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点单元特训:比(单元测试)-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一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那么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 )。
A.4∶3 B.3∶4 C.4∶7 D.3∶7
2.把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盐水重量的比是( )。
A.1∶20 B.20∶21 C.1∶21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3∶5,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4.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均不为0)甲与乙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B. C. D.
5.在8∶9中,如果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A.增加16 B.乘2 C.乘3
6.学校把栽54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36人,二班有30人,三班有42人。一班应栽( )棵树。
A.15 B.18 C.21
二、填空题
7.0.5∶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8.把5g糖放到50g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 )。
9.公交汽车公司有大客车和中巴车180辆,大客车和中巴车辆数的比是。大客车有( )辆,中巴车有( )辆。
10.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这三个数的比是2∶3∶4,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1.6∶15==30∶( )=( )(填小数)。
12.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1.5,如果乙数是8,那么甲数是( )。
三、判断题
13.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14.如果A∶B=4∶5,那么A=4,B=5。( )
15.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 )
16.大牛和小牛的头数比是4∶5,表示大牛比小牛少。( )
17.甲数是乙数的,那么甲数和乙数的比是6∶5。( )
四、计算题
18.化简下列各比。
2.8∶0.7= 1∶2.5=
五、解答题
19.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0.杨老师把自己月工资的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这部分资助金与他月工资的比是1∶3,如果再多资助1000元,就只剩下月工资的一半。杨老师的月工资是多少?
21.果园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720棵,其中桃树占,梨树与苹果树棵数的比是,梨树有多少棵?
22.六年级学生报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参加的同学是六年级总人数的,后来又有20人参加,这时参加的同学与未参加同学的人数比是3∶4。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3.为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真正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植树种草活动。胜利小学六年级三个班共植树540棵,其中一班和二班的比是4∶3,三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一半,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24.一块北京奥运会金镶玉金牌的黄金含量与金牌总重的比为4∶163。一块金牌总重244.5g,中国获得51块金牌需要黄金多少克?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已修了全长的,可转化成已修的路程与这条公路的全长之间的比为3∶7,把已修的路程看作3份,这条公路的全长看作7份,则剩下的路程看作(7-3)份,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求出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
【详解】根据分析得,已修的路程∶这条公路的全长=3∶7
已修的路程∶剩下的路程
=3∶(7-3)
=3∶4
即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3∶4。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利用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即可得解。
2.C
【分析】盐有5克,盐水有(5+100)克,根据比的意义,求出盐与盐水的质量比,要注意化简。
【详解】5∶(5+100)
=5∶105
=(5÷5)∶(105÷5)
=1∶21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比的意义,化简后求出盐与盐水的质量比即可。
3.C
【分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3∶5,那么最大角的度数占三角形内角和的,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乘即可求出最大角的度数,进而依据最大角的度数判定这个三角形类型。
【详解】180°×
=180°×
=100°
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求出最大角的度数。
4.A
【分析】假设相等量为1,根据积÷因数=另一个因数,分别求出甲和乙,根据比的意义,写出两数比,化简即可。
【详解】假设相等量为1。
1÷=
1÷=2
∶2=5∶4
故答案为:A
【点睛】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
5.C
【分析】前项增加16,可得8+16=24,24÷8=3,相当于前项乘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因此后项也应乘3,或者增加3×9-9=18;据此解答。
【详解】8+16=24,
24÷8=3,
所以后项也应该乘3。
或者后项增加:3×9-9=27-9=18。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求解。
6.B
【分析】首先求得三个班的总份数,再求得一班占总数的,最后求得一班应栽的棵数,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54×
=54×
=18(棵)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属于比的应用,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明确要分配的总量是多少,再看此总量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分配的,最后按比的方法解答。
7. 1 6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 ”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根据求比值的方法,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得比值。
【详解】0.5∶3
=(0.5×10)∶(3×10)
=5∶30
=(5÷5)∶(30÷5)
=1∶6
1∶6
=1÷6
=
0.5∶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6,比值是。
【点睛】掌握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最简分数。
8. 1 11
【分析】糖水的质量是糖和水的质量之和,是55g,再求出糖和糖水的比即可。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9. 140 40
【分析】将两种车的总数看作单位“1”,根据大客车和中巴车辆的比是7∶2可知,大客车占总数的,中巴车占总数的,用总数分别乘两种车的对应分率即可。
【详解】大客车:180×
=180×
=140(辆)
中巴车:180×
=180×
=40(辆)
答:大客车有140辆,中巴车有40辆。
【点睛】关键是确定单位“1”,根据两车之比确定对应分率。
10. 24 12
【分析】根据题意,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用18×3,求出这三个数的和;再根据这三个数的比是2∶3∶4,第一个数占三个数和的,第二个数占三个数和的;第三个数占三个数和的;用三个数的总和×,求出最大的数,再用三个数的总和×,求出最小的数,据此解答。
【详解】最大:18×3×
=54×
=24
最小:18×3×
=54×
=12
【点睛】利用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知识进行解答。
11.2;75;0.4
【分析】观察题目,6∶15是这道题目的入手点,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同时乘5是30∶75,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可以把6∶15先化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3是,把化成小数是0.4,由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6∶15==30∶75=0.4。
【点睛】关键是找准做题的入手点,然后再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它们之间的互化。
12.12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乙数=1.5,甲数是比的前项,乙数是比的后项,比值是1.5,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据此解答。
【详解】1.5×8=12
所以,甲数是12。
【点睛】掌握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3.√
【分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将男生人数看作7,女生人数看作8,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7÷(7+8)
=7÷15
=
故答案为:√
【点睛】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14.×
【分析】由题意,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若干倍,得到的与原来的必相等的比不止一个,所以字母A、B所代表的数值也不是固定的。
【详解】根据比的性质:
A∶B=4∶5=(4×2)∶(5×2)=8∶10
A∶B=4∶5=(4×3)∶(5×3)=12∶15
即符合这个比的A、B的值可以有很多个,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由于比的自身结构的特殊性,一个比可以有无限多种表示形式。尽管这些比的表示形式各有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可以用同一个最简单的比来表示,本质是相同的。
15.×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是考查比与分数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要记住。
16.√
【分析】大牛和小牛的头数比是4∶5,把小牛数量看作4份,大牛数量看作5份,再用大牛比小牛少的占小牛数量的几分之几即可。
【详解】(5-4)÷5=1÷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比、分数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
17.×
【分析】甲数是乙数的,把乙数看作6份,甲数是5份,根据比的意义即可解答。
【详解】把乙数看作6份,甲数是5份,
甲数∶乙数
=5∶6
故答案:×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和比的关系,灵活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第解题关键。
18.1∶6;4∶1;2∶5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
=(×8)∶(×8)
=1∶6
2.8∶0.7
=(2.8×10)∶(0.7×10)
=28∶7
=(28÷7)∶(7÷7)
=4∶1
1∶2.5
=(1×10)∶(2.5×10)
=10∶25
=(10÷5)∶(25÷5)
=2∶5
19.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
【分析】根据相遇问题中,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求出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和;又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用速度和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的份数,即可求解。
【详解】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一共行:480÷4=120(千米)
一份数:
120÷(5+3)
=120÷8
=15(千米)
甲车每小时行:15×5=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15×3=45(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
【点睛】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关键是求出两辆汽车的速度和,再根据速度比,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20.4000元
【分析】把杨老师的月工资看作单位“1”, 由题干可知,这部分资助金占他月工资的,如果再多资助1000元,就占月工资的,即1000元所对应的分率为-,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详解】1000÷(-)
=1000÷
=4000(元)
答:杨老师的月工资是4000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除法的应用,找准单位“1”,明确单位“1”未知用除法是解题关键。
21.300棵
【分析】把果园里三种果树的总棵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总棵数乘就是梨树与苹果树的总棵数,其中梨树棵数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梨树、苹果树的总棵数乘就是梨树的棵数。
【详解】720×(1-)×
=720××
=450×
=300(棵)
答:梨树有300棵。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按比例分配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分率。关键是把比转化成分数。
22.210人
【分析】把六年级的学生总数看作单位“1”,原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现在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后来又参加的20人对应的分率为两个分数的分率之差,利用“量÷对应的分率”即可求得六年级的总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20÷(-)
=20÷(-)
=20÷
=210(人)
答:六年级一共有210人。
【点睛】题中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不变,找出后来又参加人数对应的分率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3.一班240棵;二班180棵;三班120棵
【分析】根据一班和二班植树棵数的比是4∶3,三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一半,可得出一班∶二班∶三班=4∶3∶2,再求出三个班共植树的总份数,进而分别求得三个班各植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利用分数乘法求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一班∶二班∶三班=4∶3∶2
一班植树棵数:540×
=540×
=240(棵)
二班植树棵数:540×
=540×
=180(棵)
三班植树棵数:540×
=540×
=120(棵)
答:一班植树240棵,二班植树180棵,三班植树120棵。
【点睛】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4.306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奥运会金牌中黄金含量占金牌总重量的,先计算出一块金牌中黄金的重量,再计算51块金牌黄金的总重量;据此解答。
【详解】244.5××51
=6×51
=306(克)
答:中国获得51块金牌需要黄金306克。
【点睛】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