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步辅导课件58PPT+课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步辅导课件58PPT+课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4 10:14:41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课时教法分析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新课导入建议
 问题:翻开教材本单元首页上的《蒙娜丽莎》的图片,为什么这幅作品成为世界名作?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优雅,笑容微妙,对于人物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这幅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为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人文主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流程设计1.出现
十四五世纪,出现在意大利的____________、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佛罗伦萨2.影响
(1)新兴阶级出现: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变化
①新兴资产阶级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贵族和教会失去权威。
②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____________;他们重视____________,胜过关心神学说教。资产阶级现世的享乐创造财富1.背景
(1)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的学者。
(3)文化环境: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量遗存。2.含义
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_________________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3.实质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_____________思想。是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___________运动。 古代希腊罗马资产阶级思想解放4.思想
(1)核心:____________,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
①信仰宗教,但反对禁欲苦行,抨击_______的腐败。
②提倡追求________、幸福和物质享受。
③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④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人文主义自由教会5.成就十日谈歌集人文主义之父人类世界但丁阅读教材第27页【历史纵横】:
《十日谈》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思想?
【提示】 说明的问题: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反宗教、反封建的思想观念。
体现思想:人文主义。6.扩展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卓越的戏剧家__________创作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7.意义
(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___________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莎士比亚封建愚昧阅读教材第28页【学习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提示】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1.背景
(1) ___________使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_________势力很大。
(3)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_________。 文艺复兴德意志赎罪券2.兴起
(1)序幕:1517年,____________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
①只要有虔诚的________,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________》的权利。
3.扩展
(1)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_________和英国国教。
(2)主张: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_________高于教会。 马丁·路德信仰圣经加尔文派国家权力4.影响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_____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人文主义【判断回扣】
1.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
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而是借文艺复兴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信仰。( )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
3.文艺复兴的影响仅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 ) ×√4.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斗争。( )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当时天主教会在西欧垄断一切,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封建的思想理论不够成熟。 √1.史料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十日谈》 问题: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什么思想?
【提示】 说明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2.史料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问题:“先世纯粹的光芒”指什么?史料表达了彼特拉克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提示】 人文主义。彼特拉克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句话反映的实质是(  )
A.强调个人的幸福
B.强调现世的幸福
C.强调个人与国家幸福相统一
D.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中的引文体现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束缚的政治要求。
【答案】 D【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史料二 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流行起“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史料三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语1.史料 路德在还没有得到罗马当局的这种决定之前,曾写信给朋友说:“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这段时间内,他所散布的著作和言论中,声明他的理论是: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宗教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等。
问题:面对来自天主教会的压力,概括史料中路德的态度与主张。 【提示】 态度:不在乎天主教会的处罚,反对教会的态度更加坚决。主张:教会成员一律平等;人人可以读《圣经》;世俗权力高于教权。2.史料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问题:结合史料指出路德的矛头指向。
【提示】 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 (2014·合肥高二检测)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解析】 “心灵追求自由”实际上就是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只有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贪婪和利己”与“自由”相悖,排除;C、D两项强调的是上帝和教皇,皆排除。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二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九十五条论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教派。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共同之处是(  )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解析】 宗教改革并不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B项错误;矛头直指教皇是指宗教改革运动,但不符合文艺复兴,C项错误;A项与D项相比,A项是二者的相同主张,D项是二者的共同影响,二者相比,D项应是这两场运动最重要的共同之处。
【答案】 D【备选训练】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解析】 人文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先进的精神文明成果,在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理应深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注意把握人文主义的内涵: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 C2.名画《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的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主权在民的原则【解析】 文艺复兴前,欧洲盛行所谓的“圣像图”,把上帝、圣母等形象神圣化。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盛行,提倡人性,重视人的作用,这种思想在绘画领域也得到了体现。《最后的晚餐》就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光芒。故选B项。
【答案】 B一、选择题
1.(2014·北京东城区高二检测)“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
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该思想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的产物。故选A项。
【答案】 A 2.(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核心思想是(  )
A.弘扬人文精神  B.倡导宗教改革
C.宣扬主权在民 D.批判封建专制
【解析】 《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A项正确。B项是指宗教改革,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答案】 A3.(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实际上是突出自己的价值,故选A项。
【答案】 A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解析】 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不需要借助于其他形式,这是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答案】 B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
——彼特拉克
材料二 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材料三 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缺乏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弗兰西斯·培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彼特拉克的作品是什么?他在文艺复兴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概括上述材料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3)联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文艺复兴的积极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运用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注意归纳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从不同的侧面总结人文主义的内容。第(3)问注意角度,文艺复兴对欧洲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答案】 (1)《歌集》。地位:他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肯定人,注重人性,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提倡科学和知识,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3)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反对天主教会及封建神学方面发挥了进步的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课后知能检测
点击图标进入…
一、选择题
1.(2014·临沂高二检测)“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文思想盛行
C.受东方文化影响 D.商品经济发达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希腊人把神的形象人性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相关的因素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选B项。A、D两项商品经济发达和民主政治发达是其深层原因,不是直接因素,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别很大;C项也不是直接因素。
【答案】 B
2.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某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有(  )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
【解析】 本题关键是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天主教会的理论是与人文主义精神相悖的。
【答案】 D
3.“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指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故选D项。
【答案】 D
4.(2013·北京海淀区高二检测)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后,人开始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所以A项不正确。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所以C项不正确。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启蒙运动时期,所以D项不正确。故选B项。
【答案】 B
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能力。题目中给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一切以人为核心,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基本以宗教题材为主,但是弘扬人性,所以选A项。抨击教会腐败,是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不是美术创作,所以B项不正确。鲜明的色彩与夸张的形式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所以C项不正确。D项是浪漫主义时期,不符合文艺复兴的时代特点,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 A
6.(2014·韶关高二检测)西欧司法在1500年以前主要根据《圣经》,1500-1700年代主要依据古罗马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国家的兴起    B.文艺复兴的推动
C.宗教改革的影响 D.启蒙运动的发生
【解析】 分析关键信息:1500-17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在这时期正进行文艺复兴。
【答案】 B
7. (2014·连云港高二检测)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错误,应修改为意大利,②中应修改为彼特拉克,③中的但丁应改为莎士比亚,④正确。
【答案】 A
8.某博客在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B.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走大量财富
C.德意志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解析】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可从资本主义萌芽方面分析,但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答案】 C
9.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解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的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两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
【答案】 C
10.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
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是通过文艺精英的作品展现的,这必然使这一运动的主要影响局限在知识阶层和上层社会。相反宗教改革倡导信仰得救,使千万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答案】 A
11.(2014·汕头高二检测)下图是《柏林日报》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这则广告应出现于哪一时期 (  )
A.古罗马时期 B.15世纪以前
C.15世纪 D.16世纪以后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牧师可以自由通婚是16世纪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改革措施,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答案】 D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讨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时,意见纷纭,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新教的产生
B.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C.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D.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解析】 宗教改革只是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并不是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说明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因此第(1)问中“被湮没的事物”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依照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实质回答即可。第(3)问据材料信息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分析回答。
【答案】 (1)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原因: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神学统治。
(2)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只是借助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3)材料四与材料三的说法有矛盾。材料三说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材料四认为文艺复兴是“恢复古代传统”。
14.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十日谈》   图二 马丁·路德在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的原因,并评价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内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这一思想运动爆发的原因,并说一说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如何对天主教会进行抨击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第(1)问根据图一可以判断出为文艺复兴运动,进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然后评价其影响。第(2)问同样根据马丁·路德图片可以判断出是宗教改革,然后分析其原因和影响。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原因:西欧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阶层上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评价: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文艺复兴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关注人和人的生活;天主教的权威受到挑战。
(2)事件:宗教改革。原因: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影响:教会对人民的思想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控制逐渐削弱。
(3)文艺复兴: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