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 是由外星球生物逐渐发展产生的
C. 是由森林古猿逐渐发展而来的 D. 是由女娲用泥土捏制的
2. 下列不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特点的是( )
A. 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 B. 神经系统开始发育
C. 心脏和肺的功能增强 D. 身高突增
3. 我们吃的米饭、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物质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
4. 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盲症——缺少维生素A;
②佝偻病——缺少含铁的无机盐;
③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④脚气病——缺少维生素D。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酶
B. ②是大肠,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C. ③是胃,是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
D. ④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大肠
6.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均衡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关于饮食和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 B. 用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代替水
C. 饭菜多加盐,吃起来才有味道 D. 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丰盛
7. 肺泡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 )
A. 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 B. 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
C. 肺泡的数量很多 D.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8. 如图中,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B. 图乙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①
C. ③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9.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
A. 含红色素 B. 含氧 C. 含血红蛋白 D. 细胞膜呈红色
10. 小明不慎摔伤了腿,去医院体检时,医生说他的伤口发炎了,化验的时候,发现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1.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B. 毛细血管管径小、管壁薄、血流速度最慢,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C.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厚,这与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相适应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12. 某人因交通事故急需输血,他的血型为A型,医生应该给他输的血型为( )
A. B 型血 B. A型血 C. AB 型血 D. O型血
13. 如图为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对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B. 尿液通过2排出体外
C.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
D. 3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14. 人体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 )
A.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D.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5.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C.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6. 活动间隙,小红同学为大家献上一场优美古典舞。下列选项中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 )
A. 脑干 B. 大脑 C. 小脑 D. 脊髓
17. 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
A. 吃食物分泌唾液 B. 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C. 婴儿的吮吸反射 D. 同学们听到铃声进教室
18. 呆小症是患者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该激素指的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19. 目前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雾霾主要对人体的( )系统影响严重
A. 消化 B. 呼吸 C. 运动 D. 生殖
20.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下列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是( )
A. 推广生物防治,减少环境污染 B.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 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D. 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1. 图甲是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概念,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1)图甲中A是 ______ ;B是图乙中的[ ______ ] ______ ,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图甲中C是 ______ ,它一般是在图乙中的 ______ (填序号)内形成的。
(3)图乙中的[ ______ ]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 ______ 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22.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患者出现异物误入气管的方法,动作图解如图中的图甲、图乙表示呼吸系统图,图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 ______ (填图乙中的序号)组成。呼吸道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是因为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______ 、温暖、湿润。
(2)我们吃食物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误入[④] ______ ,引起剧烈咳嗽或窒息。
(3)当异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甲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 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4)呼吸道通畅后,空气进入肺,通过 ______ 作用实现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丙中的a ______ 可进入血液。
23. 人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请结合图示答下列相关问题:
(1)“红灯停,绿灯行”,当我们走到路口,红灯亮起,信号灯的光线进入眼内经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在[B] ______ 上形成物像,在[ ______ ] ______ 形成视觉,这时我们就会在斑马线前停下脚步。
(2)小明骑车上学时,突然看见路边窜出一只宠物狗,他赶紧刹车,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的[I] ______ 完成刹车动作。
(3)因事发突然,小明感到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异常紧张,是由于体内分泌了大量的 ______ ,增加了兴奋性,使人反应灵敏,这是 ______ 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小明的眼睛近视,看不清路标,你建议他佩戴适度的 ______ 透镜进行矫正。
24.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______ 系统,完成图中①消化和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B系统到达人体的肺泡,并通过②过程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中的 ______ 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
(3)在血液循环中其动力来自心脏,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壁最厚的是 ______ 。
(4)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 。
(5)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排尿却减少,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分由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 喜欢吃零食是很多小孩子的天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天性的诱导,才让很多垃圾食品成为小孩儿口中的零食。有些同学不禁疑问:辣条会不会是垃圾食品,对身体有伤害吗?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辣条、仓鼠10只、仓鼠的主食——鼠粮、水、可关仓鼠的笼子等)
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作出假设: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制订与实施计划: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的结果
甲组 各5只大小、生长情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5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普通鼠粮加水与辣条一起磨碎,
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 2只已经死亡,3只活动能力弱
(1)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其变量是 ______ ;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每组用5只仓鼠,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 ______ ;选择5只大小、生长情况以及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是为了 ______ 。
(3)“辣条”的制作过程要经过腌制或油炸,其营养成分会被破坏,虽便宜美味,但营养单一,且添加剂多,卫生无保障。结合实验结论请给我县中小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
(4)学生经常吃小卖部的高糖及高脂食品代替正餐容易导致肥胖,原因是摄入多余的糖类将会转变成作为备用能源物质的 ______ 储存起来,进而导致肥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没有科学依据,A错误。
B、生物不能凭空产生,B错误;
C、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女娲造人没有科学依据,D错误。
故选:C。
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很多,我们普遍倾向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即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据此解答.
关键点: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2.【答案】B
【解析】解:A、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并出现第二性征,A正确。
BC、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而不是神经系统开始发育,B错误,C正确。
D、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正确。
故选:B。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3.【答案】A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米饭、馒头等食物中获得。
故选:A。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4.【答案】B
【解析】解:①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正确。
②、缺少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易患贫血,错误。
③、缺少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正确。
④、缺少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错误。
故选:B。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
5.【答案】B
【解析】解:A、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A错误。
B、②是大肠,只能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正确。
C、③是胃,是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淀粉的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C错误。
D、④是胰腺,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⑤小肠的起始部分),D错误。
故选:B。
观图可知: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胰腺、⑤小肠。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基本原则有叙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A正确。
B、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因此人体要及时获取充足的水分,不能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代替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而且饮料中的添加剂对人有害,B错误。
C、盐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缺了盐,生理平衡就会紊乱,会有头昏等现象,甚至死亡,但是多吃食盐容易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癌症等,所以炒菜时要适量加盐,不能任意添加咸盐,C错误。
D、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D错误。
故选:A。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掌握合理膳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和灵活答题。
7.【答案】A
【解析】解:A、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与呼吸功能没有直接的关系;
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
C、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D、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
故选:A。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8.【答案】C
【解析】解:A、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正确。
B、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①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快,正确。
C、③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错误。
D、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正确。
故选:C。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9.【答案】C
【解析】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故选:C。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富含血红蛋白。
只有明确了血液的组成,就能正确地回答此题类题目。
10.【答案】B
【解析】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有炎症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
故选:B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掌握血细胞的功能是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动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错误;
B、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适于进行物质交换,正确;
C、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厚,这与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流程长的特点相适应,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故选:A。
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三种血管的比较如图: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他的血型为 A型,医生应该给他输的血型为A型血
故选:B。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3.【答案】B
【解析】解:A、1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A正确;
B、尿液通过4尿道排出体外,B错误;
C、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C正确;
D、3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图中1是肾脏,2是输尿管,3是膀胱,4是尿道,结合尿的形成和排出分析作答。
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并正确识图是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此可见:A、B、C三项均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此解答。
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正确解答。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调节等。
【解答】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
B、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B正确。
C、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C正确。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正确。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解: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符合题意。
故选:C。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理解掌握小脑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
A、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属于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C、婴儿的吸允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听到铃声进教室,属于条件反射,符合题意;
故选: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特点和分类。
18.【答案】B
【解析】解: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故选:B。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甲状腺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9.【答案】B
【解析】解:近年来,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雾霾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很大伤害.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慢性中毒等,另外还有致畸变的作用。
故选:B。
此题考查对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
空气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具体的方法。
20.【答案】D
【解析】解:A、推广生物防治,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符合题意。
C、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符合题意。
D、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大气,污染了环境,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符合题意。
故选: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1.【答案】精子 ③ 卵巢 受精卵 ① ② 胎盘
【解析】解:(1)图甲中A是睾丸产生的精子;B是图乙中③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图中C是受精卵,是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3)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图乙中的②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故答案为:
(1)精子;③卵巢;
(2)受精卵;①;
(3)②胎盘。
1、图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a是分娩。
2、图乙中:①输卵管;②子宫;③卵巢;④阴道。
3、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知识。
22.【答案】①②③④⑤ 清洁 气管 大于 气体扩散 氧气
【解析】解:(1)呼吸道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既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和湿润。
(2)我们吃食物时如果说笑,会厌软骨就不能及时盖住呼吸道,使食物误入④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或窒息,所以我们吃食物时不能说笑。
(3)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当异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甲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4)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呼吸道通畅后,空气进入肺,气体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了肺的换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图丙b所示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⑤;清洁。
(2)气管。
(3)大于。
(4)气体扩散;氧气。
观图可知:图甲中①咽、②喉、③气管;图乙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图丙中a氧气、b二氧化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3.【答案】视网膜 ⑥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效应器 肾上腺素 神经 凹
【解析】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B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通过感光细胞转化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2)小明骑车上学时,突然看见路边窜出一只宠物狗,他赶紧刹车,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视网膜→视神经→大脑→下行传导神经纤维→脊髓的灰质→传出神经→效应器,故反射弧中的I效应器完成刹车动作。
(3)因事发突然,小明感到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异常紧张,原因是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肾上腺分泌了大量的激素,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反应灵敏,以应对危机情况,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4)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物像,应配戴凹透镜来纠正。
故答案为:
(1)视网膜;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效应器
(3)肾上腺素;神经
(4)凹
图中: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玻璃体;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⑥大脑、⑦小脑、⑧脑干。
明白反射弧的组成及视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消化 小肠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左心室 肾单位 ③
【解析】解:(1)图中A代表消化系统,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从外界进入肺泡,②过程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全身各处。
(3)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
(4)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图中肾小囊、肾小管和肾小球。
(5)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排尿却减少,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分由生理过程③排出。
故答案为:
(1)消化;小肠
(2)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3)左心室
(4)肾单位
(5)③
观图可知:图中,A代表消化系统、B代表呼吸系统、①代表吸收过程、②代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③代表汗液、④代表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陈代谢的有关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5.【答案】辣条 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1只仓鼠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 控制单一变量 应该合理饮食,平时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辣条 脂肪
【解析】解:(1)由图表中可以看到甲、乙组两组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甲组投放普通鼠粮,乙组投放掺入辣条的鼠粮,其余条件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辣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2)仓鼠在实验不数目不易过少,少了会因为偶然性容易产生误差,但也不易过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难度,搞得手忙脚乱,一般在5只为宜。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选择5只大小、生长情况以及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3)经常吃辛辣食物,会对胃肠造成一定的刺激,影响身体健康,应该合理饮食,平时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辣条。
(4)人体摄取的多余的糖类在体内可以转变成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起来。
故答案为:
(1)辣条;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2)1只仓鼠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控制单一变量;
(3)合理营养、不吃辣条等食品;
(4)脂肪。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该生物小组探究的是辣条对仓鼠身体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辣条。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必须遵照辣条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方法特点和要求。
第1页,共1页