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19: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朗读诗歌,了解歌行体、边塞诗的特点和诗人的生平。
2.品味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感受诗人笔下边塞特有的绮丽风光。
3.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
歌行体
边塞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
赠别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歌行体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例,承自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富于变化 ,“行”是曲的意思 ,相对于格律诗比较自由。属于古体诗。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长恨歌》
高适的《燕歌行》
一、歌行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
二、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边塞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它反映戍边的艰辛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等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三、赠别诗
古代文人喜欢在友人、朋友离开时写诗相赠,或表达思念、担心;或给予希望、同情;或表达自己对友人前途的乐观精神等等。这类诗统称为“赠别诗”。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著有《岑嘉州诗集》。
此诗当作于754年,地点在轮台。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武判官就是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狐裘 锦衾 都护
冷难着 瀚海 饮归客

zhuó
hàn
yìn
chè
qiú
qīn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席卷大地,吹断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已大雪纷飞。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成千上万棵树上都开满了梨花。
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
胡天:胡人地域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控:拉开(弓弦)。
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着:穿。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瀚海:指沙漠。
惨淡:暗淡。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将军、都护的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冷得难以穿上铁甲。沙漠纵横交错结了百丈冰,愁云暗淡万里凝滞。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中军:指主将。
饮:宴请。
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拉,扯。
翻:飘动。
主将帐中摆酒宴请回京的人,弹起了胡琴、琵琶,吹起了羌笛。傍晚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冻硬,风也无法吹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八月飞雪图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北风的迅疾、猛烈。
“卷”“折”
“即”“飞”
“即”,“就”的意思,表现了对雪如此早来的惊讶。雪“飞”是风大的结果。同时刻画了雪花漫天飞舞的奇丽景象。第一句刻画得是胡地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为什么?
运用比喻、联想
以梨花比喻冬雪,以春景写冬景,联想奇特美妙
诗人把一片银白的世界联想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媚春光,给人的感受是欣喜、暖意和充满生机。
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军营酷寒图
具体体现战士们的生活
过渡,由咏雪转到送别
“珠帘”“罗幕”“狐裘”“锦衾”
都是用来御寒的,但是飞雪飞进珠帘打湿了罗幕,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狐裘”和“锦衾”都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极写塞外天气之寒冷。
第三句,环境描写,夸张手法。
刻画了宏大的塞外风光,“百丈冰”和“万里凝”是夸张写法,展现了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军营饯别图
第一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热烈的送别场景,将帐内将士们的欢腾情景与天寒地冻的外界相对比,体现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展示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句是宴会之后友人离开辕门,准备回程。帐外的风寒依旧。“风掣红旗冻不翻”,细节描写,写天的寒冷。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地惜别图
第一句,写诗人在轮台东门送友人离开时“雪满天山路”,茫茫大雪覆盖了回程,展现了壮阔的边塞风光,也体现了对友人这一程深深的担忧。第二句,没有去正面描述送别的情景,而是仍然扣住“雪”,着重写那条铺满白雪、客人东归的天山路和归客走后雪上留下的马蹄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写依依惜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全诗融合强烈的主观感受,无处抒情,却处处抒情,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朋友离去时的无限惆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