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17: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课时)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意思。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
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检测目标 1.2
评价任务二,检测目标 3
【资源与建议】
1、《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1-6]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学习过程】
任务一: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活动一: 大声朗读课文,标出不会读、不理解和易出错的字词。用“ ”标出不理解的句子或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章意思,理解每一句的含义。指向目标(1,2 )
1.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曾( )子 传( )不习乎
笃( ) 逾( ) 罔( )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2.《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 、 、 并称“四书”。
3.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 ,字 , 时期人。(做完后,小组内互改交流,争取当堂掌握。)
4.解释划线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2)吾日三省吾身 (3)不逾矩
(4)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6)匹夫不可夺志也
5.通假字
(1)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 )
6.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评价标准(最高):(1)能准确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通顺的翻译每一句的含义。
7、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学生读,教师讲解评价标准。
8、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根据评价标准初评,形成小组统一意见。
9.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自评,如果理解有错误,再和同位互相纠正。
小结:《论语》凝聚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博大智慧,无论是学习方法、求知态度,还是道德修养。其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同学们,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任务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活动二、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交流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1、复习背诵,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2、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说一说。
3、自主学习 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小组讨论,然后由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评价标准(最高):①.准确完成自主学习检测的问题。
②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学生读,教师讲解评价标准。
③.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自评,小组内互读,找出不足并改正。
4、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决。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5、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6.孔子关于读书的论述对我们有何启发?
提示:关于读书,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独到见解,这些对 于我们科学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学习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7.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认为君子除了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与人和睦相处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说话和做事的标准。
评价标准(最高):1.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学生读,教师讲解评价标准。
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检测环节】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 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笃志(dǔ) 殆( dài) 焉(yān)
C.箪( 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 gōng) 惑(huò)
D.三省( xǐ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 yú) 矩(jǔ)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3、(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5)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
(6)《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7)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9)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的话就是:
【学后反思】从论语中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