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方法导引: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使用注意事项:
1.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
3.酒精灯预热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水沸腾、折断木条等。
【实验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NaOH)溶液。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硫酸铜溶液
变化时的物质 生成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氢氧化铜(Cu(OH)2)
【实验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一、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铁生锈、食物腐败、酒精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等。
又叫 化学反应
实验1、2有何本质的区别?
3.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常见现象为 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 生成沉淀 等现象,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 吸热 、 放热 、 发光 等。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无其他物质生成
有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的古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物质的性质:
请将下面这些性质分成两类,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
讨论生成
铁能生锈
纸张易燃烧
水是无色液体
酒精易挥发
食物会变质
农药有毒
空气无色无味
石蜡会熔化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
可燃性
助燃性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毒性
稳定性
金属活动性
纸张可燃
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铜能生成铜绿
蜡烛能燃烧并发光放热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
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导电性
导热性
铝是银白色固体
酒精易挥发
密度
延展性
挥发性
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注明条件:通常情况下/大气压为101kPa
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大气压为101kPa)
物质 颜色、状态(通常状况) 熔点/ C 沸点/ C
氧气(O2) 无色气体 -218.4 -182.9
水(H2O) 无色液体 0 100
铝(Al) 银白色固体 660.37 2467
铁(Fe) 银白色固体 1535 2750
实验探究
实验1-2 观察并记录现象。
讨论: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什么化学性质?
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闻气味的正确方法
物理性质 现象 化学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请你思考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例如:水与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酒精(俗称:乙醇)可以燃烧,石墨可以做铅笔芯,等等。这些物质的用途都是由它们性质决定的。请你试着说出上述物质用途反映出来的性质。
练习
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5)铜的密度是8.9克/立方厘米,熔点是1083摄氏度.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酒精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