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2 21: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八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七项正当要求,遭到列强拒绝,列强还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5、4,北京大、中学 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第八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失败2、经过:1919、5、41919、6、5北京上海学生工人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第八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3、结果:①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5、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初步胜利讨论: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资本主义社会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思维拓展
21世纪的我们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相反我们沐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虽说我们今天远离了1919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可是五四精神坚决不能忘记。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五四精神?
史料链接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陈独秀和李大钊进行建党准备
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完整地向中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陈独秀中共“一大”的召开地点: 代表: 内容:1921年7月23日上海时间——浙江嘉兴南湖13人决定建党并通过党纲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今上海兴业路六号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中共一大代表13人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思考: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敌人力量异常强大且凶残,革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三大政策合作方式:党内合作1、国共合作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战争(1926—1927)①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②结果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 流域长江武汉③意义: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战争(1926—1927)3、国民大革命失败①经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②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领导权材料一: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以下四则材料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材料四: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立,图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长征和遵义会议。


四、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部队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支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 “围剿”和“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土地革命八七
会议四、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意义: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八七会议:(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1927年8月7日汉口(1)时间:
(2)领导人:
(3)地点:
(4)结果:
(5)影响:1927年9月毛泽东湘赣边界进攻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
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文家市三湾井冈山长沙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使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地,深入土地革命地,扩大人民武装地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地,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地,等等的政策,无疑义是正确的”。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农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1、你认为以上两种意见分别主张什么样的道路?两者有共同点吗?2、请结合教材分析,哪种道路是正确的?为什么?1、第一种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第二种是主张以城市包围农村,主张开展城市的罢工斗争,在城市发动武装暴动。共同点是都要进行武装斗争。 2、第一种是正确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走的是第二种道路,中共不仅没有达到原来目的,而且损失惨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也是第二种思想的错误指挥所导致的。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的实行和红军长征的胜利,都是执行了第一种意见的结果,并最终使中国革命不断地走向胜利。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广州徐州郑州武汉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贺龙等建立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1、原因2、经过3、意义(1934.10~1936.10)红军长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遵义会议、
胜利会师(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粉碎了、保存了、转危为安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内容(军事、组织)
2、意义——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飞夺泸定桥 长征精神①乐于吃苦,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②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④务实求真,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