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A)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普罗泰戈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依据这种观点,他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重视人而怀疑神
3.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4.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5.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6.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 )
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的自然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7.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8.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热衷于讨论( )
A.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B.教会与上帝的关系
C.政治与美德的关系 D.理性与政治的关系
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两者的相同点是( )
A.都反对宗教信仰 B.都提倡理性王国
C.都反对专制王权 D.都批判封建主义
11.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2.《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13.孟德斯鸠和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的政治主张是( )
A.君主立宪 B.民主自由 C.信仰得救 D.三权分立
14.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该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5.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16. 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又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
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17.为了展示14一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圣经》 B.《大卫》 C.《九十五条论纲》 D.《论法的精神》
18.有人认为 ,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19.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20.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
21.右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
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
产生巨大错误的原因是( )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
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
22.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
A.天斌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3.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围绕着敦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
A.蒙昧主义思潮 B.人文主义思潮 C.理性主义思潮 D.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24.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场革命指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活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 分,第27题16 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2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4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为线索,考察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希腊先哲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个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脉络,最后总结归纳不同阶段人文主义的特征。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材料归纳信息即可。
[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2分)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4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分)
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3分),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6分)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2分)
(4)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28.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1)普罗塔哥拉的这一名言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
材料二 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这是匠人在修复挖掘出的残破雕塑(见右图)……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试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实质。(10分)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降的欧洲文明》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4分)
单元测试(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C 2. C 3. D 4. B 5.D 6. C 7. B 8.C 9. A 10. D 11. B 12. D 13. B 14. D 15.D 16. A 17. B 18.B 19. B 20. B 21. A 22. C 23.B 24.B 25.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 分,第27题 分,第28题 分,共50分)
26.答案 (1)怀疑神;肯定人(2分)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4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分)
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3分),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3分)
27.答案:(1)仁。(2分)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2分)
(2)理性;知德合一。(2分)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2分)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分)
(3)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2分)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2分
28.答案: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分)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2分)
(2)文化现象: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2分)原因: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主张,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6分)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2分)
(3)发展:发展到理性主义,主张构建“理性王国”(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