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B]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1.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的是( )
A. B. C. D.
2.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3.达尔文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是指它()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
C.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热情 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4.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5.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7.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8.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 )
A.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民主启蒙思想
C.呼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指出启蒙思想影响的有限性
9.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趣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19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思想”的实质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1.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12.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3.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14.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5.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16.鸦片战争后,西学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 的是( )
A.民主与科学 B.耕者有其田 C.君主立宪 D.男女平等
1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火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立宪君主制
1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A B C D
19.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为了 ( )
A.把白话文作为宣传民主、科学的有力武器
B.把白话文作为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C.表达同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伟大决心
D.彻底冲破“尊孔复古”逆流的羁绊和束缚
20.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出现说明( )
A .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 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潮
21. 陈独秀曾经撰文指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其实践行动是
A.参加辛亥革命B.掀起新文化运动C.参加护国运动D创建中国共产党
22.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23.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4.《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火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25.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是指什么,这次思想变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发生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3)民国初年发生的这次思想变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4分)
2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指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O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6分)
(2)1902年后中国人所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大大超过自然科学和应用方面的著作。试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14分)
(3)这两场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单元测试B]
一、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6.D 7.B 8.D 9.B 10.D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A 18.B 19.A 20.C 21.B 22.C 23.D 24.A 25.A
二、非选择题
26. 答案:(1)变革:百家争鸣。(1分)
原因:①政治:分封制瓦解;局势动荡。(1分)②经济: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发展。(1分)③文化: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1分)
(2)变革: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民主共和思想兴起。(2分)
原因:①民族危机深重;②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④启蒙思想的传播;(4分)
(3)变革:新文化运动。(1分)
原因:①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打击;(1分)②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1分)③促使更多的人迫切追求民主、科学、真理、进步。(1分)
27. 答案:(1)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萌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出于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需要,兴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自然科学著作。(每个要点3分,得分不超过6分)
(2)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无法使中国“自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的需要和推动。(每个要点2分,得分不超过6分)
28. 答案:(1)同: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3分)异:新文化运动,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同时,批判儒家思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欧洲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4分)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借助传统文化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6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辛亥革命使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深重,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能容忍。孔子和儒家思想实质是封建专制的代名词。(8分)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化进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