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1.2 太阳
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结合相关实例,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理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学会分析区域太阳辐射量差异的原因
结合生产、生活实例,了解太阳大气层结构,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通过观察日食、极光等现象,查阅相关资料,判断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式。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每天最多只能供电三小时,学生们早晚读书受到很大影响。2015年,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
——西藏冈底斯藏医学院
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除了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01 太阳辐射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概况
太阳概况
恒星状态:
主要成分:
表面温度:
能量来源:
生命周期:
太阳辐射
定义:
波长与能量分布:
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氢和氦
6000K
核聚变
稳定的壮年期
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
紫外区0.15-0.4微米:7%
可见光区0.4-0.76微米:50%
红外区0.76-4微米:43%
日地距离1.5亿千米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2、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使地球自然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3、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热能、太阳能、风能、煤、石油、天然气等)。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堆积而成的黑色腐植质,埋入地下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
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煤炭形成地质原理
——G-principle of coal formation
——Geological principle of coal formation
泥炭
褐煤
矿物燃料——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致癌物质;③放射线、电离辐射;④慢性刺激与炎症;⑤其他:如免疫抑制阶段,病毒致癌物质等。
过多的太阳辐射影响人类健康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稀疏
针叶
树冠小
茂密
阔叶
树冠大
(1)不同纬度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
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是亚寒带针叶林的多少倍?和纬度、气温有什么关系?(3)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4)案例是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情况,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也会和这个情况一样吗?
大气上界全球年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因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低纬太阳辐射强,气热带雨林生物量多;
高纬太阳辐射弱,亚寒带森林生物量少。
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有什么规律?
(2)撒哈拉沙漠太阳辐射很丰富有哪些原因?
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找出中国太阳辐射最丰富和最贫乏的地区,并分析原因。
(4)推测世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分布特点,简要说明原因。
(5)总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贫乏区<1200
可利用区(1200-1500)
较丰富区(1500-1700)
丰富区(>1700)
单位:KW·h/m2
南海诸岛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增强
最丰富区:青藏高原
最贫乏区:四川盆地
丰富区:青藏高原、内蒙西部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大气中水汽、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较丰富区
分布:北疆,内蒙东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原因:深居大陆,距海远,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贫乏区<1200
可利用区(1200-1500)
较丰富区(1500-1700)
丰富区(>1700)
单位:KW·h/m2
南海诸岛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增强
最丰富区:青藏高原
最贫乏区:四川盆地
可利用区
分布:东北,南方大部
原因: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多阴雨天气
贫乏区
分布:四川盆地
原因:
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②阴天、雾天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多,阴雨天反之。
地形地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白昼长,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
1. 以下各地中,太阳能热水器销售情况最不理想的是(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海南岛
2.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用地热能发电 ③利用核能发电
④用煤、石油发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02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与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各层有什么特点?
太阳活动有哪些?
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与太阳活动
层次 比较项目 里 外 日冕层
厚度 亮度 观测手段
活动类型
光球层
色球层
小
大
高
低
肉眼可见
日全食、特殊望远镜
日全食、日冕仪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大气层结构与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太阳光球出现的一些暗黑斑点,叫做黑子。
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它比其它区域温度稍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大气层结构与太阳活动
太阳耀斑
色球层增大增亮的斑块
能在短时间内释放极强的无线电波,抛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耀斑与黑子同步变化
日珥
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
喷射气体呈弧状,像太阳的耳朵
日全食时,可用肉眼观测;
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太阳大气层结构与太阳活动
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结构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它使大范围日冕受到扰动,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
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风
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
正常情况下,地球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影响气候和降水,诱发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影响气候和降水,诱发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两图表示不同尺度的时间段内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情况
1.在a图中找出相邻的两个波谷的时间间隔。
2.在b图中找出最左侧和最右侧波谷的年份,数出这两个年份间波峰的个数,计算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3.对比1、2两题的计算结果,总结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 11 年
黑子数目多——太阳活动峰年
黑子数目少——太阳活动谷年
活动
课堂检测
1. 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钟即可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
A.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D.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唯一条件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4.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3.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汉书·五行志》:“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6.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色球层上
②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
③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无大的影响 ④耀斑爆发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下列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
A.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 使全球气候变暖
C. 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两极夜空的极光现象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