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自主学习
1、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 内容、在位皇帝、影响。
2、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还进行过哪些维新活动?
3、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目的、内容。
4、失败---戊戌变法的结果、影响及教训。
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内容、在位皇帝、影响。
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还进行过哪些维新活动?
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目的、内容。
失败——戊戌变法的结果、影响及教训。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马关条约》签定
刺激列强侵略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康有为
梁启超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职 业: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仰:建立君主立宪国家
主要成就:戊戌变法
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为什么把这次上书叫作公车上书?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进行了那些活动?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人物
强学会 北京 康有为
上海强学会 上海 梁启超
南学会 长沙 谭嗣同
农学会 广州 孙中山
兴儒会 瑞安 孙诒让
励学斋 西安 刘古愚
蜀学会 成都 宋育仁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
1898.6.11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正式开始
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
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军事
1898年6月到9月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请同学们站在清朝以下阶层的立场上发表意见:
1、封建官僚
2、维新派人士
3、新兴的商人、工厂主
4、知识分子
民族资产阶级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光绪帝
瀛台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1889年(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表面上将政权交给光绪帝,实际上仍然操纵着国家大权。乐寿堂即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光绪帝“百日维新”时,慈禧太后即在此不断密谋,后来发动了“戊戌政变”。
谭嗣同就义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3.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换我上场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由改良转向革命
思考历史、认识历史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1.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
的开端)
2.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合作探究
如何认识谭嗣同的英勇就义
在戊戌政变中,谭嗣同英勇就义,对于他们牺牲,同学们有两种说法和认识:
一种说法是:“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另一种说法是:“他太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走再说。”
你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请说明理由。
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持哪一种说法都可以,说明理由即可。同意前一种观点的可以从谭嗣同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令人敬仰等方面来阐述。同意后一种观点的可以从保存维新力量的火种,以图将来,东山再起等方面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