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多媒体教学优质课件+音频素材: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多媒体教学优质课件+音频素材: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3 09:39:47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
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苏霍姆林斯基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1.了解作者,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通过朗读与讨论,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重点) 赫尔曼·黑塞(1877—1962),瑞士籍德国作家。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氛围中长大。14岁考入经院,因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学。游历许多城市。27岁发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的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1.注字音:
跋涉( ) 沉溺( ) 慰藉( ) 麻痹( )
戕害( ) 给予( ) 斑斓( )bánìjièbìqiānɡjǐlán2.释词语:
望洋兴叹:
息息相通:
气象万千: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听范读,梳理思路,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教养”的特定内涵是什么?
【提示】作者把“真正的教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
“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
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
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2.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提示】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的阅读方向。3.作者认为真正的教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
【提示】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4.作者为什么把通过读书获取教养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提示】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对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读书要以人为本!5.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
读,二者是否矛盾?【提示】不矛盾。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博”。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学习需要“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所以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一些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6.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试简要说明。
【提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随笔。议论文的结构严谨,能有力地论证论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层,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由总到分,层次分明7.以文中第6段文字为例说说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第6段文字成功运用比喻修辞,用“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比喻书本中的美丽自然而纯真的诗和故事(或书中的世界),用“庙堂”比喻聚集着一切民族和时代精神的世界,用“新的广阔的原野”比喻阅读者达到的更高境界。 语言既生动又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议论文语言生动性的具体体现8.分析下列语句的含意。 (1)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提示】读书可能会挤占我们生活中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真正的生活离不开读书。(2)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提示】在这段话中,作者用“斑斓锦缎”比喻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字”。“真正的读者”指那些不以阅读为功利,通过阅读而获得了教养的人们,“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喻指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所体现出的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比如爱,对生命的悲悯与敬重等。作者的这一希望被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论理中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鲁迅: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朱熹: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陈景润:三心:信心,决心,恒心。
契诃夫(俄):三个头脑:天生一个,从书中得来
一个,从生活中得来一个。
刘向(西汉):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名人读书观培根: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充实高尚有意义(作用)获得教养的途径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经典阅读的必要性精神和心灵的完善阅读经典著作爱的阅读(方法)重复阅读精细阅读(方法)下面图表是对100位高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活动的调查结果,据此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从表格内容反映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学会分析图表。名著栏可分为中国的与外国的;读过原著的一栏可分为读过中国名著的人少,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看过改编影视的一栏,看过中国的人多,看过外国的人少。据此总结即可。
答案: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读过原著的人少,看过影视的人多。或对于外国名著,读过原著的人多,看过影视的人少。或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读过中国古典小说的人少。(任选两种回答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水平的提高,每个人的读书都会产生不同的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有人认为, 读书的第一个境界,是见书就读,不加鉴别。第二个境界,是读自己真正喜欢的书。第三个境界,是只读几本最喜欢的书,反复阅读、精心研究。也有人认为,读书的第一个境界,是读作者的思想、情感、经历。第二个境界,是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的经历,升华自己的思想。第三个境界,是把读书的心得感悟传播给其他人。 你的读书生活可以分为几个境界?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请以“我的读书境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如果一个人连一点苦都没尝过,真正的快乐是永远也体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