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辅导课件64PPT+课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辅导课件64PPT+课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3 10:20:22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课时教法分析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新课导入建议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宋军发
明管状火器——突火枪。以巨竹筒为枪
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
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
射程约达23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还有哪些?本课的学习,将为你逐一解答这些疑问。由此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 1.造纸术
(1)概况
①_______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105年,东汉______改进造纸术,造出“蔡侯纸”。
(2)影响
①是__________的伟大革命。
②经___________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西汉蔡伦书写材料阿拉伯人阅读教材第36页【历史纵横】:
造纸技术发明后,是怎样不断进步的?从资料可以看出,外传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提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提高。纸的产量增加,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唐宋时期,造纸产地增加,品种增多,主要有竹纸、皮纸。
从资料看,当时造纸术外传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战争。2.印刷术
(1)概况
①______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使用___________技术。
③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____________印刷术。隋唐彩色套印胶泥活字(2)影响
①是__________的一大革新。
②促进欧洲造出了_____________。
③推动了____________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印刷业活字印刷机文艺复兴3.火药
(1)概况
①古代________发明了火药。
②___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有突火枪、____、火炮等。
③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影响: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_______阶层日益衰落。炼丹家唐末火箭骑士4.指南针
(1)概况
①战国时期发明“______”。后来,人们利用______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②____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_____________的时代。司南磁石北宋地理大发现阅读教材第37页【学思之窗】:
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提示】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西欧率先从古代向近代演变。1.《九章算术》
(1)问世:约成书于________。
(2)内容:采用了_____________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
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___________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在世界__________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汉十进位值制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史2.珠算
(1)出现: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后来演变为算盘。
(2)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至朝鲜、_______、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算筹日本阅读教材第37页【历史纵横】:
(1)被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指的是什么?
(2)“这种记数法为国际通用,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影响深远。1.古代天文学
(1)地位: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产生原因:为了满足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2.成就
(1)天文记录
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的记录。
②《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2)天文观测仪器: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阅读教材第38页《浑仪》《简仪》图: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的进步有什么意义?
【提示】 对当时:能更好地观察天象。
对后世:研究价值高,影响深远。1.历法成就
(1)夏朝时,我国就有历法《__________》,商朝时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夏小正授时历2.四大农书
(1)西汉:氾胜之的《____________》。
(2)北魏:贾思勰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__________》。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阅读教材第39页【历史纵横】: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中国古代哪些历法成就?
【提示】 汉代《太初历》《三统历》《四分历》《乾象历》,刘宋时的《大明历》,隋代的《皇极历》,唐代的《符尺历》,宋代的《明天历》。1.《黄帝内经》
(1)成书:________问世,西汉编定。
(2)地位:________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编著:东汉末年,_________编著的中医专著。
(2)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地位:奠定了后世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战国中医学张仲景辨证施治中医临床学3.《本草纲目》
(1)编著: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写成的药物学巨著。
(2)内容:记录各类药物1 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_____________。
(3)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_________的系统总结,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李时珍药物形态图中医药学东方药物巨典阅读教材第40页【历史纵横】:
针灸疗法有何独特之处?
【提示】 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是针刺人体穴位,灸是以艾草、艾绒熏灼穴位经络。针灸可达到疏通人体经络脏腑气血、调和阴阳、保健治病的作用。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针灸学著作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判断回扣】
1.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没有发挥作用。( )
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不能说没有发挥作用。任何重大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2.中国四大发明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
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3.《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书。( )
对《齐民要术》地位的评价:“《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书”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而应表述为“《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书”。因为古代中国优秀的农学著作还有很多,有些或遗失,或还未被发现。
√4.《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1.史料 若遇天景曀霾,夜色暝黑,又不能辨方向,则当纵老马前行,令识道路,或出指南车及指南鱼,以辨方向。指南车法,世不传。鱼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鱼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武经总要前集》卷15《制度·向导》
问题: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鱼与司南相比有何优点?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提示】 优点:使用更方便,有盛水的器皿即可;用水面代替铜盘,摩擦力更小,更灵敏,更准确。
说明问题: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强。2.史料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问题:依据史料,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提示】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推动整个世界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2014·徐州高二期末)培根曾经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 据“三种发明改变整个世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促进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即“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中“改变世界”不符,应排除;C项指两次工业革命;D项指新航路的开辟,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史料二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1.史料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维克多·雨果
问题:依据史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中西发展的差异性,并简要说明原因。【提示】 古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缓慢,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在西方被迅速应用,形成强大生产力。原因: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学发明的发展。
2.史料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问题:史料中儒家的主张使中国古代科技呈现何种特点?
【提示】 技术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中国古代科技应用性强但对规律探索不够,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2014·泰兴高二检测)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的状态 D.儒家传统
【解析】 A、B、C、D四项都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的原因。受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分析方法影响,易错选C项,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特征去理解,B项才是主要原因。
【答案】 B【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现在许多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仍然多少认为,亚洲文明没有产生过任何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如果他们知道一些皮毛,大概又会说,中国有过人文科学,但没有自然科学;或者说有过工艺学,但没有理论科学,也许还会不无正确地断言,中国没有产生过近代科学(与古代和中古科学相对而言)。这里没有必要对这些观点逐一纠正。但是,我们的经验证明,那些不为一般人所知的中国科技成就,信手拈来就可以写满几大卷。有案可查,早在欧洲人注意到太阳上有黑点以前1500年,中国人就在记录太阳黑子周期了;在欧洲人开始研究日珥现象一千年前,中国人已给出日珥系统各部分专门名称;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机械钟8世纪首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出现于14世纪的欧洲。认为只有西方文明才具有科学特性的传统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不错,现代科学,即对自然现象进行数学假设,再用系统的实验加以验证的体系的确是起源于西方。
——《李约瑟文集》(中)选自《世界科学的演变》潘吉星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史料二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马克思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014·临沂高二期末)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解析】 《九章算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讲的都是实例,并没有进行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并不注重理论研究,也没有进行科学实验,A项正确。
【答案】 A【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1.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解析】 雨果的言论肯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故A、C两项错误;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根据材料中的“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解析】 火药在13、14世纪传到欧洲,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从材料中的“中国雪”与“炸得粉碎”也可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 C一、选择题
1.2013年6月26日9时41分许,
“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一名词最早可能出现在下面哪部著作中(  )
A.《史记》     B.《唐史》
C.《明史》 D.《资治通鉴》【解析】 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才开始用于军事中。因此,火箭这一火药武器的出现不会早于唐朝。
【答案】 B2.(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故选B项。
【答案】 B3.(2014·邵阳高二检测)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这发生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 注意利用时间1279年和人物郭守敬,即可得出答案是元朝。
【答案】 B4.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
A.《离骚》 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
【解析】 从材料给出的数目,可以综合分析出整体上属于古代科技类别。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
【答案】 B二、非选择题
5.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这一科技成果产生于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图一发明的产生与发展。
(2)读图二、三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3)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
【解析】 第(1)问观察图片得出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结合当时文化发展以及原有书写材料的局限性得出答案。第(2)问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方面分析概括。第(3)问从活字印刷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思想解放等方面的影响归纳出其作用。【答案】 (1)东汉时期。汉代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竹木简笨重,丝帛昂贵,都不能满足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故汉朝人发明并改进了造纸术。
(2)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3)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科学技术武器;欧洲的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用这一科学武器,印刷书籍,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打破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为近代欧洲反封建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课后知能检测
点击图标进入…
一、选择题
1.(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因此排除A项。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纸,因此排除B项。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排除D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
2.(2013·山东基能)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
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
【解析】 火药发明是在唐朝中期;但是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从战国到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4·大连高二检测)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丝绸织造 D.瓷器制作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项技术经历了漂塘、足火、压制、焙干等几个过程,这是关于造纸术的过程。故选B项。
【答案】 B
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为这一转变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蔡伦 B.司马迁
C.董仲舒 D.毕升
【解析】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便宜易得原料造纸。
【答案】 A
5.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印刷术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但它不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④错误,其他三项①②③说法均正确。
【答案】 A
6.(2014·泉州高二期末)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他可以参考(  )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授时历》 D.《石氏星表》
【解析】 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需用到计算,《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 A
7.(2013·海南高考)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书籍的成书时间。《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项;《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B项;《石氏星表》成书于唐朝,排除D项;《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故选C项。
【答案】 C
8.珠算的发明,使人们的计算能力有了飞跃,有人称珠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有关其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工具经历了由算筹到算盘的演变
B.珠算要配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C.宋元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D.珠算法在明朝时已传往朝鲜、日本等地区
【解析】 珠算法得到普及和应用是在我国明清时期。
【答案】 C
9.后人赞扬科学家郭守敬为“观象先驱”。据此判断郭守敬在下列哪些领域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
A.天文和历法 B.数学和水利
C.天文和数学 D.历法和数学
【解析】 郭守敬是元朝杰出的科学家,编订了《授时历》,并研制了简仪等一批天文观测仪器,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 A
10.(2014·长春高二检测)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应该查阅的资料是(  )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 D.《授时历》
【解析】 题干要求是“宋元时期”,A项是明朝,B项是西汉,C项是北魏,D项是元代。
【答案】 D
11.(2014·茂名高二检测)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是(  )
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农书》 D.《农政全书》
【解析】 玉米在新航路开辟后,在明清之际传入我国。A项成书于南北朝时期,B项成书于元朝。C项成书于元朝。D项成书于明中后期。
【答案】 D
12.(2013·石家庄高二检测)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  )
A.重经验 B.重实用
C.重自然 D.重血统
【解析】 “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表明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重视实用。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3·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解析】 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利用材料概括天文历法的表现。第(2)问说明影响古代天文学的因素,注意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去概括和说明。
【答案】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14.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2)根据材料二,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说明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所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及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应注意材料一中的四大发明。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限制“对欧洲的社会转型”。
【答案】 (1)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在唐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
(2)新: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优点:省时、省力、省钱。
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走向世界,并传入欧洲。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一切都为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