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12: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主要写了四个人物,父亲、恩师、朋友、阿长,而着墨最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阿长。阿长怎么有这么大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
王某某



《山海经》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山海经》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被誉为“民族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儿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憎恶( ) 絮说( ) 颈子( )
规矩( ) 惶急( ) 烦琐( )
土匪( ) 胸脯( ) 疮疤( )
惧惮( ) 哀悼( ) 书斋( ) 霹雳( ) 粗拙( ) 画舫( )
zēnɡ wù


suǒ
huánɡ
fěi

chuānɡ
dàn
dào
zhāi
zhuō
pī lì
jǐnɡ
字词清单
fǎnɡ
字音易错
字形易错
字音识记
多音字
预习检查
zhēng
正月
zhèng
正确


果脯

胸脯

kōng
空间
kòng
空白

形近字
预习检查

huáng
惶急

huáng
蝗虫

dàn
惧惮

dān
殚精竭虑

biàn
辫子

biàn
辩论

biàn
分辨

dàn
子弹

bāi
掰玉米
词语集注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道理深奥或人的心机等难以捉摸。
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粗拙:粗糙拙劣,不精美。
不要理解为脸上有灰尘、脸脏。
解题
阿长与《山海经》
一个人
一本书
关于两者的一件事;
蕴藏其中的一份情;
细读
环节一:初识阿长
姓名:
身份:
样貌:
外号:
文化程度:
家庭情况:
什么姑娘(具体不详)
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保姆)
黄胖而矮,生得不好看
长妈妈、阿长、阿妈
并非学者(没读过书)
青年守寡,有个过继的儿子
1.文章开篇就介绍“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
有何用意?
开篇介绍“长妈妈”这个称呼的由来,是在告诉读者“长妈妈”是一个不被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者形象。此外,以此开头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一个总体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浏览全文,勾画出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点评情感态度
初读课文
(1)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第3段:“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第6段:“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第17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通读全文,请你用曲线图画出文中“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过程,并标注关键词。
环节二:走近阿长
讨厌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特别的敬意
憎恶
新的敬意
由上面可见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与此曲线图对应的分别是阿长做的哪些事情?那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环节二:走近阿长
切切察察
“大”字睡姿
元旦的古怪仪式
讲长毛的故事
谋死隐鼠
为“我”买来《山海经》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变化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抑)
(扬)
欲扬先抑
概念: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物、人、事,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写作方法。
作用:用这种方法,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变化,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2.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3.文章先写……,后写……,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试分析。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文中先写……(抑)再写……(扬)通过对比,表达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考查形式
三、答题模式
在这些事件中,“我”看到的是怎样的阿长呢?请用如下句式回答。
环节二:走近阿长
从__________中,“我”看到一个________的阿长。
示例:
从阿长的“切切察察”中,“我”看到一个爱嚼舌根、素质不高的阿长。
段落
事例概括
(阿长的)形象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睡相粗俗(睡觉摆成一个“大”字)
粗俗、多事、率性
懂得许多规矩
正月初一让“我”吃福橘(麻烦的礼节)
迷信却真诚善良
教给“我”很多道理
真诚、纯朴、善良
3
6
11
12
讲“长毛”的故事
段落
事例概括
(阿长的)形象或性格特征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给“我”买回了“我”渴慕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
愚昧无知而又纯朴可笑
善良、热心和对“我”的关心、爱护
13
16
24
环节三:聚焦事件
这么多与阿长关联的事物中,阿长与《山海经》 写得最详细。精读这一部分。
思考:
1.《山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
2.阿长买《山海经》这一举动为何能使“我”产生“新的敬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地理著作,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汇编。《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旧称大禹、伯益所作。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文中提到的“九头的蛇”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相柳,人面蛇身,长着九个脑袋。它所经过的地方会变成沼泽和溪流。
九头的蛇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祷过山上有—种鸟,长着白色的脑袋、三只脚、人—样的脸。
三脚的鸟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一种奇兽长得像普通的牛,身子青苍色,没有犄角,只有一条腿,吼叫的声音如同雷鸣。
一脚的牛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刑 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环节三:聚焦事件
《山海经》 神秘而有趣,“我”对其念念不忘却始终求而不得,为什么?
提示:可能帮助“我”买到书的人会有谁?他们对此的态度如何?
远方的叔祖:
有书,疏懒,不好意思逼他去寻找
先生:
不会回答“我”关于课外书里的事。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
认为学龄儿童只能读《鉴略》之类的书。过多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父亲也不会给“我”买。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五猖会》
环节三:聚焦事件
“我”认为对阿长说《山海经》 也无益,为什么?
阿长购书

,所以“我”从未指望她能买来。
不识字
并非学者
不富裕
不确定书名
环节三:聚焦事件
阿长终是买来了《山海经》,这使“我”发生了新的
敬意。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想起之前对阿长的轻视、不满,“我”心生愧疚。
升华感情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会叫错为“三哼经”的农村妇女,但她却利用短短几天时间为“我”买来了“我”心心念念的书,其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让“我”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正是阿长这种善良、纯朴的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阿长成了“我”最怀念的人。以至于阿长辞世差不多三十年了,“我”仍然怀念她。
总结存储
作者,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先画了阿长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刻画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环节四:关注两种视角
本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试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环节四:关注两种视角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童年的“我”认为《山海经》是宝书,因为:
成年后的“我”认为《山海经》是宝书,因为: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内容如此有趣的书。
“我”珍视的不再是那本刻印粗拙的本子,而是蕴藏在其间的,长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雕塑: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
示例:
“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儿童视角。写出了当时的不耐烦,真实、活泼。
“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回忆视角。依旧觉得麻烦,但经历了理解与感激,这些点点滴滴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环节五:深情诵读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1.对阿长,文中有很多称呼,作者为什么独独选取了阿长这个称呼呢?
2.鲁迅不信鬼神,却为何祈祷鬼神?
“阿长”包含了感激、内疚、忏悔等等复杂的情感。
长妈妈信鬼神,鲁迅在此处为她而祝祷,更显出他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环节五:深情诵读
请深情诵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出思念与感激,读出同情和愧疚: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总结
总结存储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串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显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拓展
课堂检测
A.倘使(tǎnɡ) 臂膊 书籍(jí)  切切喳喳
B.咒(zòu)骂  惶急 书斋(zhāi) 念念不忘
C.絮说(xù)  渴暮  孤孀(shuānɡ) 情有可原
D.胸脯(pú)  哀悼  粗拙(zhuō) 深不可测
D
【解析】A项,“喳喳”应为“察察”;B项,“咒”应读 zhòu;C项,“暮”应为“慕”。
1.下列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B.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C.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没有名字的好处),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D.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于测量,形容深奥,难于理解)。
C
【解析】“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B.“和”并不是善恶不分,是非莫辨,不是简单的混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C.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D.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
B
【解析】A项,“一定很怕热罢”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C项,“大陆同胞”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删去省略号或“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感谢观看
【初中语文匠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