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单元测试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单元测试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2 16: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A]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 B C D
2.英国BBC广播公司对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评论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右图是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一幅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丝绸之路
3.南宋《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针盘”在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工业革命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5.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
① 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 ② 利用火药开山采矿
③ 运用指南针航海 ④ 翻阅《授时历》计算日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小篆
D.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8.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9.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
A.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B.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C.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D.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昌盛
10.右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开始于( )
A.商朝 B.西汉 C.魏晋 D.隋唐
12.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主要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13.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14.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5.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16. 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18.下图为中国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页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A.浑天仪 B.翻车 C.造纸术 D.数学
19.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
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 B.南戏、元杂剧、京剧
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
20.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21.(2008湛江调研)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2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3. 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写实 B.注重意境 C.借物抒情 D.神韵意趣
24. 张旭被誉为一代“草书圣手”。他的书法艺术(见右图)最突出地反映了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
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D.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25.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风图》
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 16 分,第28题 18 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4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4分)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7.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目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溯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城中涌现出来的? (2分)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于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7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 (2分)
(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2分)
28.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 图二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图三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4分)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分)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6分)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2分)
[单元测试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2.C3.C4.C5.A 6.D7.A 8.B9.A 10.A 11.C12.B13.B14.A15.C16.C17.B18.D 19.C20.B21.D
22.C23.A24.A2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 分,第27题 分,第28题 分,共50分)
26. [答案](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4分)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4分)
  (3)特点: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4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4)
27.答案:(1)图二;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3分)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2分)
(3)核心:仁。(1分)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朱熹:理气论;心性论。影响: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6分)
(4)小篆;西汉。(2分)
(5)本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拟定题目,也可以从局部进行拟定。(2分)
28.答案:(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4分)
(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6分)
(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6分)
(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