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单元测试 第4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A)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单元测试 第4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2 16: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A]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的学科是()
A.生物学 B.物理学 C.化学 D.天文学
2.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广泛使用 ②化工业兴起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1931年lO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 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句 D.齐奏《英雄交响曲》
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的第一合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说明( )
A.各国对太空的争夺已提上日程 B.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科技发明威胁了人类和平 D.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5.下图再现的工具中对工业城市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

A B C D
6.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对近代欧洲的科学革命都卓有贡献。对他们主要成就的正确认识是( )
A.他们的理论肯定了人们用理智了解宇宙运行的原则
B.他们的学说使巫术等迷信行为销声匿迹
C.他们的理论为人类辩证地看待世界提供了途径
D.他们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医学和化学的重大突破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 ( )
A.内燃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火车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8.右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为纪念某科学理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与之相关的科学家是 (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9.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 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你认为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
A.相对论 B.量子理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质量不变定律
10.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11.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是( )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包容了后者 c.前者补充了后者 D.前者发展了后者
12. 19世纪,经典力学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新问题。20世纪初,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得利于( )
A.分子论与电磁感应定律    B.进化论与细胞学说
C.相对论与量子论    D.控制论与信息论
13.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的最大意义是( )
A、改变了19世纪的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
B、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C、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14.史学界将“日心学”的提出称为“天文学革命”。“革命”的本质含义是(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C.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D.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5.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变过程。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基于他( )
A.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强调严密逻辑体系 B.研究行星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描述宇宙运动 D.对宇宙的认识动摇宗教神学的基础
16. 1999年12月的《时代》周刊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依据是“他是一位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与上述表述最符合的应是
A.哥白尼 B.牛顿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核心问题是( )
A.时间、空间、物体质量随物体运动而变化
B.时间、空间、物体的质量是永远不变的
C.时间、空间、光速随物体运动而变化
D.时间、空间、光速是永远不变的
18.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超越不了伽利略
B.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19.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右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该漫画能够说明
①科学战胜愚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②进化论的价值被人们广泛认识
③达尔文学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 “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保留,不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淘汰……”。上述言论认为新物种起源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选择 ②人工选择 ③遗传 ④变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如下图所示,每幅图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的重大突破,下列对其突破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图一 图二 图三
A.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B.人类社会进入竞争时代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22.(下列发明对促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起关键作用的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23.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24.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会的旧的宇宙观
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25.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形成一体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 1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 21 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 图二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巴黎圣母院》 德拉克洛瓦的《西奥岛的屠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4分)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分)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2分)
27.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文明
(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 工业革命成果传播示意图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材料三 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技术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年
美国
电子计算机问世
1972年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4年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问世
1981年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年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年
英国
克隆羊“多莉”成功
1960年
美国
激光器问世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世界科技中心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6分)
2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8年
7年
5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试从“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劳动力构成变化”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5分)
(4)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单元测试(A)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 D3. A 4. D5. B 6. A 7. C 8. C 9. A 10. B 11.D12. C13. B14. C 15. A 16. D 17.A18. C
19. B20. B21.B22.B 23. B24. D25.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 1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 21 分,共50分)
26.答案:(1)方法:观察;实验。(2分)
(2)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举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进行。(3分)
(3)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2分)能够。(1分)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3分)
(4)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2分)
27.答案:(1)现象:16世纪前中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6分)
(2)进入蒸汽时代(或工业文明时代)
(3)变化:世界科技中心16世纪前在中国,工业革命后在英国,二战后美国。(2分)共同因素: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的推动;拥有相对发达的经济;政局相对稳定;政府对科技的重视。(4分)
28.答案:(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大。(4分)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他们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贸易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3)变化:非体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2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第一位。(5分)
(4)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持续增加。(2分)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