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课时教法分析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新课导入建议
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斯芬克斯,狮
身人面,长有双翼。她经常坐在
山崖上,要每一个过路人猜出这样
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猜不出者纷纷丧命。不料,一个聪明人很快揭开了谜底,答道,这正是人在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的行动特征。斯芬克斯听罢,跳崖身死。众多的希腊神话,讲述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表达了古希腊人征服自然的欲望,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对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更是古代希腊人为世界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的奴隶制__________发展到顶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_____”本身。民主政治人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以人和____________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主张
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名言为“______________”。
②反对迷信,强调________。
③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____为尺度。
④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____________。 人类社会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由人判断标准1.背景
(1)智者学派忽视_________。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
重建人们的_____________,以挽救城邦制度。道德道德价值观3.思想
(1)倡导“_____________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______________”。
(3)提出善是人的__________,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指出________使人认识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意义
(1)是人类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表现。
(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有思想力美德即知识内在灵魂教育精神觉醒阅读教材第23页【资料回放】:
结合材料简述苏格拉底对知识和美德关系的认识。
【提示】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1.柏拉图
(1)著作《_________》。
(2)主张:根据____________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
①这种想法有很多错误。
②鼓励人们独立进行理性思考,为______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理想国智慧品德理性主义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关注________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自然界阅读教材第24页【历史纵横】:
根据材料概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什么意义?
【提示】 柏拉图强调理念,鼓励人们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判断回扣】
1.智者学派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 )
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2.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
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主张的相同点是重视人的价值,区别是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而苏格拉底既强调人的价值,也重视道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生活在同一时代,且都是古希腊人,但他们的观点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都将人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但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思想。√4.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思想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思想对民众的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5.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提出重视道德,但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 )
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目的是重建城邦公德。×√1.史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问题:史料中,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有何进步作用? 【提示】 是针对宗教迷信对世界和人类的解释而提出的。作用:它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2.史料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做过解释。他认为,普罗泰格拉命题的意思是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问题: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局限性。
【提示】 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维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 )
A.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确立了民主原则
C.彰显了道德的价值 D.树立了人的尊严【解析】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作用。B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C项是苏格拉底主张的意义。
【答案】 D【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1.史料 苏格拉底:现在,如果有任何一种的善是和知识有别的,美德就可能是那种的善;但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
问题:与普罗泰格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提示】 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重要性,提出了“美德即知识”。2.史料 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咬,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
——寓言故事《熊和隐士》
问题:结合史料谈谈你对知识与美德的认识。【提示】 这则寓言说明了“美德即知识”“无知即邪恶”的含义。熊本来是出于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却酿成了恶果。这件事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A.探索自然 B.人文主义
C.探索社会 D.个人主义【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核心均是以人为本,探索人生。故B项正确。
【答案】 B【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说“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的( )
A.学识 B.道德
C.权利 D.理性
【解析】 注意苏格拉底话语中的关键词“有思想力”,其实质就是理性,故选D项。“学识”比较宽泛,未直接体现“思想力”,排除A项;道德、权利不能从材料中体现,皆排除B、C两项。
【答案】 D【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2013·湖北华师附中检测)苏格拉底说:“真正的教育,不管它到底是什么,必然具有相互之间以及与受他们保护的人之间使他们的关系文明化、人性化的作用。”这反映在希腊( )
A.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B.公民均可得到良好教育
C.重视培养公民道德素质
D.美德与知识来源于教育【解析】 材料中反映苏格拉底对教育的主要任务的探讨:真正的教育是教育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做一个文明人,在与他人相处中,保持关系的文明化和人性化。这反映出苏格拉底重视对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答案】 C一、选择题
1.(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A.智者学派 B.儒家学者
C.启蒙思想家 D.宗教改革领导者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故选A项。
【答案】 A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卢梭 D.但丁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A项。
【答案】 A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
A.神的重要性
B.人的伦理道德
C.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D.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
【解析】 A项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均不符;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4.有人说:“柏拉图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下列有关柏拉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B.代表作是《理想国》
C.其思想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主张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解析】 柏拉图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禀赋和实践;此外还要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古希腊某哲学家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雅典城市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三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2)材料一中所涉及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学派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3)材料二、三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
【解析】 第(1)问,材料一的主旨说明探索的主题由神转向人,研究人类社会,可知是智者学派,背景注意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第(2)问注意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来理解智者学派的局限性。第(3)、(4)问,阅读材料,提炼归纳。【答案】 (1)智者学派。背景: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普罗泰格拉。局限: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主要思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 课后知能检测
点击图标进入…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智者学派产生背景的是( )
A.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发达
B.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向“人”本身
C.希腊经济文化的繁荣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解析】 公元前5世纪,随着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智者学派。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2.在一次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智者学派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同智者学派的主张不相一致的是( )
A.同学甲:“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B.同学乙:神的力量高于一切
C.同学丙: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同学丁: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解析】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B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反。
【答案】 B
3.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束缚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这一信息可知A、B两项错误,应排除;“随本性驱动行事”的标准带来的结果不一定是“实事求是”,但可以说明其忽视道德建设,故选C项。
【答案】 C
4.(2014·宁波高二检测)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
【解析】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智者学派在古代希腊曾经风靡一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是近代人文主义的渊源
B.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C.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D.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
【解析】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格拉,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是近代人文主义的渊源。
【答案】 B
6.(2014·临沂高二检测)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主要表明他( )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追求理性的价值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解析】 苏格拉底意思是活在世上不能茫无目的的过,要不时地审视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答案】 A
7.(2014·铜陵高二检测)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
8.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以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一切的准绳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解析】 首先排除A项,对客观世界(自然)的认识不是他关注的主题。B、C两项都是智者学派的主张和成就。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等,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 D
9.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解析】 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推崇古希腊的民主政治。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答案】 D
10.(2014·广州高二检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是( )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支持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 三人的思想都体现了人文主义,A项是他们研究的主题;B项是智者学派前的思想;C项是智者学派的思想;D项错误,他们有的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但不是三者的共同点。
【答案】 A
11.“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
A.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B.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柏拉图——强调在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
D.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解析】 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因此C项不正确。
【答案】 C
12.“我们要拒绝他(模仿诗人)进入到政治修明的国度里来,因为他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材料中倡导建立“政治修明的国度”的哲学家是(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书中对每个人根据智慧品质不同,把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他各阶层各有其职责,故倡导“政治修明的国度”的是柏拉图。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 (2014·泉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古希腊主神宙斯像 图二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
图三 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利,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伦理主张?
(3)观察图三,苏格拉底临死之前,还在与学者们探讨人与灵魂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向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
(4)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古希腊苏格拉底人文精神的考查。第(1)问联系教材知识可直接回答突出特点是神的人格化,文化特征是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第(2)问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归纳。第(3)问从人文精神方面考虑回答。第(4)问主要回答苏格拉底人文精神的内容。
【答案】 (1)突出特点:神的人格化。文化特征: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探究的重要问题;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倡善良的道德,知德合一。
(3)他追求知识,探索新知,改善自己的灵魂和信念。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精神。
(4)“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一切万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苏格拉底发展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认识自己,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
14.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认为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始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近代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古希腊先哲的贡献,分析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源头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即可作答。第(2)问,答题时注意要求“根据材料二并联系古希腊先哲的贡献”,理出思路,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即可。第(3)问是开放型问题,回答时要言之有理。
【答案】 (1)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自由和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渊源。
(3)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