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梯形的面积说课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梯形的面积说课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8 12: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梯形的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四.说教法
五、说流程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4、教材的编
写内涵
1、教材的知
识结构
3、教材的编
排特点
2、教材的内
容和地位
说教材
一、说教材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1、教材的知识结构
1、小数乘法
2、位置
3、小数除法
4、可能性
5、简易方程
6、多边形的面积
7、数学广角
8、整理和复习
1、教材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
空间与
图形
位置
多边形
的面积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实践与
综合运用
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
统计与
概率
可能性
2、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定义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梯形的面积
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面积
2、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割补、拼摆)
梯形的特征
梯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让学生探究猜想如何求出梯形玻璃的面积。同时通过操作实践推导出梯形面积,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材编排特点
第一环节: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教材编排特点
第二环节: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你知道吗?了解我国古代对梯形面积的研究,同时,也对割补法探究梯形面积进行补充。
3、教材编排特点
第三环节:
(1)运用转化思想,推导公式,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教材编写内涵
(2)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学习圆面积和
立体图形表面积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钟方法,但受到等式变式知识的影响,概括起来较困难。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大部分学生应该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并不知道公式如何得来。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三、说目标
情感与态度
3、
过程与方法
2、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能力,感受迁移转化思想,培养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三、说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和解决问题。
运用不同方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找出图形转化后的联系。
梯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四.说教法
五、说流程
梯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四.说教法
五、说流程
五、说流程
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和探索,提出“四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数学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生活性、真实性、实践性。其基本操作程序为:
四环节教学
1、复习
导入
2、自主
探究
3、巩固
练习
4、知识
拓展
1、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回顾,唤起学生的记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时间预设:2′
2、自主探究
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车窗玻璃是多大面积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梯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教材中主题图(时间预设:2′)
2、自主探究
预设:像计算三角形面积一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问题1:你打算怎么计算梯形的面积呢?(时间预设1′)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动手验证你的猜想(时间预设7′)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操作,自主推导公式,小组内交流讨论。
问题2:猜一猜梯形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时间预设3′)
2、自主探究
交流汇报,总结概括(时间预设:5′)
预设1: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 ×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
(上底+下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体验经历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自主探究
预设3: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预设4:把梯形沿两腰中点的连线剪开,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5:用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
交流汇报,总结概括(时间预设:8′)
预设2: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猜想积极验证,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推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问题1:(时间预设:3′)
你能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预设:S=(a+b)h÷2
3、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探究发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间预设:3′
4、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也对割补法探究梯形面积进行了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变化。
时间预设:4′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总结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面积
三角形
面积
计算公式
S=ah
梯形
面积
计算公式
S=(a+b)h÷2
计算公式
S=ah÷2
实际应用
组合图形
面积
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
分解成学过的平面
图形再求面积
h=S÷a
h=2S÷a
b=2S÷h-a
a=2S÷h-b
a=S÷h
h=2S÷(a+b)
a=2S÷h
总结反思
《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猜想”、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