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共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共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1 19: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武平二中:钟汉尧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 考纲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请看下面一段材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史学角度来评价孙中山的?甲: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革命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一、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 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未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瓜分狂潮,民族危机。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1)社会背景:
2)经济基础:
3)组织基础:
4)思想基础:
5)军事基础:《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同盟会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确定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要推翻满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跨学科综合
  政党的特征: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和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选自《思想政治》同盟会的建立①时间:②地点:③组织:④纲领:⑥性质: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⑤机关刊物:《民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惊天动地谱春秋——革命过程快速阅读课本P50-53,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1、12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二、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1、小论文纠错----概述推动现代化的史实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正式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政府还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据小论文,概括辛亥革命为推动中国现代化作出的贡献: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生活习俗上: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革除封建陋习,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语言习俗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
材料四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
  ⒈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一原则在反封建方面有何意义?
⒉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两个关键词。
3.材料三、四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主权在民。意义:体现了民主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答:平等、自由。答: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三、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 -----全新的社会面貌辫子剪了小脚松了衣服换了“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日先生,日君,不得再沿前官厅恶称”-----孙中山的总统令称呼变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由近代工商业者形成的资产阶级,从事机器生产的产业工人和出卖劳动力的城市贫民,组成了新型的市民社会,人们再也不以“士农工商”作为社会群体分野的界别。即使在市民社会中,各个群体的构成,也与晚清时代有了明显变动。
-------见辛亥革命网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穿日本服装,老农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忙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全球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世界意义: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2、共有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周期和规律:如革命过程的曲折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曲折动荡1840~1911 清王朝(君主专制)
1911 预备立宪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1912.3 袁世凯篡夺果实
1915 袁世凯称帝
1917 张勋复辟辛亥革命的直接目的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成功失败辛亥革命的结局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的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
主观原因:
1、没有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旧三民主义存在缺陷。
2、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3、革命党内成员混杂,组织涣散,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它不敢正面触及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不愿意从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提出革命的纲领和任务,只限于空泛的共和国的口号。这就不可能真正唤起广大民众,也不可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历史深刻证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革命进行到底,它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结论小结一、背景
二、过程
三、历史意义
  ⒈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功绩
   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②沉重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⑤推动移风易俗1、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政治势力
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建立民主共和制,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第2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第2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第2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3、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第2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第2课 辛亥革命 学以致用课外思考题袁世凯能窃取了革命果实的原因?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