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祝福》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了解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社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拿来主义》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了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11篇小说。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而当时的鲁迅,就像布不成阵的散兵游勇,“孤独”着,“彷徨”着。
了解作品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写作背景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写作背景
贞节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存天理,灭人欲”
封建秩序: “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五常”: 仁义礼智信
妇女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封建迷信: 阴司、地狱等等
封建思想
缠足
三寸金莲
文体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情节主要分为哪几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和尾声
序幕:序幕也叫引子或楔子主要是交代故事背景或者人物关系。
尾声:故事的另外一种延续,可以设置悬念。
梳理情节
按照小说情节的组成部分,把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并填写以下表格。
情节 内容
梳理情节
情节 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写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祥林嫂寂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卖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再写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倒叙
叙事艺术
这篇小说在讲述故事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叙事顺序:倒叙
作用:
(1)为读者设置一系列悬念,激发读者兴趣。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文中先叙述祥林嫂的死,之后叙述祥林嫂的其他经历使文章曲折有致。
叙事艺术
2.“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1)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连接全文。
(2)代表一种有限型视角。小说主要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全知型视角,有限型视角,客观型视角)
(3)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增加了故事的客观性。
人生经历
梳理祥林嫂的一生,总结祥林嫂的相关事件以及祥林嫂身边的人对她的态度。
事件 身边人如何对待她
事件 身边人如何对待她
丈夫离世
逃至鲁镇
被迫改嫁
夫死子丧
重回鲁镇
捐献门槛
死于祝福
鲁四老爷嫌弃她的寡妇身份,鲁四婶觉得她安分耐劳。
婆婆为了给小叔子娶老婆强迫她再嫁。
大伯收了屋子,赶她走。
鲁四老爷嫌弃她,认为她是个败坏风俗的人。鲁四婶四婶同情她,但也对她不满。柳妈和众人笑话她。
鲁四老爷和鲁四婶厌弃她。
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是个谬种。
婆婆严厉
思考探究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春天 丈夫离世(34)
春天 被迫改嫁(40)
春天 痛失爱子(67)
临近春天 一命归天 (32)
“女性悲剧”的形象代言人
祥林嫂是个怎样的人?
分析人物形象
(一)小说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
2.从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入手。
3.从分析小说环境入手。
分析人物形象
(一)小说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
(1)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他人是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
2.从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3.从分析小说环境入手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小说的环境描写具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
肖像描写
1.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肖像描写
初到鲁镇(34)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白头绳:死了丈夫
脸色青黄:生活艰辛
两颊还是红的:青春的活力
手脚……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的劳动妇女
肖像描写
再到鲁镇(66)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白头绳:死了丈夫
两颊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
眼角上……精神了: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十分痛苦
肖像描写
死前相遇(3)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不仅青春活力不复存在,甚至连生命力都失去了。
现在的她已经没有了人的情感,精神上已经完全麻木了,就像一个行走的木头人。
肖像描写
又只是顺着眼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安分
精神受挫
精神麻木
肖像描写
小结
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变化,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作者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是不断变化的,这形象的凸显了她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反映了祥林嫂一步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与柳妈的对话
语言描写
品味祥林嫂的语言,分析她的心理状态。
语言描写 心理状态
与“我”对话,询问灵魂有无(4)
对四婶讲阿毛的事情(68)
对大家讲阿毛的事情
与柳妈的对话(90)
语言描写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 坳 没有 吃,会到村 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 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 篮盛了 篮 ,叫我们的阿 坐在门槛上剥 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 , 下了锅,要蒸 。我叫阿 ,没有应,出去 看,只见 撒得 地,没有我们的阿 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 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 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 坳 ,看见刺柴上桂着 只他的 鞋。 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 ,肚 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 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 篮呢。
内疚、自责
麻木、空虚
语言描写
祥林嫂:“唉唉,我真傻,”
柳妈:“祥林嫂,你 来了。”“我问你:你额 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祥林嫂:“晤晤。”
柳妈:“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祥林嫂:“我么?……”,
柳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 愿意了,不然……。”
祥林嫂:“阿阿,你不知道他 多么 呀。”
柳妈:“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 的 ,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 定是 肯了,倒推说他 。”
祥林嫂“阿阿,你……你倒 试试着。”她笑了。
语言描写
柳妈:“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再 强,或者索性撞 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 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 件 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 的男 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 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柳妈:“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 地庙 去捐 条门槛,当作你的替 ,给千 踏,万 跨,赎了这 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语言描写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都围着大黑眼圈。
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捐门槛。
急的流泪。
陷入恐慌
语言描写
祥林嫂询问灵魂有无
祥林嫂:“你回来了?”
我:“是的”
祥林嫂:“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的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祥林嫂:“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我:“也许有罢,——我想”
祥林嫂:“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我:“啊!地狱?地狱——理论,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祥林嫂:“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我:“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语言描写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灵魂拷问三连
你觉得祥林嫂希望有灵魂吗?为什么?
内心矛盾、精神恍惚
与柳妈的对话
语言描写
品味祥林嫂的语言,分析她的心理状态。
语言描写 心理状态
与“我”对话,询问灵魂有无
内心矛盾,精神恍惚
对四婶讲阿毛的事情
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的事情
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
陷入恐慌
行动描写
鲁迅对其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请问,他对祥林嫂亦是如此吗?
思考探究
行动描写
找出关于祥林嫂反抗行为的描写,并分析这些反抗行为体现了什么?
反抗行为 具体表现 体现了
逃
撞
捐
逃至鲁镇做工
改嫁时想一头撞死
倾其所有
洗刷“污秽”
敢于维护自我尊严
反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
追求平等的权利
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行动描写
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逃
躲避被卖
撞
不愿再嫁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捐
向封建迷信低头
小结:
祥林嫂这些具有抗争精神的行为,本质上却是对封建观念和封建迷信的深信不疑。反映了她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礼教观念与迷信思想,突出了祥林嫂性格中落后和愚昧的特点。
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俭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又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重重束缚,政治上备受压迫,经济上受尽剥削,精神上惨遭摧残的封建社会妇女形象。她在旧社会中从勤劳、质朴容易满足的妇女变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罪人,这也迫使她从勤劳、善良,一步一步走向绝望,走向灭亡。
情境写作
今天,
你就是小作家!
肖像刻画
《雷雨》番外篇1
1.《雷雨》(节选)中没有涉及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见时的肖像描写,但鲁侍萍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周朴园。现在你是小作家,拿起你的笔,发挥想象,补充三十年后鲁侍萍见到周朴园时的肖像描写。并说明这样写的原因。(从人物的姿态、容貌、神情、服饰、表情、五官等等入手。要求体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语言描写
《雷雨》番外2
2. 周鲁两家恩怨情仇真相大白后,四凤痛苦万分冲出门外,假如周冲在四凤触电之前就追上了四凤,他们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补充他们两个的对话,并且说明这些对话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探究死因
祥林嫂怎么死的?
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
相关人物
鲁四老爷
身份 相关事件 性格特点 对祥林嫂的态度 对祥林嫂的影响
地主阶级
老监生
三次“皱眉”
两个
“可恶”
一声
“谬种”
自私
冷酷无情
思想保守
讨厌
嫌弃
精神
钳制
相关人物
身份 相关事件 性格特点 对祥林嫂的态度 对祥林嫂的影响
鲁四婶
大户人家的太太
不准祥林嫂参加祭祀
警告祥林嫂
赶走祥林嫂
自私
冷漠
时好
时坏
精神
钳制
相关人物
身份 相关事件 性格特点 对祥林嫂的态度 对祥林嫂的影响
柳妈
劳动妇女
和祥林嫂说她死后要被锯成两半
传扬祥林嫂
的旧事
自私
冷漠
冷漠
精神恐吓
相关人物
其他人 性格特点 对祥林嫂的影响
卫老婆子
婆婆
大伯
“我”
唯利是图
狠心,无情
冷漠,无情
懦弱
剥夺金钱
剥夺人生自由
剥夺住处
毁灭了她最后的希望
探究死因
谁是杀害祥林嫂真正的刽子手?
“我”与短工的对话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所以祥林嫂是穷死的?饿死的?
探究死因
鲁四老爷和鲁四婶的精神钳制,柳妈的精神恐吓,卫老婆子,婆婆,大伯对她的压榨和剥削,其他人的嘲笑都需要对祥林嫂的死负责。
他们为何要如此对祥林嫂呢?
探究死因
鲁四老爷
鲁四婶
柳妈
鲁镇上的其他人
祥林嫂再嫁
婆婆
大伯
卫老婆子
封建社会允许
“我”
考虑到鲁镇人相信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为什么?
为什么可以?
为什么要?
探究死因
祥林嫂的死仅仅是因为身边的人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不让祝福
捐门槛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祥林嫂自己也对这些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深信不疑,这使祥林嫂的死成为必然。
族权
政权
神权
夫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政权、族权、夫权、神权
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共同杀害了祥林嫂!
探究死因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表层原因:穷死的,饿死的。
深层原因:祥林嫂是被身边的人压迫、剥削、嘲讽、恐吓而死。
根本原因:在人们脑海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共同杀害了祥林嫂。
明晰主旨
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思考探究
1. 小说主人公是祥林嫂,她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小说的主题,那么小说题目为什么不用《祥林嫂》,而是选择《祝福》呢?鲁迅先生有什么深刻寓意吗?
思考探究
表层含义: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思考探究
深层含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2.“祝福”的环境揭示了神权在祥林嫂悲剧中的作用。
3.祥林嫂是在热闹的祝福声中死去的。以“祝福”为题,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这种对比更能突出小说的批判性,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思考探究
2.祥林嫂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