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曲线图”题的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和文字。图表分析题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因此,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是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表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图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表的时间。比如下题中题干提示的“新政前后”与四个选项的分析角度,说明只需分析1933年前后的大的变化趋势,不必细究曲线的小波动。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解析] 本题以数据曲线图为问题情境,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读取数据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全面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银行大量破产,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新银行得到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保障,恢复了银行信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对数据曲线的错误解读,危机发生后,农产品价格下降,而曲线表达的是上升,故A项错误;罗斯福上台后“以工代赈”,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不可能像图示那样,接近于零,故B项错误;新政时期公共工程投资会大幅增加,故1933年以后的曲线应该是上升,所以D项错误。
[答案] C
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
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
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
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
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 由上图可知,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5年以后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下降,非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上升。这种现象正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引起的。主要干扰项是A项,要注意互联网的诞生是1969年。
[答案] D
跟 踪 体 验
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解析] 考查二战后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从图片信息看,图中②时段为1970~1980年。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出现了“滞胀”局面,即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飞涨,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所改变,故选A项。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B项说法错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C项说法错误;随着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西方国家普遍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D项错误。
2.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929~1 ( http: / / www.21cnjy.com )933年经济危机。柱状图显示,美国汽车产量1929年达到顶峰,1933年发生变化是骤降,原因是经济危机使美国人购买能力下降。故选A项。
3.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解题的关键是胡佛对经济有限干预的措施,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4.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 A
[解析] 罗斯福新政调节工业生产,调节劳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故政府鼓励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选A项。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项;限制农业生产,排除D项;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解决失业问题,排除B项。
5.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政。材料内容显示“NRA”和蓝鹰标志。“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蓝鹰是企业、雇主、工人遵从国家规定,公平经营,有符合规定的生产规模、工资标准、工作日时数等,故选D项。
6.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答案] C
[解析]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中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错误,当选。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解读正确,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可知C也正确。个人持股从61.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D也正确。
8.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①________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②________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立体因素考查,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答案] (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
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史实: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②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4)略
[解析] 第(1)问,通过图片可知19 ( http: / / www.21cnjy.com )30年前后,美国的失业率激增,这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角度作答;1936年左右,美国的失业率下降,这可从罗斯福新政的举措角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信息“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作答;第三小问是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为基础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为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