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课堂导入
庄园
城市?
核心素养时代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新课 标
新课标新教学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思维创新
素养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导入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认识城市兴起的原因,从唯物史观角度对比分析中外城市的不同点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评价目标导航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客观的认识城市兴起的影响。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大学和城市兴起对欧洲的影响,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背景
表现
争取自由自治
评价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400多年的时间里,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②10世纪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欧开始恢复,城市开始复苏和不断产生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最快。如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法兰西巴黎,英格兰伦敦、德意志科隆等城市
①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如法兰西的琅城;②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③自由城市: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来管理城市;④自治城市:选举产生市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①对国王: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拥护; ②对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自主学习)
评价任务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B层学生展示。
学法提示: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产生的原因(教师补充生产力和生产关)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一般在5000以下。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原因
①农业技术提高
②农业剩余产品增加;
③商业贸易发展;
④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
10世纪起
著名
城市
英格兰—— 法兰西——
意大利—— 德意志——
伦敦;
巴黎
米兰、威尼斯;
吕贝克
特点
交通便利
规模小,人口少。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互动探究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金钱赎买
武力斗争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影响
手段
形式
自由城市
类型一
自治城市
类型二
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局限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互动探究
城市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居民通过什么手段争取自由和自治?形式是什么?最典型的是哪一座城市?
法国琅城
周围农村的农民或农奴
一技之长
小商小贩
手工业者
商人
成为城市的基本居民
基本居民
一年零一天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富裕大手工业作坊主
商人和银行家
分化
早期的资产阶级
促进城市复兴和发展
城市居民的身份
互动探究
农奴逃离庄园进入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也就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中世纪西欧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欧洲封建社会的城市与同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城市性质不同。欧洲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而中国此时的城市先是政治中心,再发展为工商业中心;
规模大小不同。欧洲的封建城市规模较小,如14世纪伦敦只有4万人;而中国的城市较大,像唐都长安、宋都开封有上百万的人口;
欧洲封建城市一般有较大的自治权,有些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没有实现自治。
互动探究
【思考】城市自治对西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交通便利、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拥有自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武寅主编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40页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政治:市民阶层的崛起,也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思想:大学兴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互动探究
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兴起原因 兴起标志 自治权利 早期大学 大学课程 组成
评价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以及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权利得到了保障。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①代表:如博罗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②资格: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文法、修辞、逻 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学、医学、神学等课程
一方面仍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自主学习)
评价任务二:大学的兴起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A层学生展示。
学法提示: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大学兴起的原因
1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时,大学兴起。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背景
“大学”最初指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或行会,后来演变成由教师和学者组成的学术社团或协会。
阅读材料,解读中世纪大学有何特权?
材料二: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并不等于可以不受束缚地自由发展。它必须依靠主宰者所赋予的特许权作为生存保障。如教宗颁发的特许状,凭此获得了向学子授予通行执教资质的特许权。此外,城市当局者均向大学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包括限价供应、减免赋税、免除军役和司法独立等。
类型
教会学校
教师私人兴办的学校
自治地位
免赋税特权、
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
大学的兴起
互动探究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障。
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
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评价
大学的兴起
互动探究
探究: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材料三:中世纪城市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大学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和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材料二: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经济: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学法指导: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去思考,抓材料关键字句)
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素养评价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大学
推动
恢复、兴起时间
10世纪
城市主要居民:
自由和自治
规模小
交通便利
手工业者和商人
城市特点:
产生
行会
教师学生行会
兴起时间
基本特征
课程设置
12世纪
得到教会、国王的支持
专业课程
基本课程
自主权和特权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促进
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