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讲练
一、故事导航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二、逻辑与语文学习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与语文学习关系确实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点逻辑。
三、理解概念的特点
1、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如“车”的概念
车:内涵:陆地有有轮子的交通工具。
外延:火车、汽车、马车、板车、三轮车。
笔:内涵: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
外延:钢笔、毛笔、铅笔、圆珠笔、水苾笔等
3、概念与概念之间有以下五种关系:
①全同关系: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②包含关系: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
③交叉关系: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④矛盾关系:“战争与和平、平庸与伟大;
⑤反对关系:山与河;冠军与季军。
4、概念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定义必须相称。
②定义不能循环。
③定义不能使用否定词。
④定义不能使用比喻句。
⑤定义不能过宽或过窄
5、实践练习:课本练习
一、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①衣钵,是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来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和技能等。(正确)
②、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
(循环解释)
③、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的报道。
(定义过窄)
4、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阿Q与老舍 全异关系
文学作品与小说 包含关系
鲁迅与《孔乙己》的作者 全同关系
教师与作家 交叉关系
真理和谬误 矛盾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关系
5、下面概念的划分错在什么地方?
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 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6发现潜藏的逻辑错误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无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解释:
偷换了概念,前一个“作品”是鲁迅的所有作品,是总称,后一个“作品”,是所有作品之一,是部分,两个“作品”的概念不是指同一内容,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
②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字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释:
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表示“怎么”,另一种表示“在哪里”。庄子与惠子一开始是围绕“人能不能以及怎么能知道鱼快乐”的话题进行的。但到最后,庄子突然偷换概念,把“安”用于表示“在哪里”,并以“知之濠上”作结,违反了同一律。
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关系,汤不烫,我不疼。”
解释:
顾客想表达的是手指到浸到汤里,不卫生,是提醒服务员或者是抗议。而服务员转移了话题,以为我的提醒是关心他烫不烫的问题,同样的偷换了概念。
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解释:
门铃坏了,需要修理,按门铃,怎么会响,如门铃会响,那还需要修吗?违背了矛盾律。
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轮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轮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轮小时候的头骨。”
解释:
“拿破轮小时候的头骨”则说明拿破轮死于童年。而拿破轮不是死于童年,违反了同一律。
⑥ 《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时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解释
大前提错误,或者强加因果。
⑦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预设不当
即这个问题存在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或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可能是虚假的。
典型例题(一)
下列各句中使用概念准确的一项是(可能出现的逻辑概念试题)
A每读一篇好的文章,他都要写读书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与摘要和心得体会是交叉关系)
B.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工人代表和农民代表与妇女代表有交叉关系,文艺界代表与前面三类也有交叉关系)
C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违反排中律)
D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典型例题(二)(此类题在高考中设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①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要求:必须是单句,语序合理,不能丢掉词语中的信息,(可增删个别词语)
流星雨是流行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火焰。
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流星雨是( )一种自然现象。
参考答案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的火焰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
②请筛选、整合下列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魔术这种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手段,使物质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考答案
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
③结合下段文字的内容,给干细胞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
干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类细胞,存在于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干细胞可以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细胞被应用于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研究中。
参考答案:
干细胞是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自我复制、多项分化特点的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及疾病治疗的一类细胞。
④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创造性思维”下定义。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分析:“创造性思维”是被定义概念,“思维活动”是“邻近属概念”,“具有新颖性和价值”“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则是“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其他“思维活动”的特有属性,为“种差”。
明确答案: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⑤对下列文字进行筛选和组合,给“图书目录”下一个定义。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人们查找的。
④图书目录分为“簿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
⑤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顺序编写的。
⑥图书目录记录书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解析:
命题人提供了六句话,但第②句讲的是作用,第④句讲的是分类,均非图书目录的本质属性,组合时应予剔除。
参考答案:
图书目录是记录书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根据高考命题特点,此种形式的命题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在21题中出现,故选八个小题巩固训练。)
三.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两个字的有“断气”“长眠”“物化”;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在选用词语时,一方面要注意区分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的使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词性的辨认,千万不能将词语的误用当作词性的转换,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导致概念不明确的逻辑错误。
①班长工作很模范。
②我曾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③一盏盏灯光闪耀。
④运动员以惊人的迅速跑到了终点。
四、命题
1、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语句“人是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
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
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3、实践练习:看课本练习
⑴ 有时候,有意识地把握概念、命题和语句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语言巧妙而丰富。请体会下面句子的妙处。(此种题型是这类题中属中等难度的题,高考选题的可能性很大)
例:某大副因操作失误,遭到船长的批评,他怀恨在心,于是在航海日志中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
参考答案:
言外之意是船长在此次航行中经常酗酒。
根据例子分析下面各句中的言外之意。
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杨修之死》
连用两个“梦”字揭示事物的真相,前一个“梦”字是睡梦的意思,后一个“梦”是糊涂、不明真相的意思。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故乡》
走我的路:既是坐船行走,又指人生历程
③一个德国军官指着毕加索描绘西班牙城市格乐尼卡遭到德军轰炸后惨奖的画作《格尔尼卡》,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气愤地说。
毕加索转移对方的话题,虽违了同一律,但刚好表达了毕加索的愤怒和讽刺。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林海雪原》
马脚含双关,既指马走过的足迹,又指暴露了匪徒的行踪。
⑤普希金一次在晚会上,邀请一位身段较好的女士跳舞,女士不认识普希金,露同不满的神色说,我不和孩子跳舞。(注:普希金个子矮小)
听了这句话后,普希金彬彬有礼地说,“对不起,小姐,我不知你正怀着身孕。”羞得这位女士脸通红。
那位女士蔑视普希金,把普希金看作是一个小孩子,而普希金把它理解为,你正怀着小孩,所以行动不方便,以此来羞辱这位不懂礼貌的女士。
⑥二战时期,英国与美国的谈判陷入了僵局,一天丘吉尔正在洗澡,罗斯福闯开门进来了,一丝不挂的丘吉尔灵机一动,对罗斯福说:“你看,我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对你美国总统可是毫无保留啊!”据说,美英的谈判后面得以顺利进行。
运用双关。
⑵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他们还隐含着什么信息。
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解释:
可能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
我们继续学习文件
解释
这个文件很长,要分段学;这个文件很重要,要经常学;或者是由于特殊原因而突然中断又接着学。
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
解释:
有人准备去上海,还没有成行,选择何种交通工具,自己定夺。
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
解释:
不是自愿的,有难言之隐;祥林嫂过去经常提起寻事
3、判断下列命题错误的原因,说说在语言运用方面给你什么启示。
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搭配不当
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
三重否定
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老师有交叉关系
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不是并列关系,应为选择关系
4、词与词之间要有一定的搭配关系。词语搭配不得当,往往会造成判断表达得不恰当,使人不明其意。
①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又深厚的。
印象深厚搭配不当。
②他的病状一直没完全康复。
病状与康复不能搭配
③教室成了我们唯一学习的时间。
教室成了时间,搭配不当
④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培养成现象搭配不当
⑤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既然全世界没有,中国属于世界上的,所以中国也没有。两个命题矛盾。
⑥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
张大爷是穷孩子两个命题矛盾
5、试读下面两首诗,体会其弦外之音。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参考答案: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创作意图。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酬朱庆余”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作品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6、试读下面的两段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体会其言外之意。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参考答案:
周朴园:以年纪大、有子女为借口,为的是稳住鲁侍萍,不要哭哭啼啼,把事情闹大了,有损于他体面家庭和体面人的形象。
鲁侍萍: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生活的阅历也丰富,我也不是那样容易上账受骗的少女。
五、推理
推理的特点: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
三段论推理如:(演绎推理)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
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
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 (结论)
省略了大前提: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
省略了小前提:我们是共产党人。
思考题:
用三段论解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参考答案
圣贤是不会犯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归纳推理: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沙皇是纸老虎,希特勒是纸老虎,墨索里尼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不完全归纳法)
从所有对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
直角三角形的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锐角三角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3、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例如: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两种后果,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
4、语言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要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把本无推理关系的语句硬连在一起,构成错误的推理。在论辩中,如果推理不正确,论证就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
例:
①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②这次运动会,我班的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③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他努力了,怎么会得不到好的成绩呢?
④要是刻苦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他没有考上大学,所以肯定是没有刻苦努力。
⑤他没有评上先进,所以他肯定是个落后分子。
⑥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⑦本来今天要去听课,现在为了有别的事没有去成。
⑧由于种种原因,大家的意见没有取得一致。
(2017年全国高考1卷21题就是这种形式的题)
六、理解逻辑规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1、同一律
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
2、矛盾律
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是说,一个思想与其否定,互相排斥,不能都真,至少有一假。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
例如:
①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3、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至少必有一真。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而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维的明确性。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课内训练
分析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分别违背了什么思维规律。
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两个“群众”的概念并非同一,前者是整体,后者是群众中的一员,违背了同一律。
② 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违背矛盾律。一触即死,自然不能再行法办。
③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
违背矛盾律。
④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肯定也不能同时否定。
⑤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作儿童文学发表吧。
儿童文学不是不成熟的文学作品,违背了同一律。
七、课外延伸
下面的故事运用了什么逻辑规律?请简要分析。
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参考答案:
在银盒子里。
2.有三个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陈,他们每人身兼两职,三个人的六种职业是作家、音乐家、美术家、话剧演员、诗人和工人,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
A.音乐家曾以对工人谈过古典音乐的欣赏。
B.音乐家出国访问时,美术家和姓王的曾去送行。
C.工人的爱人是作家的妹妹。
D.作家和诗人曾讨论过“百花齐放”的问题。
E.美术家曾与姓刘的看过电影。
F.姓陈的善下棋,姓刘的和那作家跟他对弈时,屡战屡败。
请推断出他们三人各自的职业。
分析:
①由A得音乐家工人
②由B得音乐家 美术 王
③由C得工人作家
④由D得作家
⑤由E得美术家
⑥由F得作家=王
综合②③美术家=陈⑦
综合②⑦得音乐家=刘⑧
综合①③⑥⑧得工人=陈⑨
综合④⑥得诗人=刘 话剧演员=王⑩
由人分析得出:王=作家、话剧演员;刘=诗人、音乐家;陈=美术家、工人。
3、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不同的含义,阅读下面这则故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个秀才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到一位号称“半仙”的算命先生那里去卜问此番赶考的结果,这位半仙听完三人的来意后,半闭着眼睛,只伸出了一个指头算是作了回答。
把三个人打发走了以后,徒弟问:师傅,你伸出一根指头是什么意思,听完师傅的讲解后,徒弟说,师傅真是料事如神啊。
请问师傅是怎样向徒弟解释伸出一个指头的意思的。
参考答案
一根指头,就是一。
如果是三人都考中了,那就是一齐中举。
如果是两个人考中了,那就是一人考不中。
如果是两个人考不中,那就是一人考中。
如果是都考不中,那就是一齐考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