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版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基础训练
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完成下面1-3题。
1.图中甲山脉的名称是( )
A.昆仑山 B.贺兰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2.下列选项中,描述①地表景观的是( )
A.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B.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C.开阔坦荡,起伏和缓 D.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交通、农业、水能等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
B.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C.便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D.河流从高—级阶梯流入低—级阶梯、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是冬至日,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节气,寓意寒冷的冬季来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已降到0℃以下,南方地区也由北向南开始进入寒冬。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冬季我国气温特点是( )
A.南北温差小 B.全国气温0℃以下 C.南北温差大 D.全国气温0℃以上
5.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入寒冬时间不一致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条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此被称为船型屋。据此回答下列6-7题。
6.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新疆乌鲁木齐
C.海南岛地区 D.黄土高原
7.与该地传统民居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读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面8-10题。
8.关于四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省——黑、哈尔滨 B.乙省——粤、广州
C.丙省——苏、南京 D.丁省——云或滇、昆明
9.有关图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流经地势第二级阶梯,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B.②河段汛期最长,航运价值高
C.③河段流速快,含沙量小
D.④河段水量丰富,水流平稳,有结冰期
10.关于四省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黑土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乙省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
C.丙省位于暖温带,盛产春小麦、油.菜
D.丁省位于半干旱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下图为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1-12题。
11.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③和④两河相同的特征是( )
A.都流经暖温带 B.都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C.都注入东海 D.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今年我国沙尘天气频繁,影响范围广、强度大。4月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预警信息,沙尘将一路南下,越过长江,直抵上海、杭州。图为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13-15题。
13.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大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4.此次沙尘天气的推进路线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北向东南
15.沙尘天气带来的危害包括( )
①能见度低 ②呼吸疾病 ③水土流失 ④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共3题)
16.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⑤是 海,⑥是 (国家)。填写山脉的名称:① ,② 。
(2)山脉③以南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山脉④是 (填省区简称)和闽的分界。
(3)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的是 (填字母)。
17.下图是安娜同学暑期进行的一次穿越之旅,旅途中她深刻感受到中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1)安娜飞抵旅行首站①城市是 ,每天同当地人一道喝奶茶,吃牛羊肉。紧接着从①城市乘火车抵达呼和浩特,途中给安娜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草原景观和 (植被)景观。
(2)从呼和浩特乘火车来到了成都,安娜感受到四川盆地(成都气候资料图) 的气候不同于内蒙古温凉干燥的气候,看到成片的 (耕地类型)不同于辽阔的草地,看到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调节岷江水资源的 变化不均(时间/空间),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起着趋利避害的功能。
(3)旅途中安娜结识了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不同民族的朋友,欣赏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如蒙古族的—— (填图“c”或“d”),发现中国民族具有“ ”的分布特征。
(4)安娜从新疆来到内蒙古,距离太平洋越来越近,年降水量越来越 ,从呼和浩特到成都途中翻越的秦岭,是中国北方地区与 (填代码)地区的分界线。
1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并主持召开深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称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兰州至河口段,黄河治理的关键在于 。此段河流的径流量逐渐减少,请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
(2)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地形区),你认为做好水土保持的有效举措有哪些?试举两例: 。
(3)阅读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含沙量特征值对比表,2018年的河水含沙量比以往多年平均值减少的水文站有: 。
水文站 兰州 龙门 潼关 利津
年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多年均值 2.05 26.2 29.1 23.0
2018年 2.17 9.54 9.01 8.89
(4)河流污染源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请给图中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区”的人们提出两条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C 2.A 3.B 4.C 5.B 6.C 7.B
8.C 9.B 10.A 11.B 12.D 13.B 14.D 15.B
16.(1) 黄 日本 太行山 喜马拉雅山
(2) 塔里木盆地 赣
(3)乙
17.(1) 乌鲁木齐 荒漠
(2) 湿热 水田 时间
(3) c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4) 多 III
18.(1) 荒漠化治理 自然原因:黄河流经此处干旱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下渗多。(或人为原因:沿河地区人们引水灌溉,耗水量大。)
(2) 黄土高原 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修复植被;减少过度放牧等(措施得当即可)
(3)龙门、潼关、利津
(4)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拒绝污水灌溉,降低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工业污染从源头控制,购进先进设备,改进尾水处理措施,做到达标排放。针对城市生活污水,可推广节水器具和中水回用技术,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