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小蝌蚪找妈妈》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了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语言运用:懂得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思维能力: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难点: 1.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活动流程: 环节一:激发猜谜带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环节三:反复读文,提取信息。 活动四: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导入
一、猜谜语。 小黑鱼, 光滑滑, 脑壳倒比身子大。 (打一动物) 谜底:小蝌蚪。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有3篇课文,都讲了大自然的秘密,读起来可有趣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篇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板书题目: 三、引导学生发现:从题目上,你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写了小蝌蚪的一个什么故事呢?他们的妈妈是谁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蝌蚪是青蛙的幼体,他们的妈妈是青蛙。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他们在找妈妈时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吧! 1.学生猜谜语 学生观察老师板书。 学生回答问题
活动意图: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尝试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1.出示任务。 1)听音频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大家认真倾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地方请用铅笔画出来。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同桌互相订正自然段的序号和生字新词的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 3)指名拼读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同学读生字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哪个字没有读正确,请同学们帮助改正。 二、指导学习生字“塘”“袋”“灰”,交流识字方法。 1.学习生字“塘”。 1)课件出示池塘的图片,知道“池塘”就是这类小水池。 2)请学生观察“塘”字,了解这是一个形声字。表示池塘里的水是被土围着的。 3)在知道了“塘”字的意思后,请同学们尝试给“塘”字组词。 4)讲解: “池塘”也叫做“水塘”,如果里面长满荷花,我们就叫它 “荷塘”,如果在里面养鱼,我们就叫它——“鱼塘”。 2.学习生字“袋”。 1)课件出示生字所在段落和小蝌蚪图片,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 2)请学生朗读“脑袋”一词,提醒:“袋”字在这个词里要读轻声。 请学生给“袋”组词。教师出示词语“脑袋、口袋、袋子、袋鼠”,请学生读一读,注意“袋”字的读音。 3.学习生字“灰”。 引导学生发现:认证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记住这个“灰”字呢? 教师讲解:“灰”是一个会意字,从火从手,意思是火灭了成为灰烬,可以用手。 三、学习多音字“教”。 1.出示“教师”和“教书”两个词语。教师指导正确读音。 2.教师出示句子检测:你能读准多音字“教”的字音吗?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四、识字游戏,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前面学习的字词,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1.学生圈画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同桌互相订正自然段的序号和生字新词的圈画。 学生读生字。 学生给塘、袋、灰、字组词。
活动意图:设计意图:提前熟悉生字新词有助于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同时也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字词,优化识字效果。
环节三: 反复读文,提取信息
一、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引导提取信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和谁发生了故事?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变化?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1)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和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发生了故事。 2)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小蝌蚪发生了4次变化。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写小蝌蚪们生活在哪里?(池塘) 3.教师要求: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板书: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引导交流:小蝌蚪们甩着长长的尾巴,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你能从“甩”这个动词上体会到什么? 请学生用“甩”字说句话。 4.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的样子。 1.学生自由度课文,自由交流小蝌蚪找妈妈适合遇到的动物和发生的事。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学生用“甩”字说句话。 齐读第一自然段。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的能力,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
环节四: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一、观察比较,熟悉本课会写字。 1.在田字格中出示本课生字 2.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中“哪、顶、眼、睛、肚、孩、跳”是左右结构的字,“宽”是上下结构,“两”“皮”都是独体字。 二、指导书写“两、皮”。 1.教师范写“两”字。提示:这是一个独体字,要把第二笔和第三笔围成的框写得稍大一些,前后两组撇点大小不一样,前小后大。 2.教师巡视,随机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皮”字 4.学生试写一个“皮”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再写两个,同桌互相评价。 三、指导书写“哪”。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哪”字。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讲解:要把中间部分放在竖中线上,每部分挨紧凑,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3.教师巡视后给予评价和指导。 4.比一比,看看自己哪里有了进步。 四、指导书写“宽”。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宽”字。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讲解: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3.教师巡视后给予评价和指导。 4.比一比,看看自己哪里有了进步。 五、指导书写“顶、孩、跳”。 1.出示生字,引导交流:认真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顶”字。 1)教师范写“顶”字,提醒:“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2)学生描红一个,写完和前面的字比一比。 3)学生再写两个。教师提醒:注意写完一个对比一个,再写时要注意写得更好。 3.学生自主练写“孩、跳”,教师巡视并相机给予指导。 4.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练写“孩、跳”,写完后先自己看看有没有进步,再同桌互相评价,比一比谁写得好。 1.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观察字形,跟着老师书空,在练习写生字。 观察生字,书写生字。 4.观察生字,书写生字 5.观察生字,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在自主观察、交流重点指导中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生字间架构,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教学简评:教学本课,紧紧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这一线索,紧抓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讲述故事梗概,同时把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并且,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