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梯形的面积
说课稿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而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感受梯形由已知图形通过割补转化为所求图形的数学思想。
说课标
根据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首先,我来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块领域,它是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知道了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并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已有了转化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多种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发现梯形与已知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我对学情进行了以下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但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也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说学情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归纳总结法三种教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启发,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应用中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最后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如何的学是非常重要的,我对学法也进行了分析,小组讨论、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结合我所创设的情境,小组讨论我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剪、割、拼等一定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概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学法、教法
第一环节:基于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以旧知唤新知。
这一环节我利用畅言教学软件出示主题图梯形的车窗玻璃,让学生通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思考,如何用学过的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想,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说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以“你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用学具中的梯形动手拼一拼或剪一剪,验证你的猜想,请同学来回答”这样的提问小组合作开始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通过白板出示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平面图及操作活动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转化—联系—推导出公式”这样的顺序进行。在学生动手操作结束后让学生利用白板实物投影进行汇报拼摆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通过动画直观演示,并用红色、蓝色不同颜色线条、加粗黑色字体标注,加深学生印象。
说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借助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借助你们手中的梯形纸片,可以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并找到转化前后图形间的联系,把你找到的联系在纸上写一写,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如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看哪组的方法最多,学具不够用可以找老师领取。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我对学生利用已知图形可能拼摆出的梯形进行了预设:
1、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梯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是一个梯形的面积,两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合成平行四边形的边,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上底加下底等于长,宽等于高)
3、把一个任意梯形剪成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4、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5、把梯形通过分割和割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五种预设都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但在教学中我把预设1作为重点,最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字母表示 S=(a+b)h÷2。
说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自主研究,验证猜想,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同时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这一环节我利用动画演示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件在学生迷惑不解之时呈现,每次都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真正达到了辅助教学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动画演示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三道题,由简到难,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对知识的应用得到了拓展,每道题学生先尝试再讲解,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完整过程,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
说教学过程
1.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下图),求它的面积。
S=(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m2)
2.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S=(a+b)h÷2
=(40+71)×40÷2
=111×40÷2
=2220(cm2)
S=(a+b)h÷2
=(45+65)×40÷2
=110×40÷2
=2200(cm2)
3.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我以“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是如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还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提问来结束这节课,在学生巩固内容的同时,思考是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从而突破重难点。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巩固这节课的内容,除了教材书面作业还让学生自己画一个梯形,通过对上底、下底、高的测量求出面积,在学生巩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对畅言教学课件的展示,第二板块强调了主要内容,第三板块为我的活动板块,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的展现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提示。
说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大门:
基本练习(36+120)×135÷2 变式练习(46-20) × 20÷2
=156 × 135÷2 =26 × 20÷2
=10530(平方米) =26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10530平方米。 答:这个花坛的面积是260平方米。
畅
言
软
件
活
动
板
块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