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否成活的重要条件。
B.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C.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最近,学校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答案】A
【详解】略
2.下列句子中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
A.景德镇的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
B.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C.薄胎瓷俗称蛋壳瓷,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答案】B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之所以把他比作一座山,是因为老汉长得高大
C.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D.老汉的镇定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
此句出自《桥》。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把“老汉”比作“一座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并且老汉的形象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说老汉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故选项B不正确。
4.对课文题目“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桥”是这一感人故事发生的重要场地,也是村民逃离灾难的通道
B.“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
C.“桥”是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D.“桥”的特点折射出情势的紧迫性,以“桥”为题体现了桥的作用,并赞美了“桥“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D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把课文学懂,学活。
ABC说法正确。
D.《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咆哮páo 揪住qiū 跌跌撞撞 diē
B.狞笑níng 搀扶chān 奔bēn上木桥
C.流淌tǎng 咆哮xiào 狂奔bèn而来
D.吞没 mò 瞪dèng着 肆虐sì nü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A:揪住qiū——jiū: 用手抓住或扭住。
B:奔bēn上木桥——bèn,有目的的跑。
C:狂奔bèn而来——bēn:迅猛地奔跑。
二、填空题
6.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o xiāo kuánɡ bēn nínɡ xiào yōnɡ dài
fànɡ sì bào zi shēn yín shā yǎ
luàn hōnɡ hōnɡ shì bù kě dǎnɡ diē diē zhuànɡ zhuànɡ
【答案】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放肆、豹子、呻吟、沙哑、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详解】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咆哮,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狂奔,疯狂的跑。狞笑,níng xiào,凶狠恶毒的笑。放肆,指任意作为,不加拘束。语出《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拥戴,推举拥护;拥护爱戴。 拥护推戴某人做领袖,特指人。放肆,指任意作为,不加拘束。语出《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豹子,猫科动物。呻吟,读音shēn yín,病痛时的低哼声。沙哑,声音嘶哑不清脆。乱哄哄,乱的样子。势不可挡,挡:阻碍。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7.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3)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答案】 慌张 迫近 拥护 悲痛
【详解】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1.惊慌:惊恐慌乱,近义词:慌张。
2.逼近:向前靠近;接近,近义词:迫近。
3.拥戴:推举,拥护,近义词:拥护。
4.痛苦:使精神或身体感到非常难受的事,近义词:悲痛。
8.照样子填空。
(1)桑—— 嗓 (嗓子) _搡_ (推搡)
秋—— ( ) ( )
包—— ( ) ( )
(2)瞪(瞪眼)→(蹬)(蹬腿)
馋( )→( )( )
哑( )→( )( )
【答案】 揪 揪住 啾 啾啾 抱 抱起 饱 饱满 嘴馋 搀 搀扶 哑巴 桠 枝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及组词能力。
1.作答本题时可以联系平时对汉字的积累,给字加个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再组词即可。如:“秋”字左边可加“扌”组成新的汉字“揪”,意为紧紧地抓;抓住并拉,可组词揪住。也可在“秋”字左边加“口”组成新的汉字“啾”,是象声词,指小声、细声。可用于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可组词啾啾。“包”字左边可加“扌”组成新的汉字“抱”,意为用手或手臂围住,可组词抱住。也可在“包”字左边加“饣”组成新的汉字“饱”,意为吃足了(与“饿”相对);充分;满足,可组词饱满。
2.作答本题时要先给所给汉字组词,然后根据平时对形近字的积累,给汉字换个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再组词即可。如:“馋”可组词嘴馋,可将左边的“饣”换成“扌”组成新的汉字“搀”,意为搀扶,可组词搀扶。“哑”可组词哑巴,可将左边的“口”换成“木”组成新的汉字“桠”,意为成叉状的树枝,可组词枝桠。
9.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在 páo xiào( )的洪水冲击下,小木楼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ēn yín( )。一个脸上t ng( )满泪水的小孩子用嘶y ( ),大声呼救。
【答案】 咆哮 呻吟 淌 哑
【详解】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拼读能力和生字的书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一遍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其次根据这些信息所带给我们的含义来进行答题,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把拼音读通顺,读准,注意声调以及注意翘舌和平舌的区别。看清楚这些后再结合下句正确答题。答案唯一不可更改。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泸定桥离水面有( )高,是由( )组成的:两边( ) ,算是( );底下( ), ( ),就是( )。人走在桥上( ),就像( )似的。现在连( )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向( )一看,真叫人( ),( ) 的河水( )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下来,( )在岩石上,( )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 )。桥( )的泸定城背( )着山,西门正( )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 )工事,( )着天险,( )地向红军(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答案】 好几丈 13根铁链 各有两根 桥栏 并排9根 铺上木板 桥面 摇摇晃晃 荡秋千 木板 铁链 桥下 心惊胆寒 红褐色 像瀑布 直泻 撞击 溅起 震耳欲聋 对岸 靠 对 筑好 凭 疯狂 喊叫
【详解】略
三、现代文阅读
按要求完成练习。
老汉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
1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12.从“揪”这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的 品质。
13.①她来祭奠两个人。 ②她丈夫和她儿子。
“她丈夫”是指 ,“她儿子”是指 。你之前想到他们是这种关系了吗?说说你读到此处的感受,从中体会课文这样安排的妙处。
14.下列对文中老汉崇高精神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忠于职守 C.团结友爱 D.无私无畏
【答案】11.揪 瞪 推 吼 12.铁面无私 13. 老汉 小伙子 没有想到。文章篇末点出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出乎意料,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觉得也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使人读来觉得很震撼,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14.C
【解析】11.本题考查对动词的运用,以及对动词的理解。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几个动词的意思。“揪”是用手抓住或扭住。“瞪”是眼睛的动作。“推”的意思是手抵住物体向外或者用力使得物体移动。“吼”的意思是人在激怒时的呼喊。根据动词的意思和文中的语境就可以判断应该选哪个动词。老汉把他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群众先走,从动词“揪”可以看出老汉无私的品质。
12.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解题时,要认真读片段,紧密联系老汉的事迹,从文中可看出,老汉铁面无私的品质。
13.由文章的内容可知,她来祭奠的两个人,其中她丈夫指的是老汉,她儿子指的是小伙子。这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使人读来觉得很震撼,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14.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解题时,要认真读片段,紧密联系老汉的事迹,从文中看不出团结友爱。
按要求回答问题。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5.本段选自 一文,课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意在( )(多选)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6.结局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课文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妙处?
【答案】15. 《桥》 ABC 16.课文这样安排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解析】15.《桥》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理解。简短的语言能够渲染紧张气氛,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使语言更加精炼。结合文中的内容,简短的语言不是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6.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技巧的理解。
从“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可知,课文在最后才点明他们的关系,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书面表达
17.小练笔。
课文中的老汉因事迹突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下面颁奖词的提示补充内容,准确陈述与评价他的感人事迹。
他,是一位普通的党支部书记。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100多条男女老少的生命。
【答案】洪流面前,他屹立如山,甘心当群众的靠山。紧急的情况下,他声如洪钟,是人民最大的依靠。他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的身躯,就是一座不朽的桥梁!
【详解】写颁奖词。
首先要知道该人物做出了什么贡献。《桥》中的老支书,在紧急情况下以人民群众为主,奋力为大家争夺生的机遇,危难来临时,抗住危难的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他是将生的希望给了他人,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在此基础上写颁奖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13.桥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否成活的重要条件。
B.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C.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最近,学校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2.下列句子中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
A.景德镇的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
B.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C.薄胎瓷俗称蛋壳瓷,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之所以把他比作一座山,是因为老汉长得高大
C.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D.老汉的镇定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4.对课文题目“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桥”是这一感人故事发生的重要场地,也是村民逃离灾难的通道
B.“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
C.“桥”是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D.“桥”的特点折射出情势的紧迫性,以“桥”为题体现了桥的作用,并赞美了“桥“无私奉献的精神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咆哮páo 揪住qiū 跌跌撞撞 diē
B.狞笑níng 搀扶chān 奔bēn上木桥
C.流淌tǎng 咆哮xiào 狂奔bèn而来
D.吞没 mò 瞪dèng着 肆虐sì nüè
二、填空题
6.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o xiāo kuánɡ bēn nínɡ xiào yōnɡ dài
fànɡ sì bào zi shēn yín shā yǎ
luàn hōnɡ hōnɡ shì bù kě dǎnɡ diē diē zhuànɡ zhuànɡ
7.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3)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8.照样子填空。
(1)桑—— 嗓 (嗓子) _搡_ (推搡)
秋—— ( ) ( )
包—— ( ) ( )
(2)瞪(瞪眼)→(蹬)(蹬腿)
馋( )→( )( )
哑( )→( )( )
9.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在 páo xiào( )的洪水冲击下,小木楼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ēn yín( )。一个脸上t ng( )满泪水的小孩子用嘶y ( ),大声呼救。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泸定桥离水面有( )高,是由( )组成的:两边( ) ,算是( );底下( ), ( ),就是( )。人走在桥上( ),就像( )似的。现在连( )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向( )一看,真叫人( ),( ) 的河水( )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下来,( )在岩石上,( )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 )。桥( )的泸定城背( )着山,西门正( )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 )工事,( )着天险,( )地向红军(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三、现代文阅读
按要求完成练习。
老汉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
1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12.从“揪”这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的 品质。
13.①她来祭奠两个人。 ②她丈夫和她儿子。
“她丈夫”是指 ,“她儿子”是指 。你之前想到他们是这种关系了吗?说说你读到此处的感受,从中体会课文这样安排的妙处。
14.下列对文中老汉崇高精神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忠于职守 C.团结友爱 D.无私无畏
按要求回答问题。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5.本段选自 一文,课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意在( )(多选)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6.结局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课文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妙处?
四、书面表达
17.小练笔。
课文中的老汉因事迹突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下面颁奖词的提示补充内容,准确陈述与评价他的感人事迹。
他,是一位普通的党支部书记。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100多条男女老少的生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