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背通课文第1、2自然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听音乐,看地图,走进草原
1.播放音乐《呼伦贝尔大草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歌曲为我们描绘的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这首歌唱的是美丽的大草原。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与天上的朵朵白云相接。
生3:我想那里应该遍地是牛羊在吃着青草,牧民们骑在马上悠闲地散步。
师;同学们感受真多,那你们知道在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生:我知道内蒙古。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草原分布图”。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这是我国的草原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青海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总而言之,就是我国的西部地区。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老舍,到内蒙古大草原去游览一番,继续学习课文《草原》。(板书:草原)
板块二:读句子,勤思考,感受草原美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哪些句子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 (生活动)
师:这一自然段写草原景色,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
生1:从上到下,先写天空,再写地上的东西。
生2:从远到近,天空离人很远,地上的小丘和牛羊离人很近。
师;是什么样的天空让作者心情愉快?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师:能找出三个形容天空的关键词吗?
生:“可爱”“清鲜”“明朗”。
师;我听说过小猫可爱、小狗可爱,却很少听到有人说天可爱。你觉得怎样的天才算可爱?
生:我觉得一定要是蓝蓝的天空,上面还要瓢浮着几朵像棉花糖一样轻柔的云朵。
师:真美!作者用词真是很讲究!比如“清鲜“明朗”的意思也比较丰富,谁来说一说?
生:“清鲜”指空气清新,可能还透着牛羊和青草的鲜味儿。“明朗”指天空明亮、晴朗。
师:真是个好天气啊!更是个好地方!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学生读此句)
师;接下来,我们随着老舍先生的眼睛往下看。你们发现,老舍先生写草原,是着重抓住它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呢?
生:“绿”,第1自然段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与绿有关的词语。
师: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
生:“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毯“”用绿色渲染”。
师:还有两个词里没有出现“绿”,但是表示的也是绿色。
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碧”和“翠”都是绿。
师;哇,大作家的写法就是特别,每句话里的"绿”的写法几乎都不一样!“一碧千里”是怎样的绿?
生“一碧千里”说的是绿的面积很大,到处都是绿色。
师:作者真的能看到“千里”吗?
生1:作者坐着汽车从别处来,一直行驶在草原上,可能会看到千里都是绿色的。
生2:我觉得这是作者的想象,就像古代很多"千"百〞其实都不是实写,而是概数。
师: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觉得都有理。总而言之,“一碧千里”写出的是一种辽阔的绿。谁愿意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种辽阔读出来呢?学生读句子。
师-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一些、豪放一些,就会显得更辽阔。我们一起试试。(学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的声音真有表现力!那“绿毯”指的又是什么?
生:“绿毯”指草原像绿色的毛毯那样,这是比喻的说法。毛毯是软的,所以这个词除了写草原的绿,还写出了它的软!
师;一个词语,两个特点,高明“用绿色渲染”怎么理解?我想找一位学过国画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我学过国画。在“宣纸”上画画时,如果墨汁滴在上面或者毛笔在纸上停的时间长一点,墨就会晕开,就是扩散开,这就是“渲染”。勾勒就是用线条画出轮廓。所以说,“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面”是形容草原的绿色非常自然、柔和。”中国画”这是比喻的写法。
师:你真专业,又为我们普及了国画知识。你们看,文字可不就像画一样美吗?如果我们写作文时,也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画面感,那就很出色啦!还有一个“翠色欲流”怎么理解?
生1:"翠色欲流”应该是说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动一样。
师:“绿色〞真的会流动吗?
生1:不会,但是风吹动草摇摆的时候,可不就动起来了吗?
生2:作者用的是"欲”,“欲"就是将要的意思,并不是真的已经流动啦!我觉得这是作者的想象。
师:你们可真会解读!草原本来是静的,这里用"流”,使静态的草原变成动态的,这种写法就叫—
生(齐):以动写静。
师:你能把这种柔美的感觉读出来吗?这段话该怎么读?(慢一点、经一点,优雅些、甜一点)这绿色向周围慢慢扩敢、渗透、流动。请你们轻出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感觉会更好。
生齐读。
师;草原上光有绿色,未免也太单调了,还得有什么?
生1:动物。
生2:牛羊骏马。
师:动物们也有动有静呢!谁在动?谁在静?
生:羊群是动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中间有个动词用得最妙。你觉得是哪个呢?
生:我觉得是“绣”,“绣“本来是形容人在布上绣线,这里用来写羊群在草原这张绿毯上绣白色大花。
师;这是人的动作,所以是—
生:拟人。
师:这句话里只有拟人的写法吗?
生;还有比喻,把羊群比作白色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
师;真是妙极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来回味一下”绣”字之妙吧!(学生齐读句子)
师;写静止的动物的是哪句话?
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作者认为骏马和大牛为什么静立不动?
生(齐):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为什么用“好像”?
生1:作者又不是马和牛,肯定不知道它们真正在想什么,只是看马和牛那陶醉的样子,所以用“好像”。
生2:这又是作者的想象。
师:是啊,想象就是这个自然段最大的写作特色。(板书;想象)。那我们来个角色互换,如果你是有思想的马或牛,你会回味什么呢?
生1:我会回味刚才吃下的那几棵鲜美的嫩草,真香啊!
生2:我会回味刚才撒开腿在草原上奔跑的欢乐。
生3:我会回味小主人骑在我背上时轻轻抚摸我的感觉。
师:你们的感受可真丰富!把这些感受都带进朗读中吧!(学生齐读句子)
板块三:感受景美的愉悅
师:其实啊,不用多说,从这些景物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什么心情呀?
生:愉快!
师:有个词语说得好——“风景怡人”嘛!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愉快”一词,还有没有句子描写了作者的感受?
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吸,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一句话写出了四种感受呀!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惊叹、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这么复杂的感受,谁能解读解读吗?
生1:“惊叹〞是表达对草原的美的惊喜和赞叹。
生2:“舒服”是指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让人心旷神怡。
生3:他愿意:“久立四望”是因为那种绿色特别养眼,风景也美,怎么也看不够。
生4:作家就是作家,看到什么就想写下来,所以,会“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孩子们说得真棒,我仿佛觉得你们也真正到达草原,亲身体验了一番,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呢!当你们把身体和心灵都融入进了文字,就会进入到文字的情境中。对六年级孩来说,这是最高境界的阅读啦!而这种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写法,我们也可以称作融情入景(板书:融情入景),将来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使景色带上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