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858《瑷珲条约》割占
1860《北京条约》割占
1860《北京条约》和1864年割占
1860英法攻占北京
1842英国割占香港岛
1858法国开始侵略越南
中国,
出路在何方?
“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
课堂导入
农民阶级的探索
核心素养时代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学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思维创新
素养拓展
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导入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立足时空观念、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评价目标导航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献、把握时代规律
立足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局限性。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
洪秀全
洪秀全,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太平天国天王。广东花县人,汉族。家中世代务农,7岁入私塾,16岁辍学。18岁起在本村和邻村当塾师,多次到广州考秀才未中。
1829年16岁
科举落第
1836年23岁科举再落第,收到《劝世良言》
1837年24岁科举三度落第,卧病“升天”见“上帝”,读《劝世良言》
1844起与冯云山一同在两广地区组织“拜上帝会”吸纳贫苦农民为信徒。
农民阶级的反抗之路:太平天国
洪 秀 全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背景
过程
性质
结果
影响
启示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开始传教,积极发展反清力量。
1851年-领导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称“天王”。
1864年-病逝于天京(南京)
1851~1864年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建立革命政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后(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资政新篇》-天京陷落(失败标志)
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失败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地位)
2.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
任务评价一:太平天国运动
学法提示:通读课文,把握时空观念,利用时间线索绘制时间轴,利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是薄的原因
农民阶级-“天国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天国梦”起
洪秀全
材料:(鸦片战争)战费和赔款由参战各省分摊,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加之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中国近代历史》
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天国梦”的起因。
(1)封建统治的剥削与压迫,阶级矛盾尖锐。
(2)列强侵华,民族矛盾尖锐。
(3)自然灾害,激化矛盾
(4)受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创立“拜上帝教”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的回响
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以整个儒家学说中的完美社会为原本,并结合了近代传来的基督教的社会理想。他把这两种资源认知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社会蓝图。《中国通史》
【合作探究】
太平天国(1851-1864)
永安建制
1851.9
定都天京
1853.3
军事鼎盛 1856
重建
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
1864年
天京事变1856年
洪仁玕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1851.1.11
《天朝田亩制度》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
北伐—失败
西征—胜利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逐步呈衰落态势。
根据时间轴提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
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期
被太平军打败的曾国藩欲投水自尽
2.天国之盛(过程)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逼
杀
责
杀
疑
走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影响
结果
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原因: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内部矛盾尖锐
转折:—天京事变
2.天国之盛(过程)
洪仁玕
《资政新篇》
挽救措施
a.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c.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未实施
陈玉成
李秀成
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书面。
b.提出了《资政新编》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失败:—天京陷落
3.天国之衰(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人物
内容
地位
评价
《资政新篇》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局限性:《天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2)积极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洪仁玕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局限性:超越当时国情,缺乏客观环境和条件,未能实施
积极性:《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与富强道路的迫切愿望
任务评价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通读课文,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学生展示。
(自主学习)
可能农民最初的愿望只是想生存下去
如何
生存?
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革命性
绝对平均主义
空想性
建立小农经济
落后性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需广积米粮,宜照旧交粮纳税”。
——1853年告谕
调动了革命积极性
却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
可能农民最初的愿望只是想生存下去
如何
生存?
效仿资本主义制度、广开言路、奖励科技发明、兴银行、设立社会福利机构、中外平等往来等。
重振太平天国
革命性
缺乏经阶基础
空想性
发展资本主义
先进性
根本没有实行
太平天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可能农民最初的愿望只是想生存下去
当生存问题解决以后
-----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挑选嫔妃,仪卫舆马,无不奢华。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
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失败根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旧民主主义革命
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①起义背景新——
②起义形式新——
③治国方案新——
④担负任务新——
⑤失败原因新——
⑥所属范畴新——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素养延伸】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那些新的特点(鲜明的时代性)?
小组合作讨论,组长主持形成结论后由小组A层学生展示。
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