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哦,香雪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的冲击,却不能和时间成正比。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哦,香雪》。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圈画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哦,香雪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
《哦,香雪》中,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企求,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香雪所追求的是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上的东西,想得到未来的彼岸幸福。
1.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的
提示:
故事从哪儿开始的?
她们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的结局如何?
2.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事情是从姑娘们等待火车到来开始,所以故事的开端是哪些段落呢?
开端:第5-56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3.开端之前的段落写了什么内容?属于情节中的哪部分?
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4.故事围绕铅笔盒展开,可以细分为哪两部分?分别对应的是哪些段落?
发展:第57-71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第72-78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
5.故事结局如何?
结局:第79-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思考:
“大山”、“火车”“铅笔盒”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提示: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山”、“火车”、“铅笔盒”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文化、知识
试对比分析凤娇和香雪性格上的不同之处。
①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②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追求物质
精神充实
香雪为什么会有和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追求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
求使她与其他姑娘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
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
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比别人的追
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赏析
景物描写
心理描写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请同学们找出能表现情绪变化的景物描写
⑴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怕
——不怕
⑶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⑷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犹豫
——坚定
思考:
给这景象命名,
并探讨该处景色描写的作用
提示: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月夜山景图
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变化,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描绘,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的过程。
小说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