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
2、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会背诵默写三首古诗词。(重点)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重点)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难点)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词“洛”,注意读准“间”“数”“重”的读音。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1)指名读,师正音、简要诗意。(2)再指名读。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口”的大略位置。)同学们,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诗题。
3、出示教学目标。
①学会1个生字词“洛”,注意读准“间”“数”“重”的读音。
②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二、学习新知
1、了解作者,初读古诗。
师导入:同学们能完成目标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请看:
出示自学指导(一)
①交流讨论对作者的了解。
②抓住“泊”字理解诗题目的意思。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5分钟)
2、交流反馈,感情朗读。
①师导入: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生汇报: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②谁能来说说“泊”有几个读音?在这里读什么?什么意思?“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生:泊有两个读音(bó pó),这里读(bó ),停靠的意思。“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③师引导: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注意:“间、数、重、还”这几个字的读音。
指名读,师范读,比赛读。
3、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师导入:同学们读的很好,当然要读得更有感情,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出示自学指导(二)
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你能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
③赏析”绿”字的妙用。(10分钟)
4、讨论汇报,排疑解难。
师引导:通过诵读,结合你手边的资料,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呢?
生:“间”,在这里读作jiàn ,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隔”的意思。“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绿”吹绿了。“还”指的是返回。
5、指名说诗的大意。
6、指名答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7、“绿”是吹绿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三、回归整体,积累古诗
1、同学们,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下面请大家一起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2、自由背诵,默写检测。(5分钟)
拓展延伸
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请同学们积累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练习题
1、默写《泊船瓜洲》。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泊船”的意思是 ,“间”
的意思是 。“绿”的本义是 ,它在诗中的意思是:
3、诗中 ( )和( )两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当时距离家乡很近。
4、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秋思》,自读,识记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3、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京师得家书(明 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别无语,只道早还乡。
深情导入
1、 同学们,宋朝的王安石借春风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 那么,宋朝的张籍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溢满的情怀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另一首诗----《秋思》。
2、板书诗题。(齐读课题)
3、出示课时目标。
①学习《秋思》,自读,识记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③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④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初读知意
出示自学指导一
①交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②解读课题,把诗读准读通。
③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反馈交流:
1、张籍,唐朝诗人。他出身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的盼望得到家人的消息。正在这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2、解读课题,秋指秋天;思是思念。在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3、指数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
4、师引导:读诗不仅要读通读顺,读书韵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重要的是感受诗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指名说诗的大意(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 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三、品悟诗情,拓展升华。
出示自学指导二
①想象当时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②拓展练笔,作者会在信里写些什么?
反馈交流:
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秋风瑟瑟,秋意浓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落叶归根,全家团圆的时间,可是、、、、诗人心里一阵难过,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啊?孤独、寂寞、悲伤、无奈的作者一次又一次把信拆开、封上,生怕信里漏了什么内容。让我们感受到说不完道不尽的浓浓思乡之情。
师引导:十年了,那是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总结,当堂检测。
1、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的画面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的生活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5分钟)
2、指名提问背诵。
布置作业。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把他编程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秋 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深深的思乡情
教学反思:
《秋思》练习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用“· ”标出重读的词,用“//”标出停顿的地方。
这首诗中的“意万重”是指
“行人”指
“见秋风”作者看见了怎样的景物?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
3、全诗作者借( )抒情,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秋思》,自读,识记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3、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月夜忆舍弟》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www. / _blank )【唐代】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导入课文,解题释意。
1、远离故土的人,总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相思”是什么意思?(思念),“长相思”就是深深的思念。
4、这首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白山的途中写的。
5、看到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相思谁?为什么相思?怎样相思?为什么长相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中去探索吧!
6、出示课时目标
①学习《秋思》,自读,识记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③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④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初读《长相思》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5分钟)
交流反馈:
①指名读,提醒注意“聒”“更”的读音。
②结合“更”的读音,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整夜风雪交加)
③出示词,画出节奏。学生齐读。(注意上下阕的停顿)
读懂《长相思》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
出示自学指导二
①结合注释,同桌交流诗的大意。
②思考:作者身在哪里?相思谁?如何相思?相思到何种程度?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③作者深深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故园,想象那该是怎样的场景?怎样的画面呢?(动笔写一写)(10分钟)
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诗的大意。(不对的地方及时找人订正)战士们跋山涉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战士们不禁思念起故乡来。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作者 身在征途,思念故乡和亲人。而且从“风一更,雪一更”体会到作者在征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
3、师引导: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那他又是如何相思?想到何种程度呢?(睡不着,心碎了。)这就是相思前要加一个“长”的原因。
4、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这是一种什么感受?(矛盾、痛苦、煎熬)再读词。
5、师:同学们,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深深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故园。那么作者在故园白天可能和朋友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
6、 学生自由发言。
7、师小结:多么温馨,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生活!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没有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有的只是-----《长相思》
四、拓展总结,检测背诵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非常真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颗破碎的心。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中,他留下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这是作者自己问自己的话,那么还有谁会这样问他呢?
2、学生自由回答。(深深思念他的妻子,志趣相投的朋友,年迈的亲人、、、、)
3、师问:作者真的这样轻离别吗?他为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选择离别?(纳兰性德不是真的轻离别啊!他也舍不得离开亲人啊!但是他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责任重大,他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
4、让我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走出帐篷,眺望远方的故乡,深情地吟诵《长相思》。生自由背诵。
5、检测背诵。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把搜集到的思念家乡的古诗词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长相思
山水----身已远
风雪----梦不成
思乡浓
教学反思:
《长相思》练习题
山一程,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的作者是( )。词牌是( )。
诗中的“故园”是指( ),“声”( )。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