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点单元特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测试)-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60的等于80的几分之几?( )
A. B. C. D.
2.一件上衣先涨价,后降价,与原价相比较,价格( )。
A.降低了 B.提高了 C.相等 D.无法比较
3.估算下面4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 B. C. D.
4.一批苹果分装在20个筐内,如果每筐多装,可以节省( )个筐。
A.4 B.3 C.2 D.1
5.2张同样的桌子和5把同样的椅子总价是4500元,每把椅子的单价是桌子单价的。假设买的全是椅子,那么4500元相当于( )把椅子的价钱。
A.3 B.10 C.15 D.25
6.男生比女生多,那么女生比男生少( )。
A. B. C. D.
二、填空题
7.比15千克少的是( )千克;比2吨多吨的是( )吨。
8.一根电线长20米,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又用去米,还剩( )米。
9.走同一段路,甲要2小时,乙要3小时,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10.一根钢管长米。如果锯下米,还剩( )米;如果锯下它的,还剩( )米。
11.等候午餐的人整齐地排成一排,小明也在其中。小明数了数人数,排在他前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排在他后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 )位。
12.探究并计算。
观察后面等式:=1-、=-、=-,
将上面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1-+-+-=1-=。
(1)猜想并写出:=( )。
(2)+++…+=( )。
三、判断题
13.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 )
14.“一个数的5倍比它的多10”,可以用方程表示为。( )
15. ( )
16.李老师骑车从青山乡中心校到绿溪村完小要用30分钟,张老师步行从绿溪村完小到青山乡中心校要1.5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用不了23分钟就可以在途中相遇.( )
17.a÷ =(a+b)×m(m≠0)(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4-1.6= 0.4×0.3= 0.23÷0.1=
19.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20.解方程。
五、解答题
21.一袋大米,先用去,又用去,两次一共用去了14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22.实验小学体育组有3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体育组男、女生各有几人?
23.王老师家安装的是分时电表,收费标准如下:
时段 峰时(8:00——21:00) 谷时(21:00——次日8:00)
单价(元/千瓦时) 0.5 0.3
王老师家八月份的用电量是450千瓦时,谷时用电量是峰时用电量的,这个月王老师家应付电费多少元?
24.运输队计划3天内运完一批重210吨的货物,第一天运走了这批货物的,第二天与第三天运货质量的比是3∶4,且全部运完。第二天运的货物是多少吨?
25.某校六年级有学生180人,五年级人数比六年级多,四年级人数与五年级的比是2∶3,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6.美雅轩面包店十月份销售的蛋糕总价比面包少240元,销售的蛋糕总价是面包总价的。销售的蛋糕总价是多少元?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故答案选B。
2.A
【分析】设原价是1,一件上衣先涨价,涨价后的价格就是1+;后降价,现价是涨价后价格的1-,用乘法求出现价,再与原价比较即可。
【详解】设原价是1,则现价是:
(1+)×(1-)
=×
=
因为<1,所以现价与原价相比较,价格降低了。
故答案为: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把原价看作1,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D
【分析】先算出括号里的分数,将除法改成乘法,根据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乘的数越大积越大,进行分析。
【详解】A.=
B. =<888
C. ==<888
D. ==
<,所以的结果最大。
故答案为:D
【点睛】关键是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4.C
【分析】把原来每筐装的数量看作单位“1”,如果每筐多装,则每筐装,此时需要筐的个数为:(个),可以节省(个)。
【详解】一批苹果分装在20个筐内,如果每筐多装,可以节省2个筐。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把原来每筐装的数量看作单位“1”,求出现在每筐装的量,继而求出现在需要的筐子数量。
5.C
【分析】把桌子的单价看作单位“1” ,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4500元就是桌子的(2+×5),由此用除法可求得桌子的单价,进而求得椅子的单价,4500元÷椅子单价即可。
【详解】4500÷(2+×5)
=4500÷3
=1500(元)
1500×=300(元)
4500÷300=15(把)
4500元相当于15把椅子的价钱。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弄清楚单位“1” 是谁,找到4500元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解。
6.C
【分析】男生比女生多,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是(1+=)。求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先用减法求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再除以单位1(男生人数)即可解答。
【详解】1+=
(-1)÷
=×
=
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已知信息,用不同的数表示男生和女生,再求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要注意前后单位1的变化。
7. 5 2
【分析】把15千克看作单位“1”,求15千克的(1-)是多少,用乘法;
比2吨多吨的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结果即可。
【详解】15×(1-)
=15×
=5(千克)
2+=2(吨)
【点睛】在具体的题目中,分数带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数,不带单位是把某一个数量看单位“1”,是它的几分之几。
8.
【分析】先计算第一次用去的米数,剩下的米数=电线全长-第一次用去的米数-第二次用去的米数。
【详解】20-20×-
=20-10-
=(米)
【点睛】根据分数乘法计算第一次用去的米数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9.
【分析】把这段路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求出甲和乙的速度,用甲乙的速度差除以乙的速度即可。
【详解】(1÷2-1÷3)÷(1÷3)
=÷
=
【点睛】解决本题先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把两人的速度表示出来,再根据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进行求解。
10.
【分析】要注意两个是不同的。锯下米,是具体长度,则剩下-=(米);锯下它的,要把全长看作单位“1”,则剩下全长的(1-),剩下×(1-)=(米)。
【详解】一根钢管长米。如果锯下米,还剩米;如果锯下它的,还剩米。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有关运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理解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和分率时的不同。
11.5
【分析】因排在他前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排在他后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小明就占总人数的(1--),求出总人数,再乘,加上1就是他排的位次.据此解答。
【详解】1÷(1--)
=1÷
=20(人)
20×+1
=4+1
=5(位)
小明排在第5位。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小明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12.
【分析】观察后可知,每个分数都能拆成两个分数相减的形式。并且拆成的两个分数分子都是1,分母恰好与拆分前分数的分母的两个因数。这些拆分后的算式求和时,中间的分数正好前后相消,化简后可知结果是第一个分数减去最后一个分数。
【详解】=-
+++…+
=1-
=
【点睛】本题考查找规律的能力,仔细观察分数的拆分特征,并应用这种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
【分析】甲数比乙数多,单位“1”是乙数,甲数则为1+,乙数比甲数少(1+-1)÷(1+)
【详解】(1+-1)÷(1+)
=÷
=
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基本的分数乘除的应用,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4.×
【分析】一个数的5倍比它的多10,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为,据此判断。
【详解】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所以,题中用方程表示为的列式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应用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准数量关系。
15.×
【解析】略
16.√
【解析】略
17.√
【解析】略
18.2.4;0.12;2.3;
;;
【详解】略
19.;;;
;;1
【分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将原式写成的形式,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
利用减法的性质简算;
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
=
=
=
=
=
=
=
=
=
=
=
=
=
=
=
=1
20.x=;x=;x=
【解析】略
21.24千克
【分析】把大米的总质量看作单位“1”,已知先用去,又用去,两次一共用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14÷(+)即可求出这袋大米原来的质量。据此解答。
【详解】14÷(+)
=14÷
=14×
=24(千克)
答:这袋大米原来有24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除法的应用,明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22.男生20人;女生12人
【分析】女生人数是男生的,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x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体育组总人数,据此列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x人。
x+x=32
x=32
x=32×
x=20
女生:20×=12(人)
答:体育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2人。
【点睛】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时,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是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
23.171元
【分析】根据题意,把王老师家八月份的峰时用电量看作单位“1”,八月份总用电量占峰时的1+,用八月份用电总量÷(1+),求出八月份峰时用电量;再用总用电量-峰时用电量,求出谷时用电量;峰时用电量×峰时单价+谷时用电量×谷时单价=王老师家应付的电费,据此解答。
【详解】峰时用电量:
450÷(1+)
=450÷
=450×
=180(千瓦时)
谷时用电量:
450-180=270(千瓦时)
180×0.5+270 ×0.3
=90+81
=171(元)
答:这个月王老师家应付电费171元。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关键是单位“1”的确定。
24.60吨
【分析】把这批货物的总质量看作单位“1”,那么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运走了这批货物的(1-),已知货物的总质量,用乘法求出后两天运走的货物质量之和,再根据后两天运货质量之比,按比例分配即可求出第二天运的货物。
【详解】210×(1-)
=210×
=140(吨)
140× =60(吨)
答:第二天运的货物是60吨。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乘法与比的综合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先求出后两天的货物质量之和是解题关键。
25.136人
【分析】把六年级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五年级的学生人数,进而把五年级的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把“四年级与五年级人数的比是2∶3”理解为:四年级人数是五年级学生人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
【详解】180×(1+)×
=180××
=204×
=136(人)
答:四年级有学生136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进行转化,把“四年级与五年级人数的比是2∶3”理解为:四年级人数是五年级学生人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
26.720元
【分析】把销售的面包的总价看作单位“1”,销售的蛋糕总价比面包总价少1-,用除法求出面包的总价,再减去240元即是销售的蛋糕总价。
【详解】240÷(1-)-240
=240÷-240
=960-240
=720(元)
答:销售的蛋糕总价是720元。
【点睛】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所求量的对应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单位“l”未知,用除法计算,已知量÷已知量的对应分率=单位“l”的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