染,能清晰地看到外面的一切。
天色还早,等等吧。陈林心里暗暗地想。
他搬过来一把椅子,发出了“吱嘎”一声,在静静的清晨有些刺耳。他赶紧放轻了脚步,希望不要搅醒别人的好梦。他是最不愿意麻烦别人的。
就像他当初悄悄地来到这里。
那时,他惊讶地看着凌乱的村委会,玻璃窗上已经看不清本来的颜色,上面是沟沟壑壑的污渍,使屋内光线更加暗沉,还隐约有种发霉的味道。
陈林拿起放在墙角的笤帚扫起地来。村主任李大毛嘴角往上扬了扬,他身后的几个人也没有动,扬起的灰尘笼罩着他们的脸庞,看不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林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再抬头,发现那几个人已经不见了,只有民兵连长老栓在看着他。
陈林走到门口,院子里静悄悄的,几片树叶在他眼前飘落下来。
他们都忙,就先走了。老栓解释说,这屋里又脏又乱,我给你另找个地方吧。
我看着挺好的,就在这儿住,方便。陈林搓搓手说道,扬起的灰尘让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陈林没有想到这个村这么穷,既没有副业,也没有几块完整的好地,更没有赖以生存的产业支柱。年轻人几乎都跑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岁数大的老人和带不走的孩子。
陈林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们修一条能进山的路。山里奇峰怪石,是驴友最佳的去处。只要路修好了,不愁没人来。
李大毛说,进山的路经过他家的地,要想修路可以,但是不能动他家的地。
陈林看了看野草丛生的荒地,笑了笑说,我已经查了,这不是你家的地,已经荒废了多年。路弯了,可以取直,人心要是弯了,这个村子·····会走很多弯路。开工!
李大毛悻悻地看了一眼陈林。
路修好了,陈林经过调研,提出建大棚种植香菇的建议。
村委会研究这件事时,李大毛一直抽烟,不吭声。
开完会,陈林很认真地擦着屋里陈旧的桌椅,还有一扇又一扇的窗玻璃。也许是年头太久了,玻璃像是蒙了一层纱,还是看不清。
老栓站在院里,看着陈林擦着玻璃窗。
陈书记,你就别折腾了。这是老栓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陈林没听清老栓的话,继续擦。
村民大会上,陈林说了种植香菇的事,人们却嘻嘻哈哈地笑起来,三三两两地离开了会场,剩下几个妇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根本没人听陈林在讲什么。只有老栓坐在最后面没有动,嘴巴紧紧地抿着,低着头。
我看行!老栓咕哝出这句话。
村里热闹起来,看着陈林帮老栓盖大棚、买蘑菇棒,从早到晚在大棚里忙碌,有时候连家也不回。
李大毛背着手绕了几圈,撇着嘴说,就咱这穷山沟,能长出那金疙瘩?
可不是咋的,祖祖辈辈的穷地方,山上的蘑菇有的是,捡上两筐晒干了,能炖上只小鸡就不错了······
想发财都想疯了!
老栓手里的活计慢了下来,抬头看了看陈林。陈林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专心摆弄着手里的蘑菇棒。阳光斑斑点点地从棚顶上倾泻下来,笼在他身上斑斓一片。
老栓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嘿”的一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村委会忽然热闹起来,自从老栓卖香菇挣了第一笔钱,在村里建起了亮堂堂的“北京平”,村委会的院子就没消停过,总有人偷偷摸摸地在院子里绕几圈,有意无意地看着他。
李大毛背着双手,看到陈林,想笑,却没笑出来,只是嘴角动了动。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拿起抹布就擦桌子。
李大毛擦完桌子,咕哝了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接着,又仔细擦起玻璃来。这玻璃,忒埋汰。他说。
几场雨淋过,玻璃确实有点儿脏。
陈林笑了笑,顺着玻璃窗向外望去。远处的山,山上的树木,清晰地扑进他的眼睛里,眼睛里便满是葱葱郁郁的绿。
山里的树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晃三年过去了,陈林的任期已满。他要回原单位了。他不想惊扰任何人,村里的香菇大棚鳞次栉比地建起来,每个人都在忙。
陈林感觉身子暖暖的,鼻子有些发痒,忍不住“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把自己吓了一跳。他直起身,发现自己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笼罩在他的身上。他不由得咧嘴笑了,心想,再不走,就赶不上车了。
忽然,一种细碎的声音钻进他的耳朵,他回头,看见玻璃窗外密匝匝地围了一堆人,正趴在窗户上往里望着。李大毛两手遮着凉棚,扒拉开挡在他面前的老栓,踮着脚尖使劲往里挤,嘴里也不知道咕哝着什么。
陈林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窗户前,指了指李大毛,又指了指老栓,笑了起来。
玻璃窗干干净净的,映着李大毛做出的口型:我们来送你。
太阳从东山弹跳出来,照着玻璃窗,射进屋子,屋里一片明亮。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5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打开回忆的方式开头,首尾形成呼应,使小说有一种既紧凑又充满张力的艺术美。
B.村民看到陈林帮老栓盖大棚时,开始羡慕老栓,这里暗示着后文村子脱贫致富的情节。
C.自从老栓卖香菇挣了第一笔钱之后,村民的内心开始出现变化,有人想学种蘑菇致富。
D.陈林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村子脱贫致富的巨大变化,虽然辛苦艰难,但还是备感欣慰。
7.关于文章的首尾部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林不喜欢麻烦别人,从他初来时自己打扫房间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B.陈林早早地穿好衣服,背着行囊,毕竟三年,陈林也已是归心似箭了。
C.目睹三年的变化,村民们感激在心;面对书记的离任,大家心怀不舍。
D.太阳出来,屋里一片明亮,既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也让结尾耐人寻味。
8.面对陈林的行为.李大毛有怎样的心理变化?(6分)
9.小说以“玻璃”为题.请结合玻璃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寓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邃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及王世充攻密于洛口,征说密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不过旬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且东都食尽,世充计穷,意欲死战,可谓穷寇难与争锋,请慎无与战。” 颋不听,及密败,征随密来降,至京师,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已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贞观三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寻进爵郡公。七年,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寻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十六年薨,时年六十四,谥曰文贞。
(选自《旧唐书·卷七十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上/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
B.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
C.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上/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
D.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纵横,此学说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纵横家”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被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B.洗马,也写作先马,官名。秦始置。汉时为太子属官,负责太子坐骑的卫生。唐代沿称,置二人,从五品下,掌东宫四库图书的刊辑贮藏。
C.践祚,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践祚,指即位,登基。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D.郑国公,原指周朝时期郑国国君。后指中国古代一等公爵,历朝封郑国公者三十多人,其中出名者有李光弼、王世充、魏征、富强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征博览群书,胸有大志。他出身贫寒,但以古代纵横家为榜样,有志于天下,希做成一番事业。
B.魏征深谋远虑,懂得兵法。他曾经对李密的长史的攻敌策略提出异议,认为“穷寇难与争锋”
C.魏征洞察世事,先知先觉。在太宗未夺位之时,就劝李建成提防屡建功勋、威望日隆的李世民。
D.魏征智慧通达,材优干济。可校订秘府图籍,也能从情感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务,让人信服。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七年,代王建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4分)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4分)
14.从魏征角度概括其与唐太宗二人成就一段“君臣佳话”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寻简寂观①瀑布
韦应物
蹑石欹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
犹将虎竹②为身累,欲付归人绝世缘。
【注】①简寂,名陆修静,南朝时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后人把他修炼的太虚观改名为简寂观。②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的这一场寻瀑之旅很不寻常:岩石高险,山崖遥远,涧水湍急,充满风险。
B. 诗人通过几处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此行的高昂兴致。
C. 诗人即使外出寻景游玩,也不忘公务,竟然随身带着履职用品,可见其谨慎敬业。
D. 此诗前两句以叙事描写为主,属于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写心理活动,属直抒胸臆。
16. 从全诗看,诗人想“绝世缘”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的诗句是:“ , ”。
(2)苏洵在《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 ”。
(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______、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______,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由此,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让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提升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这种魅力,正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______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林语堂曾这样解释“读书”:“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且读书须“处处有我的______,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由此看来,无论是以纸墨书香还是视听体验来满足读者的阅读“兴味”,形式不拘,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化零为整 意味深长 蜂拥而至 真知灼见
B.化整为零 语重心长 鱼贯而来 远见卓识
C.化零为整 意味深长 鱼贯而来 真知灼见
D.化整为零 语重心长 蜂拥而至 远见卓识[w%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提升情怀与气质。
B.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C.在信息浪潮中以思考的力量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提升情怀与气质。
D.以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20.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中^#国教)))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小题。
《红楼梦》中花与女子是两个难舍难分的意象,花与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曹雪芹①______,用花的清丽妩媚来比喻她们的高贵品格,以花的脆弱和凋零易逝来②______。花朵绚丽短暂的一生,正是红楼诸女子生命繁盛衰落的一生。( ),在大观园内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用尽美好之词赞美她们、呵护她们、同情她们。所以,③______,才能深刻地理解曹雪芹所塑造的这些女子形象。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想让世俗的“礼法”世界远离红楼诸钗
B.让红楼诸钗逃离世俗的“礼法”世界是曹雪芹的理想
C.曹雪芹想让红楼诸钗逃离世俗的“礼法”世界
D.世俗的“礼法”世界是曹雪芹想让红楼诸钗逃离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担当起匡世济民的责任。如《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改变国家贫弱现状,面对质疑,敢于迎难而上,推动变法;如《与妻书》中,林觉民为拯救国家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再如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们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敢于挺身而出。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对此持不同看法,有的说:“我们还小,没必要在这时就践行担当精神,等长大了再说。”也有的说:“践行担当精神,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样值得吗?”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阅读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以“发扬担当精神,践行青春使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议论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