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2 21: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及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思考:二战后初期新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是以哪两个国家为主导?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后的外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主导。由二战中的同盟变为对手。易北河会师知识链接
“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两国由二战中同盟关系到二战后转为敌对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罗斯福总统在1945年初抱怨:“要想找一个方法来和苏联相处很不容易。”
丘吉尔: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斯大林: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战后美国力量介绍: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济
军事

政治
科技军队人数12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控制操纵联合国原子弹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 美国要
“领导世界”!
称霸世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战后苏联成了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有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
二战后期苏联解放了东欧各国,东欧普遍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美苏势均力敌一、从盟国到对手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1.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3.战后美国确立称霸全球战略,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根本原因1、雅尔塔体系建立(初步形成)
2、“冷战”政策(重要步骤)
3、“北约”和“华约”建立
(最终形成)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冷战没有硝烟的战争“恶梦”为何美苏的对抗是以冷战形式出现的?“冷战”的含义(Cold war)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①丘吉尔的演说②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③马歇尔计划“冷战”政策表现目的:对抗共产主义影响德国分裂朝鲜分裂④成立北约组织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
实质: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杜鲁门主义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
1.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2.“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讲话的实质是什么?“冷战”开始的标志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之一: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三八线1948年8月三八线以南地区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三八线以北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三、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1 . 全面“冷战”2 . 局部“热战”古巴导弹危机朝鲜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
65万人参战, 6万人死亡,
耗费4000亿美元
越南:
117万人死亡,
1000余万人流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导致国家与民族的分裂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冷战”的消极影响四、影响1.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第三世界崛起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冷战”的积极影响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失去亲人的痛苦
动荡不安的生活
经济的衰退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相互尊重彼此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彼此对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
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互信则进,猜忌则退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