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12: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张秉贵。
教学目标
02
03
01
了解作者生平,补充了解除课文内的张秉贵生平信息。
理解本文的报道角度,学些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写法
感悟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精神,并思考学习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作家介绍
林为民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林正亨之子,他18岁就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是一位知名的资深记者。
  谈起父亲的过往,林为民感慨地说:“父亲作出的人生选择,作为孩子,我们完全理解,因为那是我们林家世代相传的家风——家国同构,国比家大!”
国永远在家的前面,这就是雾峰林家几代人的信念。
写作背景
1977年,刘广和、林为民、刘红等同志集体采写了卖糖“一抓准”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研究了无数次,最终挖掘出了“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阴霾,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学习的楷模。
张秉贵是做什么的?
明确:张秉贵是百货大楼
的糖果柜售货员。
全文分析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用原句回答)
明确: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张秉贵良好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很有精神,动作迅速、待客热情。他拿糖,一抓就准,卖得很快,态度热情,让人心里暖呼呼的。
(2)主动、周到、耐心。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哭闹,张秉贵就先给了小孩一块糖吃着,轮到她的时候再算账,并且还用小纸袋装几块糖让小孩在路上吃,考虑的比做妈妈的还
周到。一位着急赶火车的外地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从他的表情判断他有急事,就主动问他是不是着急,并在征得前面的顾客同意后,先为他服务。
(3)工作二十二年,从未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和蔼可亲。遇到不讲理的顾客,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自己家里有不顺心的事,他尽力克制自己,像往常一样热情接待顾客。
(4)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用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
张秉贵热情周到的服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旧社会他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在他认为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怠慢了买的少的顾客的时候,党支书找他谈心,告诉他“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他深受触动,及时端正了自己的服务态度。
(2)顾客的尊敬和爱戴,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好的决心。一位生病的女顾客,希望买含糖分少的点心,张秉贵耐心给她介绍各种糕点的味道,并帮她挑选了两种合适的点心,顾客很感激,过了几天,带来家乡的大枣和梨感谢他。还有一次,他到东风市场一家饭馆吃夜宵,因为顾客满座了,他买了一盘炒面在店里站着吃,饭馆的大师傅,认识他,到他那买过糖果,知道他站了一天柜台很辛苦,主动给他送来了凳子让他坐下。想到他在旧社会受到顾客的欺凌,两相比较,他深深感到了新社会人民群众对他的尊重和友善,他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
(3)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思想觉悟。张秉贵认为为顾客服务好,让顾客在工作岗位上心里热乎乎的,就能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也算他们售货员为革命事业做了一点贡献。
(4)主动熟悉商品,钻研业务,当好顾客的参谋。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参观,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到医院,向医生学习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自己花钱买了 230 多种糖果品尝。他掌握了丰富的商品知识,成了顾客的好参谋。
课文用来对比的手法。解放前,他 10 岁起就在资本金的工厂当童工,17 岁当学徒,受尽剥削阶级的压迫和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进百货大楼成了一名人新的服务员。在旧社会被顾客打骂,在新社会受到顾客的尊重。解放前后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文章怎样运用对比手法?
有人认为张秉贵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值得人们如此颂扬。对此你如何看待?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张秉贵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考
【示例】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我们向张秉贵学习,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从小事做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可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
事件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体现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体现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
事件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体现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体现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
“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意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
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这几段体现的是张秉贵的专业素养。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人物描写的作用。
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文章为什么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结尾?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人,正发挥着他的巨大作用,因而显示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可贵。
文章通过几个典型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过硬本领,且服务热情周到的售货员的形象。张秉贵几十年如一日的满腔热忱的服务精神正如一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众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