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节奏,把握诗歌用韵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典故的妙用,把握蝴蝶意象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探究诗歌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轨迹,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朦胧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语言节奏和用韵特点。
教学难点
典故的运用,蝴蝶意象,作者情感轨迹,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征。
学习提示
“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这首诗历来有多样的解释。
可以这样解读:锦瑟本有五十弦却说“无端”,流露了诗人心底的嗔怨。
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
回顾平生,有多少情、多少事,早已迷离惝恍,宛如“庄周梦蝶”的故事一样,真实与梦境无法分辨,唯有曾经的感受,既如月光中带泪的珍珠,带着伤感,又如蓝田美玉的温润,引人怀恋。但究竟如何,却又难以说清。
诵读这首诗,当仔细体会诗人如何传达往事如烟的独特感受。
一、导入新课
《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人到中年,在饱尝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 让我们走进《锦瑟》。
二、作者介绍
党争牺牲品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小官僚世家,祖父、父亲皆早亡,幼年身体羸弱,性格内向敏感。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受牛僧儒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牛党门生),后来又被李德裕党王茂元招为女婿(李党女婿)。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牛李党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李商隐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却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沉寂下僚,抑郁不得志。
时世 晚唐
家世 没落少孤
身世 小官,漂泊各地
性格 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
文风 情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
三、题解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锦瑟”: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四、背景介绍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五、知识支架
用典
用典之法,古已有之,从《诗经》《楚辞》始,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颇为盛行。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因此用典又称用事。这种用事、用典之法,借古事来表现现实生活内容,使文辞含蓄、委婉,起到暗示作用,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文人不能直言其事、直抒胸臆有莫大关系。此外,用典往往以两三四五言概括历史故事、神话传奇等,每一个典故背后都蕴含着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厚广博的文化知识、独特的美学意境、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和由此而来的人生感悟,具有浓缩了的丰富性、压抑了的联想性,以简明、洗练之貌呈现给读者,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与古代文言、诗词的特点和要求相符合。
六、整体感知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情感,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七、文本研读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内容分析
"瑟”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评: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責春;但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①“一弦一柱”与“年华”有何关系?
诗人人到中年,经历现实沧桑,无奈之中看到锦瑟,想那一弦一柱之间,流淌的都是人生的年华与岁月。景色弦多音繁,年华事多情浓。
“一弦一柱”表明每一件事都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年华”是本诗主题的由头,追忆年华所感。
补充:在古代,“琴”大多为男子所弹;“瑟”很多时候为女子所弹。在古代的燕乐里,弹“琴”就是要当众弹琴;而弹“瑟”的人和“瑟”往往要在帘幕后的隐匿之处,作为一种背景音乐演奏。所以,“琴”为阳,“瑟”为阴;“琴”在台前,“瑟”在幕后;“琴”为君子用世之道,“瑟”则可隐逸、可明心志。
②“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用了比兴手法。(“比”是指比喻,“兴”是指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端,从而引发自己所有表达、赞颂的内容)。
“无端五十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人生五十年华(诗人此时46岁,年近半百),感叹自己流逝的青春年华,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感叹年华流逝的伤感和无奈;二是把“瑟”的弦从中间剪断,25根变50根。“断弦”是对妻子的纪念。
作者在自弹自唱自、自怨自怜,他的曲子和诗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他在瑟音之中,一遍遍审视他曾经的年华与情感经历。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内容分析
庄周梦蝶的典故,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借此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景。用望帝春心的典故,来借此以冤情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之情。
①颔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何意义?
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一会儿梦醒了,庄周僵卧在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他写的清灵飘渺,常为文学家和哲学家引用。
“庄周梦蝶”包含诗人美好却又虚渺的心灵寄托。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望帝啼鹃:望帝,名杜宇,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国破家亡后,杜宇化为一种鸟,这种鸟叫杜鹃鸟。春夏时节,杜宇彻夜不停的哀鸣。杜鹃鸟的口腔上部和舌头都是红颜色的,古人认为是他啼得辛苦,以至于满嘴流血。刚巧杜鹃高歌的时候,也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杜鹃啼血。
“望帝啼鹃”诗人用杜鹃啼血寄托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表达哀然凄切之情。曾经有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译文: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内容分析
运用月明珠泪的典故,构成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复杂的怅惘情怀。运用蓝田玉烟的典故,构成一片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领联和颈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①颈联用了哪些典故?
暖玉生烟:是指陕西的蓝田县有一座山,盛产美玉,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如两羽生烟,一派中和气象。
玉可以看成是美好时光、梦想、情缘、前途的象征,说明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把握。(梦想、思想破灭后的迷惘)
鲛人泣珠:《博物志》中有“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不放弃纺织工作),其眼能泣珠。”
这里是说大海里蚌身上的珍珠,其实是美人鱼流下的眼泪。而最好的珍珠一定还要有月亮的精华,要有月清如水、月华如水的笼罩,这样才能产生世上最美的珍珠。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梦想和相思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②颔联和颈联所用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给读者怎样的意境?
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美好的梦想;
望帝啼鹃:意为伤痛殷切的思念;
暖玉生烟:意才华埋没、往事如烟、心情迷惘。
鲛人泣珠:意为痛苦的哭泣,梦想的破灭;
四的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惆怅悲伤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内容分析
尾联收束全篇,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这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
①赏析尾联
“惘然”与“思年华”要相呼应。即便“惘然”他还要“一弦一柱思华年”,所以这些感情哪能等到追忆才有?其实早就有了。
正是这种痴情一往情深,才能让夹缝中求生的他放下功名,转向一个丰满且痴情的精神世界。即便惘然,但那时的你、那时的时光与岁月,依然赐予诗人永恒与温暖。内心百转千回,往事难以割舍。
八、文本探究
1,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受?
参考提示:
①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却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故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
②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有泣泪,其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的感伤。
④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了一种对于美好境界无法企及的怅恨。
2.作者写了哪些意象?“此情”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提示:作者写了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等意象。“此情”指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具体包括了对自己理想和仕途不顺利的怅惘和悲伤,对年华易逝的感伤,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有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
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参考答案:颔联的含义是“我对美好的情境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字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却又无力自拔,欲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4.课外搜集李商隐诗中名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并背诵。
参考答案:(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幽草:生于幽僻处的小草,这里有自比之意。天气久雨,幽草难长,“天意怜幽草”暗含放晴之意。重晚晴:是指看重傍晚的晴朗天气。“晚晴”比喻人生的晚年。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机,仿佛老天对它特别怜惜;世间也特别看重人生的晚年。李商隐自开成三年就陷入党争的漩涡,一直遭到异党的忌恨与排挤,最后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多少感受到一些人情的冷暖,同时也摆脱了党争的羁绊,精神上得到解脱,所以才有幽草幸遇晚晴之感。这两句可用以抒发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表现一种积极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何时能够。西窗:指妻子居室之窗。却:倒过头来。巴山:泛称四川境内的山,此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梓州。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坐西窗之下共剪烛花,来追叙此时巴山夜雨里我思念你的心情。这是作者在梓州期间写给妻子的抒情短章。两句在时空上往复对照,从现实中的巴山夜雨,设想出未来的西窗夜话,又在设想的西窗夜话中,嵌入当前巴山夜雨的现实,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蝉》
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难饱:蝉餐风饮露,故难以自饱,暗喻自己的贫困。恨费声:蝉声悲切,似在怨叹自己的处境,但也无人理会,实属白费、徒劳。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蝉因高洁而食不果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咏物诗的特点是“体物为抄,功在密附”,意即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做到形神俱似而又含蓄不露。李商隐的《蝉》实际是说自己为人清高,所以生活贫寒、潦倒,虽然向人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引荐,但最终却是徒劳的。
九、小结本诗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十、李商隐名句
1.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2.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3.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4.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5.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6.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